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黄禹锡以来东亚学术界最严重的学术违法行为。
今天(4月1日),日本理化研究所发布了针对该所研究人员小保方晴子的调查报告。报告认定小保方晴子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这可能成为既黄禹锡之后在东亚发生的最严重的学术丑闻。
今年年初,小保方晴子领导的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声称,只要把成体细胞置于条件适合的酸性环境下,就能将之诱导为多能干细胞。这项研究一经公布,立刻引起巨大轰动。因为之前的诱导干细胞技术都需要改变原有细胞的基因,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存在壁垒。而新方法明显要温和得多。对此,《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亦做过报道。
不过,因为这项研究的结果过于惊人,所以科学界对此反应谨慎。就连小保方晴子自己也承认,他们的发现太难以置信,所以他们很难让其他科学家相信,也很难发表论文。“所有人都说结果只不过是个假象“。此后情况急转直下,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试图按照小保方晴子的方法诱导干细胞,但却发现她的技术无法重复。与此同时,小保方晴子在早稻田大学时发表的博士论文也被指伪造数据和抄袭。
2月中旬,理化研究所开始调查小保方晴子的研究。3月5日,理化研究所公布了一份干细胞制备的详细流程,但却引发更大的质疑:首先,公布的流程和发表论文中的流程并不一样;其次,根据新的流程仍然无法重复小保方晴子的实验结果。理化所表示调查仍在继续。3月中旬,多名科学家呼吁撤回《自然》上的文章,包括论文的作者之一,山梨大学的干细胞学家若山照彦(Teruhiko Wakayama)。
在今天发布的最终报告中,理化研究所表示,小保方晴子等人的研究存在两处学术不端行为,“修改了两处电泳图片数据,以及从两个不同的实验中获取数据。”理化研究所表示,这两个行为“决不允许出现”。
理化研究所的报告还提到了小保方晴子的实验记录质量极低,明显让人“无法准确地追踪和理解她的实验。”
一般来说,这种指控对一个科学家来说是致命的,足以终止其学术生涯。这一事件对整个干细胞领域也是一次致命的打击。这一领域已经出现过太多的学术不端行为。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理化研究所所长,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将在今天晚些时候向公众解释调查报告。但小保方晴子本人不会出现在媒体前。自质疑开始后,她已从公众眼中消失。目前,所有给她的邮件都会被转给她委托的律师。
此文由MIT Technology Review 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授权,更多精彩内容请搜索官方微信”mit-tr",同我们一道关注即将商业化的技术创新,分享即将资本化的技术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