提问者|大洋(完型教育创始人)
整理者|王丹(迪阳主创团成员)
审稿人|万紫千红林可(迪阳朱昌丹成员)
学员提问
爸爸死于癌症,我一直把妈妈放在心上。
因为爸爸生前有一次在卧室的椅子上坐着,身子摇摇欲坠,而妈妈却在客厅吃饭。当时我就对妈妈产生恨意,觉得她应该陪在爸爸身边。
现在仍然会有这种情绪,每次从卧室门口经过,我感觉爸爸坐的位置上还有个人在。
导师答疑
你不是要跟妈妈和解,而是要跟自己和解。跟妈妈和解,这是个幻相。
我经常会说,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孩子,在看自己父母的时候,还是活在那个自我里。
作为子女,我们总是想要去介入父母他们的关系。但是在我看来,很多时候,我们在看父母的时候,需要多一份慈悲。
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我们只是通过头脑的判断,苛责妈妈要去照顾爸爸。如果不是因为爸爸生病、去世,可能妈妈和爸爸这样相处,你不会觉得有问题。
爸爸生病后,你看到妈妈没有按照你期待的方式、完美的方式,去照顾爸爸,你就会有很多的恨意。
我们无法苛责任何一个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虽然你是他们的孩子。
你想想看,那是她的老公。或许在她的眼里,对于她来说,你爸爸会更加地重要。
我们苛责别人,实际上还是对自己的苛责。你苛责自己,没有办法留住父亲。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
不是你的孝顺、不是你的期待、不是你的希望,他就能继续留在在这个世界。或许在妈妈这个年龄,她更能看到这个真相。
早晚有一天,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也可能老人们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对于生死存亡,更加的从容,更加的淡定。
而我们可能因为离死亡还很远,或者我们还年轻,或者我们还没有面临死亡的威胁,我们觉得死亡离我们很远很远,我们对于死亡是抗拒的。
真相是,每个人都会死。
感同身受,我也有好多年没有从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中走出来。我总是对自己有很多的苛责,有很多的内疚、自责,甚至把这一份自责和内疚去波及到别人。
经过三十年以后再看这个事情,事实上是对自己的不接纳,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不接纳。自己的期待没有实现,就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不够完美、不够有力量。
其实,在生与死、在大自然、在大我的面前,我们是无名小卒。
所以,有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太小瞧自己;有很多时候,我们也不能过高地看待自己。
道,就是让我们走在这样一条对立统一的路上。客观地、如实如是地看待自己。
你不需要和妈妈和解,你要和自己心中那个“孝顺的孩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