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所有主流知识,进入略醉酒类世界!
微信公众号:葡萄酒百科全书(baikejiu)
不久前,网络上热烈讨论“在抖音(抖音)上面买酒到底靠谱不靠谱”,平台上有不少几十元、十几元的进口葡萄酒。例如以前著名的“996”(99元6瓶)。
大家主要的疑虑就是,售价那么便宜的酒,到底是不是真酒?或者说,是不是真的进口酒?上个月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个葡萄酒选购指南,根据甜度选择、产地选择、酒的颜色、香气以及价格选择对消费者进行了科普。其中特意点出,通常每瓶 50 元以下的葡萄酒慎重购买。
一箱 6 瓶两三百的进口酒,单瓶算下来不到 50 元,那么,这个价位的进口酒,真的不能喝吗?
虽然 50 元以下确实很多劣质酒,但进口葡萄酒做到这个价位也并非不可能。各种价位都可以有好喝的酒,只是贵酒往往有更丰富的内涵。
当然,不同价位的葡萄酒评判品质的标准也不同。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不同价位的进口酒,风格品质有什么区别,方便大家按照自己的预算和喜好来购买。
一、30 元以下
十几块、二三十块这个范围的葡萄酒种类挺乱的。一般来说大部分倒也不是三精一水勾兑的,毕竟国家早就开始严打了,搞这种作死行为法律风险太大。但是要说好不好,这个价位的酒你还是别抱什么期待。
30 元以下的很多都是从国外直接进口大桶的散装酒,然后在国内灌装,这类酒商家一般都会宣传「原酒进口」。有很多葡萄酒牌子看起来是个洋气的名字,宣传是法国酒,但是背标却写着产地或灌装地山东烟台。这样的葡萄酒,虽然也属于进口酒,但是不能算是正经的「法国酒」了。
为什么不建议大家买这种散装进口国内灌装的酒,原因有 2 个:1 是这类酒本身所用的葡萄原料品质就比较差,酿出的酒往往不好喝;2 是葡萄酒装瓶了才能算是稳定下来,用桶来运输会增加葡萄酒变质氧化的风险。
还有一些虽然是在国外灌装,原瓶进口,但是酒质如何就要打个问号了。国外生产葡萄酒的不光有酒庄,还有酒商,也就是收购别的酒庄或葡萄农的葡萄,酿自己品牌的酒。
而所用葡萄的范围从酒标的等级上可以看出来,最坑爹的一种是 VCE。
什么是 VCE?
VCE 即欧盟餐酒(Vin de la Communaute Europeene),这是欧盟葡萄酒等级制度中的最低级别,可以由任意欧盟成员国境内的葡萄酿造。或者一个国家的酒液运到另一个国家再装瓶也是可以的。
往往 VCE 的酿酒原料都是酿造其他葡萄酒剩下的没人要的边角料葡萄,几乎没有什么风味可言,是最低端廉价的餐酒。要小心的是,很多 VCE 葡萄酒都会打着法国酒的旗号来卖,所以要注意看酒标。
酒标上会标注 Vin de la Communaute Europeene
VCE 的酒,99 块 6 瓶正常,超过 50 块就要慎重考虑,最好不要买,如果超过 100 块就绝对不要买!
二、40-100 元
40-100 元这个价位已经有味道不错的酒了,如果能把酒酿成没有怪味,果味新鲜,顺口易饮,就已经值这个价格了。用来当日常聚餐干杯酒、口粮酒就挺不错的,对口感上的复杂度什么的就别抱有希望了。
这个价位有不少大集团产的平民线产品,比如黄尾袋鼠(Yellow Tail)、拉菲传奇(Legende)这一类。这类酒的目标群体就是葡萄酒入门者,所以会刻意酿得甜美,削弱酸涩感,如果按照专家的标准,这种酒并不平衡,但是对于没怎么喝过酒的小白来说却刚刚好。
不过现在澳洲酒要在中国市场上低迷了,可以选择一些智利、南非、阿根廷的代替品,比如干露(Concha y Toro)之类的。
100 元以内的餐酒级别和 AOC 级别都有很多,总有商家把 AOC 宣传成最好的酒,实际上 AOC 就是法规更严格,想要在 100 元以内这个价位酿出好酒也并不容易。
因为这个价位一般也是收别人家葡萄来酿的,想要每年都收到数量、品质都足够的葡萄,大集团更有保证。
这类酒可能有惊喜,也可能踩雷,因为本身就是比较简单的酒,绝大部分都是被当地市场消费了,所以不一定能遭得住长途运输和储存,万一储存条件不好就扑街了。所以买这个价位的酒要注意年份,年份越新越好。
三、100-200 元
100 元以上的酒可以开始稍稍讲究一些特色和复杂度了,如果香气不止有果香,入口各方面比较平衡,那就已经很不错了。能体现出来一定的品种特色甚至产区特色,那就已经算是性价比很高了。
如果已经度过了超级小白阶段,或者刚刚入门但是又对口味有一定要求,不想总喝简单果味酒的话,100-200 这个价位可以多看看。这个价位的葡萄酒很多都开始讲究平衡了,会做出正常的酸度和涩度,虽然一般骨架感也不会特别强,但已经不是一味的甜腻了。
四、200-500 元
200 块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一般来说上了 200 块的葡萄酒就开始有一定品鉴价值了,葡萄酒的风味、口感能体现出来品种或产区的典型性,甚至特殊的酿造手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土」。
从自然的角度来说,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温度、土壤、光照,都会影响葡萄果实的味道和品质。同一个品种,老藤和年轻的葡萄藤结的果实酿出的酒可能味道口感完全不同。人的行为也同样重要,虽然风土决定了葡萄酒的风格,但是能否从酒中体现出来风土则取决于酒农和酿酒师的做法。
200 以上可选择的好酒太多了,数不胜数,这里也只是稍微举几个例子,帮初阶爱好者把葡萄酒大门的门缝儿再推大一点。
比如波尔多,可以开始尝试一些中级庄或列级庄,体验一把有深度、层次、复杂度的教科书一般的赤霞珠。
这个价位的葡萄酒也可以稍稍开始关注更细分的子产区甚至葡萄园的位置了。比如勃艮第(Burgundy)葡萄酒,即使 200-500 元还是大区级和村庄级居多,但是哪怕同一个村,不同地块的葡萄酒喝起来也是不一样的。
再比如阿根廷葡萄酒,在这个高海拔产酒国,同样是主产马尔贝克(Malbec),葡萄园的海拔越高,酿出的葡萄酒就越精致,越有内涵。低海拔的重糙肥风格和高海拔的优雅精致风格,不需要你是葡萄酒专家也可以轻松品尝出来。
05
500 元以上
喝葡萄酒肯定会越喝越精细,越来越能喝得出来不同酒之间的差别。其实,葡萄酒即使是大牌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都那么贵,500 元以上就开始有大量的名庄大牌酒了。虽然平时很多人将康帝、乐花挂在嘴边,但是它们可以说已经是顶级奢侈品的范畴,并不能代表普遍意义上的好酒。
这个阶段的好酒,除了应该满足普遍意义上的好酒标准:
- 平衡(没有哪种味道非常突兀)
- 有复杂度(不是只有简单的果味)
- 有层次感(风味有变化)
- 风味集中(喝着不水)
- 余味长(咽下去后味道还能持续)
以外,还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产地的风土,品种的特色,乃至于酿酒师的理念。
不过,买到 500 以上的葡萄酒,很多人都要面对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喝着感觉和 50 的便宜酒没有区别?甚至 50 的更好喝?500 的葡萄酒这么难喝,莫非是假酒?
其实原因最主要就是 2 个:①没喝惯;②仪式没做足。
先说 ① 没喝惯:
用香水来举个例子吧,香水和葡萄酒其实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都有着千变万化的香气,都十分讲究原料,调香师(酿酒师)的手艺也很重要,都可以同时拥有消费品和收藏品的属性;甚至对于消费者来说,接触、了解、鉴赏这条路径都十分相似。
有的人最初接触到的香水可能就是名创优品 20 块一瓶的,它不香吗?香。有什么质感和内涵吗?没有。就像小卖部的酒精饮料,没啥质感和内涵可言,但是好喝就够了。然后就是一些大众品牌的大众香水,尤其以花果香最为流行,甚至因为用的人太多而有「街香」之称,然后有一批爱好者又用腻了这种甜美花香,开始探寻更小众、更另类的味道,自己对气味的接受阈值也越来越大。
随着价格升高到这个阶段,产品可能会越来越有「个性」。不了解的人可能没法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意把墨水、烟熏、麝香这样的气味穿在身上,就像喝酒的人有些也不能接受夏布利(Chablis)那种震荡灵魂的酸度,巴罗洛(Barolo)那种仿佛踹了你一脚的单宁。
就像对香水一样,对葡萄酒味道风格的接受程度也会随着喝酒变多而越来越广,但是也不必认为觉得不好喝就怎样怎样,是自己审美不行还是别人审美不行什么的。香水老饕也有那种看遍了世间风景还只喜欢柑橘香的,喝葡萄酒的也有喝遍天下名酒还只喜欢奶油味霞多丽(Chardonnay)的。
② 仪式没做足:
另一方面来说,高端酒实在太「矫情」了,喝的时候还必须得讲究,比如要提前醒酒,冰镇到合适的温度,用合适的杯型等等。这些讲究还不是说单纯的仪式感,而是能真的影响到葡萄酒味道口感的,这就很麻烦了。
虽然我们一直在说喝酒有哪些注意事项,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消费者没法做到这么条条框框,没醒酒,香气闭塞,单宁涩感太重,不好喝;直接在室温下喝,香气不新鲜,酒精单宁感都太强,不好喝;随便找个杯子喝,香气味道出不来,不好喝……
想要真正体会好酒的好处的确很麻烦,但不得不说,讲究了的结果还是很值的。
最后说一句,不管什么价位都有超越众生的惊艳之作和名不副实的拉跨之作,所以价格范围只是一个大概的参考,并非绝对。
越高级的酒,往往承载的东西也越多,这片土地风土如何、当年的天气有什么样的影响、酿酒师用了什么手法想要表达什么,换句话说,这样的酒可能没办法再「不带脑子喝了」。我自己有时候在喝到比较贵的大酒时就会有一种「喝不懂的压力感」,仔细想想,这不是跟喝酒是为了愉悦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吗?不过,不断求索也是另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