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说长了10岁是旧习。
湿气太重,需要除湿。这里说的湿气不是衣服潮湿,而是体内的树液堵塞,代谢不顺畅。
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外湿,一个是内湿。外湿我们比较容易理解的,环境中(雨水,霜雪等等。)的湿气侵入人体。
内湿是由病理因素造成的一种现象,和人消化功能密切相关。
身体里,有两个管理水的脏器,一个是肾脏,一个是脾脏。肾脏喜欢水,而脾脏讨厌水,喜欢干燥。
肾阳能和食物营养起反应,产生体温热量,将水蒸发向上蒸腾,是肾的能力,让水份能分布全身。
说完了肾,现在该说说脾了。
脾主管肠胃,将体内的水份吸收进血液里,血液再将这些水分运回肾脏,部分水分被制成了尿液,于是这样,形成了体液的循环。
对于健康的人来说,肾和脾的力量是不相上下的,但如果脾虚呢?
那么大量的水湿,也就是湿气会在体内大量地堆积起来,舌头也会被水湿泡得又大又肿,覆盖着又厚又白的舌苔,边缘还有齿痕。
这些水湿通常爱堆积在下身腹部、腿部,它们和脂肪混在一起,让人看上去更胖。
湿气,遇到“热邪”,就成为“湿热”;湿气凝聚而生痰,就成了“痰湿”。
痰湿的人一般饮食习惯不佳,常暴饮暴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这些东西不仅会令人发胖还会损伤脾胃,脾胃虚损,运化功能减退,不能布散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致使湿浊内生,蕴酿成痰,痰湿聚集体内。
此时痰湿人群的胖并不是肉很紧实的胖,尤其是腹部肥满而松软,四肢容易出现浮肿。
所以痰湿就储存在组织、脏器、血液之中,造成经络、气血瘀堵不通,同时痰湿又凝聚成脂肪,让人发胖,正好印证了元代朱丹溪提出“肥白人多痰湿”的观点。
同样是湿气重,又分湿热和痰湿,两者有相似之处,也有些许不同,如何区分,看这7处。
01
面色
湿热:面红目赤,油脂分泌多,容易长痘生疮,并且红肿痛痒。
痰湿:面色淡黄而且发暗,眼泡浮肿,重者整个面部浮肿。
02
舌苔
痰湿:又厚又白。
湿热:又厚又黄。
03
皮肤
痰湿:脸上冒油。
湿热:不仅冒油,脸上、背上还易冒痘。
04
便便
痰湿:容易闹肚子,大便不成形,小便一夜三四次,尿量多且清如水。
湿热:容易便秘,大便燥结,又粘又硬,粘在马桶上很难冲掉,小便短赤(颜色深),严重者小便不畅,私处潮湿瘙痒。
05
精神状态
湿热:头痛身重,早上起床有湿布裹头的感觉,心情烦躁。
痰湿:懒动、嗜睡、身重如被湿被子裹住,夏天好过,冬天难过。
06
饮食
痰湿:偏爱甜食,大鱼大肉。
湿热:偏爱香辣,烧烤油炸。
07
性格
痰湿:性格温和,心宽体胖。
湿热:性格急躁,易怒易烦。
痰湿重在祛湿化痰。
可选用陈皮,陈皮味辛苦、性温,入肺脾二经,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适用于消化不良、胃部胀满、咳嗽痰多等症状。
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陈皮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道内的积滞之气,增进食欲,同时还能使体内的痰液更容易咳出。
而湿热重在清热除湿,饮食要清淡,少吃油腻、甜味品,预防湿热。应戒除烟酒,少吃辛辣助热食物(烟酒有温热作用),平时多吃健脾的食物,比如薏米红豆粥。
薏米,又叫做薏苡仁、在中国、日本和越南广泛种植,是传统的药食兼用谷物资源,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的药用价值。
清代陈士铎曾在《本草新编》写道:他认为薏仁最善利水,又不损耗真阴之气。意思就是,薏仁是最能够排水除湿的,但是又不损耗人的精神气。
减脂是入口,健康是出口,不仅仅是减脂减重,更是体质纠偏,从根本上祛除湿气,变身易瘦体质,关注医普茂,分享更多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