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木森家族
琪琪
Karta
生活报记者周志娜
《团夜男孩》丁真的是清澈的眼神和治愈系微笑点燃了家乡李唐,两会代表可爱的“杜萌”让少数民族服饰再次萌发。这个少数民族“网红”背后,本质上是无数普通人对纯真朴素生活的向往。
在大兴安岭北部的森林里,仅有300多人的神秘的鄂温克使鹿部落,在山林里放养着1200多头驯鹿。那些居住在“世外桃源”的鄂温克年轻人,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他们有着怎样的抉择和忧虑?
也许,他们的努力和坚守,远比好看的外表更值得被人看见。
“只要是家里有鹿的,都上过山”
“来给驯鹿送口粮”“偶遇石头哥的鹿群”……在28岁的鄂温克女孩琪琪的微信朋友圈里,文艺青年爱用的那句“林深时见鹿”,从来都不只是浪漫幻想,而是她的朴素日常。
琪琪出生于鄂温克家庭,常年往返于黑龙江漠河与内蒙古敖鲁古雅乡之间。她有两个家,平均每个地方待半年,家人在山林里养着160多头驯鹿。
上小学之前,琪琪跟亲人住在大兴安岭山林里的猎民点,和驯鹿一起逐水源和苔藓而居。她童年记忆中的撮罗子里,总燃着一团火,而妈妈和奶奶忙着在挤鹿奶、熟皮子。冬天她常跟父母一起去河边背冰,带回去化水饮用。
“我们这代鄂温克人,只要是家里有鹿的,都上过山。”琪琪说,长大后她虽然多数时间在山下生活,但每年都会回山林里住上一段时间,每次去待十天半个月,四月份驯鹿下崽的时候要待上一两个月。
驯鹿无法圈养,使鹿民族必须在山林中随鹿迁徙。上山,对于过惯了现代生活的鄂温克年轻人而言,显然不像祖辈那般容易。住棉帐篷、生炉子、使用临时搭建的厕所,一度让琪琪难以适应。尤其是山林里手机没有信号,每次上山前,她都会下载很多电视剧和小说,以此填满那些过分宁谧而又无所适从的日子。
“补课中”的鄂温克年轻人
鄂温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像他们的居所一样,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弋。对于民族文化和习俗,很多人从小耳濡目染知道一些,但往往了解得不够深入,眼下正在老辈人焦急的目光下重新学习与适应。
“去年我跟妈妈学会了打列巴,前年学会了挤鹿奶。挤鹿奶不太好学,怕被它们踩到或者打翻奶缸。我还学了十多首鄂温克民歌和口弦琴。”琪琪坦言,最难学的要数鄂温克语。鄂温克族没有文字,全靠口口相传。她小学时曾经学过一些,平时主要接触汉语,父母说的鄂温克语,简单的能听懂,但不太会说,“我们这代人汉语说得太顺溜了,发音偏硬,舌头已经不会打卷了。”
为了给年轻人“补课”,鄂温克的长辈们每天会在微信群里教一句鄂温克语。琪琪和敖乡的50多个年轻人,有时候会用汉语音译做记录,然后背下来。前段时间,她学会一句“下雪了”,但没几天就忘记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这句话被遗忘的速度,比雪化的速度还要快。
“鄂温克”的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上山,只不过是年轻人的人生选项之一,很多人留在山下工作、生活。但每个家里有驯鹿的鄂温克孩子,日后都将面临一个抉择:父母老了,自己以后要不要上山养鹿?聊起这个问题,琪琪回答得很干脆:“我一定会上山的,鄂温克使鹿部落怎么能没有鹿呢?那样太不像话了!”
北漂四年后返乡养鹿
听到嘹亮的召唤声,美丽优雅的驯鹿,伴着流水般空灵的鹿铃声,踩着林间的皑皑白雪,朝着镜头的方向奔来……34岁的鄂温克小伙古木森,在原始森林里呼唤驯鹿的这条短视频,点赞量近70万。梦幻般的画面,击中了无数被钢筋水泥困住的都市人。
除了养鹿人,古木森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网络主播。他在抖音上发布过160多条短视频,有21.5万粉丝,获得422万次点赞。
古木森大学毕业后曾北漂四年,卖珠宝虽然让他收入颇高,但销售压力很大,2015年,听闻家乡开始建设驯鹿引种繁育中心和改良站,学兽医专业的他决定回来养驯鹿。聊起感受,古木森感慨道:“从喧嚣都市返回寂静森林,整整适应了一年。”
搭建房屋、砍柴生火、打水做饭,他几乎是从头练起,如何养鹿也是回去之后跟老辈人现学的。渐渐地,他熟悉了驯鹿的习性,知道鹿生病了该如何应对,以及怎样循着脚印在山林里找鹿。
古木森最初只有5头驯鹿,如今发展到20多头,2019年成立了自己的猎民点,成为敖乡鄂温克使鹿部落的14个猎民点之一。很多网友只看到了古木森生活在“世外桃源”的美好和惬意,却未必知道他6年来的努力和坚守。古木森每年要在山林里住上八九个月,“前几年一直住在帐篷里,即使点炉火晚上也很冷,现在好多了,当地政府给猎民点提供了宿营车”。
一年四季,古木森会随着驯鹿迁徙到不同的猎民点,最近的猎民点距根河市也有50多公里。每年4月到6月是驯鹿产崽的季节,他要穿越山林,把那些产在外面的“孩子”撵回鹿群,暂时拴在家里;夏天蚊虫多,要为驯鹿熏蚊烟;秋天驯鹿进入发情期,要及时找回来,防止公鹿失控跑得太远;冬天他跟弟弟每人一周轮流上山,隔半个月要给驯鹿喂盐和豆饼,补充营养……聊起找鹿的艰辛,古木森说,平均每次要徒步十几公里。有时候鹿走得太远,没有足够的时间撵回营地,只好外宿一晚,早上再往回赶。让他最心焦的一回,是连续20多天找不到鹿群,急得团团转,终于看到驯鹿们的身影时,他激动得差点儿泪奔:“这是鄂温克人最幸福的时刻。”
“抱着的是未来, 跟着的是希望”
古木森的妻子丹妮和儿子经常上山陪他。儿子名叫佳尔塔,是“常青松”的意思。古木森希望他能像长在山顶的常青松一样笔直,一览众山小。视频中,这个一岁多的孩子,笑眯眯地依偎在卧倒的小驯鹿身上,时而淘气地爬到鹿背上,时而用小胖手抚摸鹿脸。和谐温馨的画面,仿佛是天使与精灵“同框”。
“对我来说,这些驯鹿,有的像孩子,有的像朋友。”古木森告诉记者,他给驯鹿们取了好多名字,比如:女王、老太太、大双、二双、太白……“老太太”已经十多岁了,渐渐跟不上鹿群的脚步了,前些天,古木森在林子里找了一整天,担心它会被猞猁袭击。好不容易找到它,看见它走路吃力的样子,很是心疼。他抚摸着这位老朋友,心里清楚“离别终有时”。
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山林里猛兽出没频繁。古木森经常能看到熊、猞猁、狼的足迹,这对人和驯鹿都很危险。每年,敖乡的各猎民点都有鹿被咬伤。古木森和猎民们准备了很多“二踢脚”,来吓唬它们。然而这些机敏的家伙似乎听习惯了,不怎么害怕了。好在,每次外出时,都有一头名叫“墩墩”的黑色蒙古獒,一路警惕地护佑着古木森和鹿群,这条忠犬也是他寻找驯鹿的最佳帮手。
在山上的日子,除了牧鹿,古木森还读书、画画,学着用桦树皮做点儿工艺品。很多关注古木森的网友专程来到大兴安岭的密林里,了解他的生活和鄂温克文化,这其中甚至包括节目组和明星。2019年11月中旬,猎民点来了“新员工”,一位旅游节目的导演通过抖音号找到古木森,带着歌星任贤齐一起来猎民点劈柴、喂鹿、录节目,有网友惊呼:“真不敢相信,任贤齐去了那么偏远的地方!”作为任贤齐的粉丝,古木森更加觉得不可思议,他回复道:“是啊,我到现在脑袋还不在线呢……”
“鄂温克人跟驯鹿有个约定,要永生永世长相厮守。”300多人,1200多头驯鹿,这是一组让人有点儿忧心的数字,幸好还有像琪琪和古木森这样的鄂温克年轻人,愿意用行动守护着祖辈“鹿在人在”的承诺和信仰。
抱着儿子穿行在被白雪覆盖的树林里,身后跟着长长的鹿群,在古木森的一条短视频里,记者看到,他配了这样一句话:抱着的是未来,跟着的是希望……
本版图片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