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村民们知道我回到村子工作,医疗保险缴费和代理业务都想来找我。
”大学生刘芳霞最近回到自己的家乡江西鹰潭市余江区潢溪镇弋桥村工作。因为从小就在弋桥村生活,刘芳霞熟悉当地风土人情、语言习俗,对各家的基本情况也大致了解,她帮着协调办理村民的各类事务得心应手,自身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刘芳霞回村工作缘自余江区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回村工程”。“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余江区聚焦基层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难题,探索实施‘大学生回村工程’,先后招聘128名余江籍高校毕业生回村工作。”余江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易长青介绍,这些回村大学生按照“区聘、乡管、村用”的方式,“本村为主、就近就便”派驻到各自熟悉的村庄,负责村里“民事村办”服务,调解矛盾纠纷、促进邻里和谐、宣传法律知识、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等,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最近,刘芳霞正忙着入户督促扶贫工作。她白天入户走访宣讲惠民政策,询问村民家中困难和基本情况,晚上录入相关信息,一切整理妥当后再分门别类联系相关部门,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刘芳霞告诉记者:“回村大学生享受与村干部同等待遇,还有生活补助和绩效奖金,较好的待遇也让我们愿意扎根家乡、报效家乡。”
懂乡音、解乡情、亲乡邻,具有“乡土味”,是回村工作大学生的优势,他们因此可以更好地融入基层、服务基层。今年22岁的汤顺根大学毕业后同样通过“大学生回村工程”回到黄庄乡的农村工作。贫困户易菊花是他的重点帮扶对象之一,通过积极协调,他为易菊花争取到了保洁员公益岗位工作。此外,他还帮着联系扶贫车间,让易菊花利用空闲时间获得额外务工收入。现在,易菊花每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生活越来越好。
“回村大学生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参与乡镇其他工作,努力带领村民们增收致富。”黄庄乡综治办主任杨年敏告诉记者。在马荃镇马荃村,回村大学生吴雨新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知识,带领村集体成立花卉种植合作社,目前已流转土地20余亩,培育花卉苗木5000余株,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6万余元。
“大学生有朝气、有干劲,无形中也激励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马荃村党支部书记吴寿庆说,这些回村大学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和能量。
“2020年,全区128名回村大学生成绩很打眼。”易长青介绍,“大学生回村工程”为村级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每个村(社区)招聘一名大学生,既充实了农村基层治理人才队伍,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了更多青春智慧,又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兴 通讯员 吴茂兴 黄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