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地铁上总有几个人喜欢窥探屏幕。
当你专心刷手机的时候,他们专心看着你刷手机。
同事说这个时候她就会打开抖音,看看周国平聊哲学,听听罗翔老师讲刑法。
不瞒你说,格局一下就大了,边上的大哥自觉地移开了目光。
记得以前大家觉得抖音上无非是“你爱我我爱你”的洗脑bgm,或者尴尬反转的小剧场。
现在这种偏见倒是少了很多,毕竟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相继入驻抖音,哲学家、音乐家、经济学家等等等等。
博主们高产不说,次次喂的也都是优质干货。
但我还是很好奇:
像哲学这种严肃内容,真的有人看几个短视频就能消化吗?
刷过不少哲学博主的视频之后,我发现抖音上的哲学内容,还真不一般。
如果有人问“学好数学有什么用?买菜的时候也用不上啊。”
我们还能用“学好数学能决定你在哪里买菜”来回答。
但如果有人问“学好哲学有什么用,平常唠嗑也用不上啊”。
一时半会儿还真的不好回答。
直到我打开抖音博主@思想史万有引力 的视频后,好像才找到了答案。
翻了翻博主的主页,我发现他特别擅长把复杂的知识体系拆分成通俗易懂的主题,再给大家花式解读。
那些晦涩难懂的东西,好像一下子都贴近生活了。
比如有一期叫做《读了那么多书,为何还被忽悠》的视频,让我想到了最近的林生斌事件。
网友从猜测林生斌建井镇魂,到断定他参与了保姆纵火案,整个舆论的走向越来越妖魔化。
明明大家平时不信鬼神,怎么这时候全员迷信了呢?
这期视频就让我学到:人为什么会相信阴谋论,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哲学的重要课题。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阴谋论是所有方法论中最省力的,不需要动脑子,符合人类的生物属性。
二是因为世界的复杂程度远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而阴谋论可以简单清晰地解决世界的复杂度问题,给我们确定性的反馈。
三是当很多人困惑迷惘的时候,阴谋论的回答能够带来一种知识的优越感。
看完博主一步步分析为什么我们总是会被谣言、成功学、阴谋论给忽悠,我悟了。
而在其他视频里,博主还告诉我们:
应该如何用科学去思考伪科学;
应该如何用逻辑击败反逻辑;
应该如何用思想的力量推翻阴谋论的荒诞。
如果说西方哲学关注的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那东方思想关注的或许可以说是人与人的关系。
在博主@文化中华 的视频里我们看到,复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也在用最直白的词语、最实际的例子,为大家讲解王阳明的心学及其现代意义。
比如王教授说到现在年轻一代当中,最痛苦的要属白领们。
抑郁症和焦虑症在白领这个群体当中的普遍性,远远高于其他人群。
大家通常都是求助于心理医生,并且终身倚赖药物。
王教授认为,其实除了心理学,我们同样还需要心学。
而心学的根本,就是改变人生态度。
是啊,我们大多数人都受制于这个时代的驱迫,时代把价值标准、成功标准强加于所有人。
改变不了心态,就走不出这困局。
在其他视频里,王教授也输出了更多关于如何改变人生态度的内容。
我作为白领大军的一员,清楚地知道没有人能为我们指明一条人生路径,但哲学能够助力我们去思考人生、去剖析自己。
正像这条评论所说的:
我想,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哲学的原因。
除了西方哲学与中方哲学探讨的科学与文化,对人本身的探讨也是哲学一大重要命题。
尤其是我这种对于哲学连入门都谈不上的小白来说,对人本身的关注与探讨才更能吸引我。
前段时间,我在抖音上刷到了哲学家@周国平 的视频。
他在抖音视频中探讨的话题都是些人生永恒的母题:
幸福感、孤独、自我认知...
连刷了几条,我觉得他的视频风格和自己的简介遥相呼应:
抖音是浮云中的浮云,但最能够代表人生的真相!
本以为这些早已被前人翻来嚼去的老话题说不出什么新花样来,但他讲解起来有种四两拨千斤的轻巧感。
不用大段大段艰涩的哲学名词堆砌,而是贴近生活,用简洁的语言与道理进行拆解。
前段时间的内卷和躺平轮番上热搜,关于这些话题在各个平台中讨论一波又一波,也无外乎是各持己见各占一边。
但看完周国平的视频,我发现他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题思路:
除了内卷和躺平你其实还有更多选择。
超越你所处的小范围,在广阔的天地里找到自己最合宜的位置,让自己真正优秀和成功,这是一种高级的竞争。
很多时候用哲学思维来看待人生烦恼,会让你跳出固有框架,用整体思维来看待当下的人生问题。
“毕业了应该找工作还是考研?”
应该每个毕业生都在深夜叩问过自己,尤其是在这个毕业迷茫时节,这个话题更是甚嚣尘上。
@周国平 在视频中并未评判两种选择哪个对哪个错,而是告诉大家既要有理想也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这样你就不会在人生的洪流中失去方向。
把人生大问题解构成一个又一个日常场景和问题模拟,并不让单个的哲学概念悬浮在高阁,而是让它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像一把锐刀剖开生活的真相给你看。
难怪会引发评论区众多粉丝们的共鸣:
这大概就是大道至简,人间有味是清欢。
有人用哲学在抖音解析中西方文明,
有人用哲学在抖音来解构人生烦恼,
有人更希望用哲学在抖音帮助大家剖析精神深处关于焦虑、欲望的产生与纠缠。
在我看来显然@独立学者孙利平 属于后者。
翻一翻孙利平的抖音首页,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他的视频内容90%是先由一个问题引入的:
先对现象本身产生疑问,接着进行对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推理和思考,最后得出结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拿孙利平置顶里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来说:人为什么总想着买房?
上至20岁小年轻,下至5、60大爷大妈,买房都是永远热门的焦虑话题。
未婚的渴望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新房作为未来生存的底气,
已婚的通过买房来累积自己应对风险动荡的能力。
看完孙利平对买房现象的解析,我想我找到了一些之前从未触及过的答案。
对于西方人来说,航海文明的历史基因使他们本性追逐不确定的刺激和快乐。
“而对于东方人来说,你的底层结构是农耕文化的一种确定性的生活,那么你深层次的人生追求是仍然要追求确定的。”
像这条评论说的,看完这条视频讲解,自己认识到了知识横向发展的重要性。
这些关于哲学的抖音短视频一路刷下来,更让我意外的是,它们的流量并不低。
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碎片视频平台上也依然有多人关心哲学和严肃知识。
在这个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潜下心来深读一本哲学著作对于很多人来说已是奢望。
抖音上逐渐涌现的严肃知识视频们反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用短视频来分段分层次地拆解严肃知识。
拆解并不等于消解,短视频的出现也并不会消解知识本身的严肃性。
作为一个平台载体,反而让这些艰深知识与我们贴得更近,更触手可及,扩大了大家的视野和知识面。
如果没有刷到过@思想史万有引力 的短视频,我想不会有那么多人开始对西方哲学史感兴趣。
如果没有刷到过@文化中华 的短视频,可能原本泪目的粉丝就错失了对「珍惜眼前人」产生更深的理解。
如果没有刷到过@周国平 的短视频,这些粉丝可能就无从知晓罗素对幸福感的认知。
陈嘉映曾说:
“就哲学之为好道穷理而言,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哲学家。唯因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个哲学家,哲学才是一项有意思的活动。如果只有职业哲学家谈哲学,哲学就会变得很无聊。”
再将这段话延伸一下,我想每个人在一生中总要学一点哲学,不只是为了谈论它,而是学会哲学思维来看待人生。
在某些艰难的时刻,将人从死角和淤泥般的境遇中拔出来的,可能就是你此前不经意看过的哲学思想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