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泛自媒体时代,内容贫乏的食品制作和食用视频很流行。
我也不可幸免地关注过徐大sao和苗大东等等视频博主,且曾经有段时间非常依赖于此来完成每顿进食。热潮渐退之后,就可以稍微冷静下来,尽可能不多带感情色彩地从视频受众和视频制作者两端分析其成功之道。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观看此类视频的第一目的非常直接,就是为了刺激自己的食欲。美味佳肴何时最为喷香扑鼻?是烹制完毕端于面前,而食者尚未动筷之时,随之的视频投稿时间也根据此做出调整。
徐大sao的铁板豆腐
经过我对几个视频博主的投稿时间的观察,他们通常选择在傍晚6:30至晚间7:30左右进行投稿,只有一个例外是在早间8点钟左右。此时正是大部分中国人经过一天工作,归家进行一天最重要的晚餐之时。
而视频受众群体多为学生,或者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视频观看通常是在进食前或者进食中,鲜有人吃饱喝足还有胃口去看,而这两类群体对手机、平板这类移动设备都有较强的依赖性,“手不释机”是常态。同时因为学生完全脱身于一日三餐的制作,而独身在外的年轻人不会有人约束其在进食过程中观看视频,因此两类人都有充分的时间和许可在此时间段内观看视频,受众条件完全满足。
再来视频制作者这相对重要的一端。通常这种视频主会给自己贴上大食量、大食材使用量的标签,且会在视频标题中刻意重复这两个特点,同时勾起因自身饮食控制需要不能多吃,和因经济受限不可多做的两类人的观看欲望。
徐大sao视频播放量前15
苗大冬视频播放量前15
此类视频博主一般出身乡村,保持着自己数十年来的穷人饮食习惯——正如前文所述,由其受教育水平及出身环境决定的工作强度,进一步决定了必须要大量进食和高热量进食来满足身体需要,否则会因摄入热量不足而无法进行正常工作。制作食品以油炸、爆炒等高油、高盐、辛辣等重口味制作方式居多,少有清汤寡水之时。与此同时,食材也在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做到多,但仍然跳脱不出家常的范围,甚至会大量出现方便面、炸串等廉价食材。因为一旦转向城市视频博主的标志性的以寻求奇异食材为题材的类型,乡村博主占尽优势的家庭温情、熟练厨艺等卖点就会全然丢失。
简单易制的面食在视频中占较大比重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一项标志性辅助食材的选择。北方尤其是华北、华中地区的视频博主的首选是生蒜,而南部视频博主多为辣椒制成品,同样地,必须在一顿饭期间大量食用来达到强调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顿饭一头蒜和一顿饭半瓶辣酱这种外人看来夸张的食用方式。夸张都是相对的,相同食用习惯地区的人习以为常,而其他地区观众则纷纷在弹幕中表示惊叹,达到了活跃视频气氛的目的。
离开食材和主人公,他们通常会增添其他角色来使视频中有互动,避免了“对着镜头自言自语”这种尴尬的局面。标配似乎是一到两条狗或者猫,多为中华田园犬或者家猫这种乡村常见品种。在主人公进食过程中会挑上一筷子食物给宠物吃,这在城市视频博主处难以见到。城市的宠物通常不会被喂食这种高盐高油的人类食品,而有专门的狗粮猫粮。该不该喂宠物吃,也是弹幕掐架的一个经久不衰的点。
视频的制作和处理上非常简单,要想达到视频中的效果,只需要具备非常基础的水平即可。再加上制作食品这种相对而言简单的题材,以及流媒体碎片化阅读的大势,决定了此类视频博主的高产量,基本是一天一更或者两天一更,鲜有断更之时,往往是今日放送是昨日拍摄的内容。前半部分重点关注于食材粗放处理,后半部分多机位拍摄,全方位还原乡村生活原貌,是其共同的显著特点。
这类视频大获成功,而到如今也似乎不可避免地显现出衰落趋势。毕竟乡村能够获取的食材十分有限,视频中的美食难以避免重复,而其秉持的路线又决定了不能再出现与以前内容大的偏离。
徐大sao似乎有些前瞻性,在前段时间做出了一次尝试,尝试模仿城市视频博主的快速剪辑,偏娱乐地制作风格。虽然在视频中他给自己留好了后路,仍然受到了众多的差评。如何解决观众的审美疲劳,以及走出食材和内容的重复怪圈,是这类视频博主在开始创作之初就应该开始思考的问题。
这里是日暮笔记,一个专注于分享书影音评论的个人账号,偶尔也会写写小说,作点评论。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我。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