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高帅/文
17年前SARS传染病,影响方方面面,小宴的祝酒习俗——比如以前见过三杯酒,从此减少到“一桌结束”。
这次新冠肺炎的影响,也势必广泛而深远——包括对婚庆行业的影响。
眼下,有的婚庆公司接到的正月的单子已全部退掉,农历二月的单子也后延了,“这情况,估计到五一都不好说。”
迫于形势,这些婚庆公司的当家人“各显神通”把生意转战到线上,有的人开设线上心理咨询课程,5天时间挣了5万元,有的开直播,期望自己的粉丝量能突破50万。
【喜宴敬酒习俗改变:从“见人敬三杯”到“一桌一端”】
“整整17年了,当年非典来袭时,我们的婚庆公司才开业半年,要说疫情对婚庆公司的影响,我是深有感触呀。”卜经才说。
不过,比起公司业务受影响,卜经才印象更深刻的是非典过后,郑州喜宴上敬酒习俗的改变。
卜经才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有对新人原本在中州宾馆预订了30桌宴席,结果婚礼当天加上我们工作人员,只来了不到3桌。”
人少了,敬酒习俗也变了。卜经才说,之前都是见人敬三杯,结果从那时起改成了一桌一端。
“之前新人敬酒时,由服务员或伴郎用托盘端着酒壶和酒杯,大家用公杯喝。”卜经才说,“后来也不用公杯了,都用自己的‘门前杯’,说‘就这吧,一桌一起碰个杯就行了’。”
敬酒习俗改变了,喜宴持续的时间也随着缩短了。“7分钟,就把酒敬完了。”卜经才说,“还有一对新人印象很深刻,他们预定了20多桌,后来去的人有10多桌,他们敬酒时就是这样,一桌一端。”
卜经才告诉河南商报记者,非典之前,郑州的喜宴时间可以持续到下午三四点,喜宴上能喝的人了,要到下午五六点才结束,之后很多喜宴不到两点就结束了。
现在呢,喜宴上敬酒更简单了。卜经才称,大厅里一块举个杯就过去了,包间里一桌一端,即使不是一桌一端,也不会再用公杯喝酒了。
在卜经才看来,这次疫情过去后,喜宴上的习俗可能还会改变。
【婚庆公司受疫情影响大,订单要么取消、要么延期】
疫情改变了习俗,也改变了婚庆公司。
卜经才回忆说,非典发生以后,公司的订单取消了30多单,延期到下半年的有40多单,今年的情况则更为严峻。
“非典时防控没有这么严格,人们也没有像现在这么重视,有些农村测量一下体温,接亲的车辆就进去了。”卜经才说,“现在我们协会统计的结果是,河南还没有婚庆公司开业的,这种情况估计到五一都不好说。”
郑州美心婚礼中牟分公司负责人金霖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农历正月里接的单子已经退掉了,二月的往后顺延,后面几个月的单子目前还没有动。”
虽然公司的业务受了影响,金霖还是带着团队,在5天时间里挣了5万块钱。
金霖说:“各行各业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都在从线下往线上转。我之前自学了心理学和数字心理学,后来开始做心理咨询这一块的工作,所以在鼠年春节前做了一些心理咨询线上社群课程的铺垫,从初二开始筹备,5天的课程有1000多人学习。”
5天里,金霖排出了“认识自己”、“团队人事管理”、“家庭关系调整”、“亲子教育”和“微信读心销售”等课程,每节课一个小时,课下还要接受其他人的心理咨询。“每天早上一睁眼,除了上课和咨询,我还要不断地学习,有一天只吃了一顿饭,还忙到凌晨。”
下一次的三天课程,金霖已在进行筹备,接下来三天内,也要进行直播。
卜经才说,2020年本来是结婚的好年份,有2020年2月2日这个特殊的一天,很多地方的新人都想在那天领结婚证,另外还有个闰四月,但疫情把这一切打乱了。
不过,婚庆人是“耐不住寂寞”的。
【婚庆人“喜欢热闹”,现在是“充电”的好时机】
卜经才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婚庆人喜欢热闹,耐不住寂寞,现在公司不能开业,很多人都在网上进行学习培训,倒是一个‘充电’的好时机。”
“婚庆公司要交房租、投广告、给员工开工资,同时又连着几个月没有订单,可能有些单子还会退掉,公司要想止损生存,压力还是挺大的。”卜经才说,“公司要想生存下去,必须要在服务、管理上下功夫,针对市场需求进行创新。”
协会副会长、浩和婚礼学院院长宋帅涉足婚庆行业已经13年,如今每天都会在家开两个小时的抖音直播,做免费的婚庆培训,直播一个星期下来,已经积累了500多名真实粉丝。
“直播很费劲的,刚开始直播俩小时,要准备四个小时,现在准备一个小时就够了,直播时间从下午3点改成了晚上8点。”宋帅说,“讲的都是干货,关于婚庆礼仪基本技能、营销管理和讲师直播三个方面的内容。”
宋帅说:“我以前除了自己学校的课程培训,还要到很多公司去培训,没有时间静下来梳理自己的东西。这次终于有时间,梳理了13年来的从业经验,收益很大。”
面对婚庆培训量下降、其他高端行业资源进军婚庆行业等情形,宋帅决定不再只做婚礼主持培训,而是要做宽行业,“我的两个学生转型比较早,现在抖音上各有30多万、140多万的粉丝,已经有了变现的能力。转到百业以后,面向大众老百姓,准备录如何沟通、如何演说以及讲师部分三方面的课程和段子,粉丝量预计最少能突破50万。”
他说:“婚庆人是坐不住的,一动就有钱挣。”
(见习编辑 张惟一 编辑 施尚景 张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