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发展,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各有特色的56个民族。56个民族缺一不可,共同组成富强繁荣祖国大家庭。而有一个民族,他们不归属于56个民族,身份证系统中的民族选项专门为他们开设一项,他们就是穿青人。
穿青人的历史已经有七八百年,始于明朝。明朝建立后,元朝残余势力并未被完全消灭。云贵地区就被元朝所封的梁王瓦尔密控制,朱元璋一开始想跟他谈判,但瓦尔密拒不投降,还杀害了明朝的使者。朱元璋大怒,派出三十万大军征讨云贵地区。很快瓦尔密被打败,为了防止战事再起,朱元璋留下沐英和二十万大军镇守云贵地区。这些将士们,很多人一生都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大多数将士都选择与当地人生育后代,而与贵州地区土族联姻的将士,生育的后代称为“土人”。这些后代结合了父母双方民族特点,既保留汉族的一些习惯,也保留当地土族的部分风俗,而身穿青衣正是当地的传统习俗之一,所以慢慢改称为穿青人。
数百年的发展让穿青人遍布贵州地区,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穿青人口已经接近七十万,广泛分布在贵州六个市的二十多个县,在毕节市的织金、纳雍两县,穿青人口分别超过二十万。关于穿青人这个称呼的来源,历史上多有争议。一种说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的地主在一起商讨,要求把他们当成少数民族对待,并亲自提出穿青这个概念。而广泛认同的说法就是明朝将士跟当地人生育的后代,慢慢演化为穿青人。穿青的概念由来已久,在各种记载上都能找到证据。乾隆时的《威宁州治》,光绪时的《平选州续志》,民国时的《镇宁县志》都记载过穿青的说法。民间广泛流传的《水西传》更是提出九种蛮夷的说法,即白族、苗族、彝族等九个少数民族,穿青人也在其中。
有很多人都认为穿青人就是汉族,他们特有的一些习俗让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历史上穿青人的确与汉族有关系,但我们不能忽视他本身的发展过程。穿青人有一种说法:家有千贯,男掌一半,女掌一半。在穿青人族中,男性跟女性地位完全平等,在家庭中做主的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女性也必须承担劳作责任,因此她们不必承受缠足恶俗带来的痛苦。长久下来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妇女勤苦男儿乐,并非是女性没有地位,正因一视同仁,穿青人女性的地位是很高的。
穿青人有一种独特的风俗活动,叫做跳菩萨。这种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趋吉避凶,每年的农历九月一直到腊月期间,哪一家兄弟姐妹分家了,或是向菩萨许下心愿,或是家中有疾病侵扰,有这些情况的穿青人就得参加跳菩萨活动。这种活动跟汉族过年时祭拜祖先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反映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追求。除此之外,穿青人还信奉图腾。穿青人把山魈作为图腾,这种生物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怪物,其实就是一种猴子。因此穿青人十分尊重猴这种动物,在族中不能随意提起猴,不然就会被认作不尊敬他们的信仰。
建国之后,穿青人申请过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由于复杂的历史渊源和对各种因素的考量,这件事一直没有定论。穿青人向国家提出申请,国家回复他们:因为复杂的情况,你们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归属和名分,政府会把穿青人当作第57个民族看待,在身份证登记问题上直接登记穿青人即可。穿青人明白国家的态度和心意,就按照国家说得办,作为未识别民族存在,也不再纠结于一定要单独列出一个民族来。
我们常常听到56个民族,56支花这句歌词,原来穿青人是我们的第57个民族。他们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支花,没有成为第57个民族完全不影响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团结的的追求。新时代之下,任何一个民族都是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的助力,只要全体人民心中有理想,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团结,中华之崛起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