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兆雄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理事、经济学博士
最近关于鸿蒙的各种讨论非常激烈,引起了各种争论。
6月2号鸿蒙2.0鸿蒙系统正式登场,Mate系列、P系列、MatePad平板等多款设备已经陆续启动升级。在此,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从中美经贸摩擦以来,一系列“断供”、“卡脖子”、“实体清单”等事件的角度,去思考鸿蒙的价值,思考鸿蒙对中国制造、对中国科技自信的价值到底有多大。鸿蒙开启了一个信息时代的“中国时刻”。一、鸿蒙更多的是一个新的开始:让中国产品拥有“中国灵魂”。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长期存在着“缺芯、少屏、无魂”的产业格局”,这决定了中国ICT产业必然受制于人。显示屏领域理论上中国很多领域已经处于国际水平,在全球缺芯的节点上,中国迎来了真正的“灵魂级产品”——鸿蒙。
鸿蒙短期内给华为带来的是新赛道,是突破现有硬件制约的新发展空间。无论是在手机,还是在未来的智能互联领域,如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以及工业互联网等,鸿蒙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
对于中国而言,怎么厚爱鸿蒙都不过分。华为在全球有10亿用户,尽管国际挤压、市场缺货,华为2020年全年全球出货量仍达到了1.89亿台。这就意味着,鸿蒙将拥有亿级用户。这将是中国第一个以“亿”为用户单位的操作系统出现。这是一次战略的突破,是改变中国长期“无魂”格局的成功探索。鸿蒙让中国产品拥有了“灵魂”。
二、大国博弈下:鸿蒙是科技自立自强的一面旗帜。
正是因为“缺芯、少屏、无魂”,才有“断供”、“卡脖子”。自特朗普政府以来,中美之间围绕着科技摩擦不断。拜登政府没有改变前任的做法,反而有加剧态势。6月2号,拜登签署行政命令,改写特朗普执政时行政命令,纳入了所谓“运用监控技术的企业”,将华为、海康威视、三大电信公司等59家中资企业列入禁止投资“黑名单”,理由是“与中国军方有关”或是“属于监控产业类”。跟特朗普不同的是,拜登一改过往的“单打独特”,寻求“群殴模式”,与盟友合作,以“联盟”的方式加强对中国的围剿。如6月即将召开的七大工业国集团(G7)峰会,预计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盟友集会,“整合联盟对付中国”是重要议题。
中国开启信息时代以来,在操作系统上,并不是没有过探索。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还没被联想解聘的倪光南奔走呼号,希望中国抓住Linux的机遇。PC时代,知名的Linux产品有民营企业的Xteam、蓝点,国家队的中软和红旗;移动手机时代,有中国移动独立研发开放移动系统Open Mobile System(简称OMS)、中国联通的沃Phone等。国产操作系统走过十多年的艰辛,最终结果是纷纷倒在了“微软”、“谷歌安卓”的绞杀路程上。反观下,围绕微软windows、安卓做应用软件,帮助windows丰富生态,对很多中国企业,从互联网企业到华为、小米的手机制造企业而言,都曾走了或还在走一条容易走、有钱赚的路。
被美国卡脖子、断供是无奈之举。但如何应对,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必须面对的:到底是是投降,还是抗争。站在中美竞争,大国博弈或者说未来国家战略科技自主,科技生态自主的高度,鸿蒙并不是华为的解药,但却是中国的一个战略抉择。对国家,是战略突围的尖刀连。不管鸿蒙未来如何,对我国都是战略性的备胎产品。当前只有唯一,已经没有之二了。毫无疑问可以说,鸿蒙是中国民营产品中扛起得科技自立自强的一面旗帜。
三、鸿蒙带给华为什么:不是华为的短期解药,解决不了华为现时的痛。
短期来说,鸿蒙不是灵丹妙药,改变不了当前的业务增长乏力的态势,促进不了华为手机的销售,不可能短期就能扭转被卡脖子的局面,短期内本身也不可能给华为带来巨额的盈利。鸿蒙对于华为手机业务推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根本性改变,因为更多的还卡在芯片上。
在大ICT领域,美国的科技公司无不是两条腿走路。一种是软件企业,逐步向芯片、手机、电脑等领域布局,由软向重延伸;一种是传统的科技制造业企业,如IBM、GE等向系统发展。当前美国更多的是前一种为主。制造业领域的软硬融合是全球性态势。华为鸿蒙只是在断供和卡脖子后的提前布局而已,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战略性转场。
鸿蒙应该是华为长期战略的核心之一。未来华为突破的两个维度,一个是系统,一个是以芯片为代表的硬件。硬件如芯片的制造需要一个国家或者说一个全球化的产业链供应链来做支撑,诸如光刻机,不可能在短期内找到战略突破,需要一代又一代技术、一代又一代设备的迭代。这是华为所不可能短期突围的。而鸿蒙是可以在短期内实现突破,能够和当下中国制造进行战略协同的领域,更是未来华为深度布局智能社会的战略抓手。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华为与国际巨头的竞争还在后头。
短期内,鸿蒙给华为带来一个更大的挑战,如何通过市场化手段,突破现有谷歌和苹果所主导且已经布局完毕的赛道进行战略崛起。鸿蒙需要嫁接国内国际的应用程序或者说各种App,丰富鸿蒙的应用生态,也是鸿蒙能够为消费者、产业用户带来什么服务的关键。其次就是如何获得国际国内友商、公众的信任,实现更多的用户使用鸿蒙。形成一个有足够多的应用开发商为操作系统设计软件和内容的发展格局,只有鸿蒙更多的应用市场才能是未来的竞争力,否则,鸿蒙必然是一套没有杀伤力的玩具。
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鸿蒙对华为还有个更大的挑战,那就是巨量的投入,生态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本进行布局。对于一个新的产品而言,市场的推广、开发者的扶持、生态的构建,面临更多的还是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当前,在市场受限,盈利增长受限的环境下,毫无疑问资金也将成为鸿蒙的一个拦路虎。
四、开放、共享的鸿蒙是社会的需要。
在手机浪潮来临的2005年,谷歌瞄向了操作系统。以开放和免费的“杀手锏”,从无人能敌的诺基亚和塞班系统中杀出了自己的血路。为了抢占先机,谷歌收购了Android(安卓)公司,减少摸黑时间,谷歌为了抗衡巨头,通过系统开源,吸纳更多力量。鸿蒙的发展也可以借鉴谷歌的做法,正如任正非所说,向谷歌学习,谷歌是华为的老师。
鸿蒙要打破苹果和安卓的封锁,就需要更加开放。一方面,开放应该成为鸿蒙的长期价值观,这种开放是长期敢于让利,是放弃企业的盈利或者说暴利。鸿蒙需要通过开放吸引更多的合作方。另一方面,更需要以开放去培育新的生态巨头。一个系统能否成功,更重要是是否能否孵化出世界级的内容提供方。当然,并不是仅仅依靠鸿蒙自身的培育,而是有赖于巨大的中国市场而演化出来的新的应用。
一个系统一开始就内卷,一开始就封闭,毫无疑问不可能具有强大的生态吸附能力。鸿蒙需要以共享的方式,与生态开发者们去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才是鸿蒙的未来,鸿蒙需要开创一个操作系统的中国时代。
五、善待鸿蒙是鸿蒙的需要:若干年后,你会发现包容鸿蒙其实是包容中国创新中一个不够完美的自己,今天的鸿蒙就是明天的你。
科技博弈中,大多数企业思考的还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做好市场,卖出好产品,无论操作系统是谁的。可以理解,国内厂商有发展的难处,利益大于一切!如大友商支持鸿蒙势必面临谷歌打压,甚至可能是美国制裁!如谷歌禁止使用Gms,没有Gms,谷歌、YouTube、Gmail、google map都无法使用,对于国内厂商而言,这对于拓展国际市场将是灾难性的,如果美国政府一制裁那更将是毁灭之灾。
操作系统是未来科技、社会生活、经济活动、政府治理等方方面面无法绕过去的一个坎。中国需要一个“中国系统”,突破卡脖子。否则,今天卡的是芯片,未来卡的是一切生态。当前,鸿蒙只是一个开始,也是唯一的选项,未来也许只是选择之一。
鸿蒙需要中国军团的支持!唯有庞大的中国友商、后续的生态开发,才能让鸿蒙成为操作系统世界第三的可能。需要呼吁的是,不管是公众、还是中国手机、制造业等用户,需要善待鸿蒙。
善待鸿蒙,一是它还需要时间。对待鸿蒙不能太理想化。鸿蒙毫无疑问是基于现有基础的一个跟随,不可能是个颠覆式的创新。你所见的,可能不是安卓的翻版,就是苹果的影子。2007年底,谷歌正式将安卓系统推向市场。乔布斯看到此情景时大发雷霆,认为谷歌窃取了苹果的创意。2010年,甲骨文公司以安卓系统侵犯Java版权为名起诉谷歌。是否还曾记得,华为刚出手机的时候,被多少人所抛弃。鸿蒙需要时间不断迭代完善,不断在新的场景上去更新。
善待鸿蒙,二是因为它是中国在核心系统领域的一个战略备胎。否则,今天卡的是华为,明天卡的就是你。只要你想发展,想成为全球巨头,未来在你发展的路上,美国卡脖子一定会遇到。正如2012年任正非针对“公司对终端操作系统的期望和要求”提问所回应:“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安卓)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Phone 8(微软)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 除非你选择永远固守在低端环节,除非中国产业永远寄人篱下。这是大国博弈性质和现实所决定的。我们并不排斥世界先进的操作系统,但我们也需要自己的操作系统。否则,今天的华为就是明天的你。
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卡脖子领域出现“中国装备”、“中国产品”、“中国系统”。社会需要包容,善待新生事物。因为今天的鸿蒙就是明天的你。
六、期待鸿蒙培育中国新赛道:中国市场孕育中国新巨头。
在手机领域,中国厂商已经被国际操作系统所绑架。应用生态系统的深度捆绑,几乎让中国厂商毫无抵抗之力。
再看鸿蒙的价值,更多的还有新赛道。在5G+人工智能的智能互联领域,绕开手机去找切入的应用新场景。
也要相信,中国市场的足够庞大。在数字经济领域,5G+人工智能赛道中,还将有未来的“小米”“VIVO”“OPPO”,也有类“腾讯”、“阿里”的内容型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