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东西永远不会消失。像山深处美丽的牛吞村一样,最终会被看到的。美丽。
2018年底,一个拿着A4纸的年轻人,用抖音帮贫困村卖出2万斤粉条,他从此有了一个新的称号“粉条书记”。在抖音上,他是@戴草帽的85后,在生活里,他是河南省鹤壁市牛横岭村的驻村书记田昕。过去一年,他不仅拍村里的粉条,还拍麦苗抽穗、拍猕猴桃结果,也因此受邀登上央视网络春晚,让牛横岭村在更大的荧幕上被更多人看到。
中间为“粉条书记”、抖音创作者@戴草帽的85后 田昕
一、
牛横岭坐落在河南省鹤壁市,三面环山,因村后的牛家山远望去像一条横卧的黄牛而得名。山脚下的农村,耕地面积少,交通不便,庄稼靠天收,农民也看天吃饭。村里有273户人家,其中一半是贫困户。
田昕是村子里唯一的年轻人。村里没有人不认识他,老人说,田昕就像他们的孩子,小孩管田昕叫叔叔,在村民眼中,这个年轻人是村庄的希望。
田昕今年35岁,寸头,方脸,戴一副眼镜,镜片后藏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听他说话,你就知道他是个热忱、善良的人。他出生在鹤壁,2008年河南大学法律专业毕业,考了河南省的选调生,后来在鹤壁从事宣传工作。
2017年之前,他没听说过牛横岭,也从来没去过那儿。那年11月,鹤壁市党委号召年轻人下乡,田昕第一个报名,在牛横岭住了下来,当起了驻村书记。
驻村生活远比他想象得繁忙,他几乎没空回家,妻子在市里当老师,没办法离开学生们。他只能和妻子打电话,再后来,电话也没空打了,隔半个月,就抽空回鹤壁市里和她见一面。
村里老人有困难就会去找他,白天总是有事,到了晚上,田昕闲下来想找人说说话,村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他感受到那么点儿苦闷。他还是个小伙子啊。他只好看手机解闷。他注册了抖音,叫“戴草帽的85后”,看大家分享的生活,学抖音达人用BGM跳舞,偶尔也记录自己驻村的日常。
他没想到,有一天自己成了抖音上的“网红书记”。
二、
驻村没多久,他走访村民牛庄成家,牛庄成的老伴瘫痪在床,牛庄成不能出门,家里唯一能卖的只有红薯粉条,他问书记,能不能帮他把粉条卖出去?
田昕爽快地答应下来。以前在朋友圈,朋友要卖什么,他也会热心地帮忙转发,“就是动动手指的事”。他发了一则卖粉条的朋友圈,很快就有人定了十斤。他想他得加大力度,于是去牛庄成家抱着粉条拍了一张照片,制作了一张便民联系卡,写上电话和姓名,又发了一次朋友圈,发完他睡了会儿午觉,下午醒来,发现朋友圈刷屏了。
那个下午,他卖了300斤粉条。有媒体想采访他,他没让,心想这事微不足道,“任何一个驻村书记都会帮农民卖农货,只不过我利用新媒体,做了代言人,宣传了一下。“他以为事情到这儿就完了。
但很快,村民纷纷找到他,说“你能不能帮我也销销?”事情闹大了,他不好拒绝,只能硬着头皮干。他犹豫了很久,晚上11点,他给鹤壁市一家酒店打了个电话,“我有个想法想跟你沟通一下,你们那儿的食客多,我们这儿的红薯粉条特别好,在不影响你们正常营业的情况下,能不能在大厅设置一个爱心义卖点?”他补充道:“您觉得合适就帮帮我们,要觉得不合适,就当我没说。”没想到对方爽快地答应了。
接下来,他又在汽车4S店、学生辅导班、彩票店铺设了义卖点,还是好人多,大家听说是帮村民卖粉条,就没收费。
那年冬天,牛横岭的粉条卖光了。
转眼是2018年冬天,又到了卖粉条的季节。他想,不能再像第一年一家一家通过义卖点卖了,那样太辛苦,太累,而且能帮的人有限。以前他在市里负责新媒体的时候,总是会变着法儿的尝试各种宣传平台。他想了一个办法,在抖音直播村民制作粉条,吸引各地的网友来买。
他的粉丝不多,不够权限开通直播,当时,网上有很多用A4纸求关注的视频,他也学着做了一个——
“天气冷了,又该做粉条了。”
“我想开通直播,给更多的亲直播制作粉条的过程”
“需要你们的小心心,还有关注......."
后来,他想起那个“可过分”的晚上都觉得不可思议,他被“吓坏了”,发完他去姐姐家吃饭,吃饭的时候,他点开抖音看了一眼,手机一片红,感觉快爆炸了。那条视频的播放量是1450多万,点赞量50万多,粉丝从两百一下子上了万。
当天晚上,他所有的抖音权限都开通了。网友不停地问,什么时候直播?他既忐忑又兴奋,失眠到凌晨两点多。
“火起来以后,完全改变了我卖粉条的思路,也可以说是抖音倒逼着我,把我们村的粉条放上互联网。“田昕找了一家薯业合作社,按10块钱一斤收,一次收两千斤,合作社负责包装、物流,把一切都规范化起来。一个冬天,就卖了2万斤。
三、
牛横岭制作粉条的传统有两三百年,一直传到现在。
牛横岭的红薯品种是商薯19,这种红薯淀粉多,口味面、甜。制作粉条需要经过以下工序——把红薯磨成粉,加入开水,打成面糊糊,再大力揉搓,让它变得筋道起来,最后把面装到篓子里过筛成细条状,用沸水煮,煮好成形之后,浸入凉水,捞出来挂在杆子上晾晒。粉条只能在冬天,而且是极寒的天气下制作。白天,粉条暴露在太阳底下,冬日的暖阳把冰晒化,等到粉条散开来,就做好了。
在抖音上走红之后,那张抱着粉条和A4纸的照片就传遍了网络,媒体、网友、村民亲切地叫他“粉条书记”。
起初,他不习惯,“感觉就是个卖粉条的,不太光荣”,后来,他又喜欢上这个称号,“粉条需要经过风吹,雪霜的严寒,有大力的揉搓,又有沸水的蒸煮,到最后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深受大家的喜爱,虽然它只是一道配菜,但是人人离不开,人人都喜欢吃,和我们青年干部成长的过程很像。”
卖粉条是田昕来牛横岭干的第一件大事。这事的快乐和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刚火那几天,朋友开玩笑说:“田书记,我们以后再也不能光着膀子吃路边摊啦。”粉条卖的好,他就想多拍拍,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们也大不理解。也会在网上看到不好的评论,比如“去年帮了你,想不到今年你还在做秀,卖惨。”这些能让他难受半天。他说:“我很怕被误解,我一个人无所谓,但误解的是整个基层干部的形象,我不能接受。”
压力太大,他找学心理的朋友做了两次咨询。一段时间后,他想通了,BGM跳舞的视频想跳就发了,拍完了村里的粉条,他还拍村里的舞蹈队、村里的麦苗抽穗、猕猴桃结果。
“活明白了”,他说,“我想传递给大家我是一个真实的、完整的人,拍视频,也是想让大家看见鲜活的牛横岭。”
也有开心的事儿。他说想帮更多的乡亲们脱贫,有个粉丝给他留言,说抖音有个扶贫达人计划,专门教人怎么拍视频宣推广家乡,他就报名了。线上授课,每堂课他都认真做笔记,作业按时完成,上课的学员从400人淘汰到200,课程结束抖音选了20名优秀学员,田昕是其中之一,开通了黄V的扶贫达人认证,给他发了一张电子证书。他特别珍惜,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又买了一个玻璃相框,裱好,郑重地放在写字台上。
还有令人啼笑皆非的。还没到冬天,就有人在抖音上开始问他什么适合做粉条,相关的视频下面也总会涌入评论,问他怎么买。有隔壁村的人,也有上了年纪的。一位老大爷听说了他的事情,特意打电话到报社,问他的联系方式,说要买他们村的粉条。
村民们也早已习惯了他的镜头。他拿着手机直播时,忙活煮粉条的人也会放下手上的东西,冲着镜头抢先说了他的宣传台词。
四、
牛横岭因为他发生着改变,同时,牛横岭也改变了他。从2017年到2019年,牛横岭卖出4万多斤粉条。田昕在每一包粉条贴上村民的名字,粉条质量不好,立刻能找到责任人,一切公开透明,也能让顾客知道,他们买的每一包粉条都实实在在地帮助了一个人。
田昕还记得刚到牛横岭,他和妈妈学了几段豫剧。在河南的乡村,老人们仍保留听戏的习惯。“老人听豫剧,就像年轻人爱看好莱坞大片,豫剧很多是惩恶扬善的,像个宣传簿,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田昕管牛横岭叫“幸福村”。去年,他认识一个报社的摄影师,请他给村里的老人拍照,他在旁边负责逗老人乐,摄影师没空,他就自己拿手机拍,有的老人在外地,他给老人发信息,叫老人自拍一张笑脸发给他。就这样,摄影师拍了99张,加上他自己拍摄和收集的,一共161张,他把这些照片贴在一起,做成一面笑脸墙,放在村里的主干道上。今年过年,他打算再给全村的每个家庭都拍上一张全家福。
因为通过抖音卖粉条,他还受邀参与了央视网络春晚。1月17号晚上,牛横岭的红薯、粉条也跟着上了电视。去录制节目的那天,正好是2019年的冬至,牛横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饺子宴,村民们都特别开心。
“精准扶贫这两年,老百姓的日子过上来了,下一步,我们要把牛横岭打造成一个旅游区,到时候来的人就更多了,我们这样死气沉沉的不行。咱人虽老,精气神得提起来。”田昕对村民说。
以前,牛横岭只有粉条,现在他还帮农民流转土地给企业,之前种地一亩地每年收入两三百元,土地承包出去后,一年的租金就有六七百,有劳动力的农户去果园打零工,也可以入股,打零工一天是五十元。果园里种了草莓、葡萄、猕猴桃,牛横岭一年四季都有丰收,70多户贫困户都因此脱了贫。
再有不到一年时间,田昕的驻村计划就结束了。这两年,他唯一愧对的是家人。他的孩子6岁,马上要上小学,他没有带他去过动物园和游乐场。去年大年二十九,他待在牛横岭工作,他表哥在他朋友圈下面留言:“快过年了,回家歇歇吧。”他妈妈没好气地回了一句:“他的家在牛横岭。”他难受得哭了鼻子。
来了个年轻人,牛横岭也变得年轻起来。村里发生大小矛盾,会打电话给他,请他帮忙解决。老人们打心眼里喜欢他,说:“田书记姓田,牛横岭姓牛,牛到了田里,你说丰收不丰收?”田昕听了,说:“牛到田里了,你们就使劲撅着屁股往前干吧,就扑腾起来,欢腾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