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一个早晨,我去青海东丽镇新兴街拜访姑丈,聊天,老人突然激动起来,说要带我参观一个地方,又非常肯定地说。你这个文人一定会感兴趣的。我可疑地跟着他来到房子里,眼前是新修的大计。
我很纳闷:“你们村里什么时候修了这么大的一条河沟,这水真清澈,风景真美。”看着两岸新栽种的漂亮树木,还有清澈见底的溪水,我直感叹现在的新农村建设成果。“这可不是我们村里的河沟,你知道么?这是韩江下游的一个支流,还是古早年通往海边出海口的主要通道呢。往上它和韩江下游连接,往下就要出海了。”姑丈笑着。
“难道这就是以前红头船出海的地方?”我惊讶地问。
“是啊,朝东望去,前面不远处就是樟林港,以前整个汕头下南洋的红头船都要从这里上落的。不过,听老辈人讲,以前河面特别宽,估计有这个的三倍吧。”姑丈继续介绍说。潺潺的溪水不断地从我们脚下流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凉爽,我不禁感慨万千,我曾经苦苦寻觅的红头船的美丽帆影,仿佛再次浮现在眼前这片开阔的水面中。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新时期,汕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将再次启航。而那些曾经的辉煌,尘封的往事也将被提起,又再被铭记。我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奶奶了,相信她的表妹在天堂一定也很欣慰吧。
身为侨乡的孩子,自小我就经常听大人念叨着南洋、藩畔、蕃批、蕃客、批银这些名词。贫穷的日子里,家里有藩客的人是非常令人羡慕的,而在村头摆着一张老桌子,整天埋首着在帮人写回批的老先生曾经是少年的我眼中最有能耐的人,因为只要请他写一个信带去南洋,就有批银回来,那家人的日子就比我们好过得多。大人还告诉好奇的我们,以前有一种大木船就是专门送这些藩客外出,又带来批银的。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得知,我们家也有亲戚在南洋过藩,那是奶奶的一个表妹。
在奶奶梳妆台的抽屉中有各式各样的珠宝、首饰,是我和堂妹最喜欢的玩物,唯独一个小小上锁的红木盒子奶奶不让我们这些小孩动。一个暖暖的春日下午,我和奶奶如往常一样天南地北地聊着。突然,奶奶让我把红木小盒子搬到她跟前,变戏法似的拿出一小钥匙打开盒子,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镀金的银饰——金钗,接着眼泪就噼噼啪啪地掉下来了。在奶奶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听到了这样的故事,这件金钗本是一对的,是奶奶的外祖母送给她的,另外一只在她最要好的表妹手里。“可是,我已经快50年没有见过我的表妹小莲了。小时候我们常常一起玩,后来她嫁到了东里镇樟林的一大户人家,听说结婚的第二天,就随着村里的红头船飘到南洋去找她的夫婿去,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奶奶老了,此生也许再也无缘再与表妹再会了,这个送你好好地替我保管着,等到你姨婆婆哪天重归故里就去跟她凑对。”说完,奶奶虔诚地朝南边的方向望去,嘴里喃喃不停,现在都没有红头船了,我那老妹还怎么回来跟我会面呢?我们的金钗何时才能凑成一对啊。我小声地问道,奶奶,红头船是什么船啊,为什么不把姨婆婆带回来呢。奶奶说,过蕃的人,一辈子在外漂泊,能够回来的有多少呢?不过,你姨婆婆或许在蕃畔过上了美满的生活,早把我给忘记了吧。
带着奶奶的心愿和托付,我在寻找姨婆婆消息的过程中,渐渐地对红头船的一切感兴趣起来。巧合的是,长大结婚后,我的婆家老屋就在红头船故乡的东里樟林古港附近。
婚后不久一个细雨蒙蒙的冬日,我随老公踏进了东里镇樟林的新兴街,那是几百年前曾经繁荣一时的樟林埠“六社八街”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老街。临近新兴街口抬头一望,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上书“新興街”三字,临内街一边,又书有“紫气东来”四字。踏着被细雨湿润的石板,望望两旁古旧却干净整齐的临街木窗木门,我仿佛置身于曾经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听到附近港口货船进港时人们热烈的欢呼声。正当我沉浸在遐思中,老公的一声呼唤将我拉了回来:“你看看,头发和两肩膀都淋湿了,我们找个人家避避雨吧。”我们顺手轻轻推开一扇古老的木门,一个老奶奶笑吟吟地将我们招呼坐下来:“看你们斯斯文文的样子,是不是又来问红头船的故事?”“是啊,奶奶,你猜的真准?奶奶,你见过红头船吗?”“我没见过,但小时候常常听老人念叨。红头船就是那种大桅杆上部及船头均油红漆的大木船,可以带着很多物品下南洋卖,然后换回他们的暹罗大米和特产回来。可惜现在真的红头船见不到了,只能看展览馆中的模型了。”老奶奶边说边指着窗外,“听说这些行铺后面就是红头船的一个上落港口,那时可热闹呢。”老奶奶神往地向我们讲述着当年这一带的繁荣景象,语气中满是骄傲和自豪。她还告诉我们,以前海上经常有海盗出没,还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灾难,一趟船出去来回就要一两月,能够驾驶红头船和带领船队出海的都是最有胆识最勇敢的人。
雨停了,我们作别老奶奶,踱步到新兴街旁边的古港遗址,静谧的“樟林古港”纪念碑耸立在风中,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几百年前那些辉煌,那些故事,绵绵不断;而红头船曾经遨游其中的韩江下游支流也成了一条小小的水沟,静静地无声流淌。港口淤积,沧海桑田,科技发展,火轮和汽轮替代了红头船,潮汕历史上最早最大的出海口——樟林港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被人遗忘。当然,这是历史使然,我们无法选择。
岁月跨进新世纪,那天,我的孩子举着作文本,兴冲冲地跑到我的跟前:“妈妈,你知道红头船吗?老师说要写我们潮汕人的核心精神价值,还说是跟红头船什么的有关系。”我取出奶奶留给我的金钗,带着孩子来到位于外砂河北岸的红头船公园,领着孩子登上宏伟气派的红头船石雕像,边远眺我们美丽的家园,边给她讲起红头船的故事。
沿着溪边,我和姑丈边走边聊,老人感慨地说,得感谢当年“过藩”留在南洋的华侨和他们的后代们,他们没有忘记红头船和樟林港的功劳,正是在他们这几年积极的倡议和促成下,才有了这条美丽的河溪的重新修葺建设。当然,现在是不需要靠这来行船了,但毕竟让一部分历史重现,可以教育后人吧。我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虽然,我们再也无法留住红头船那远去的美丽帆影。但我们却能够将先人打造并驾驶红头船远渡重洋谋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代代相传,让“团结、拼搏、拓展、创新”的红头船精神注入到我们每一个潮汕人的骨髓里了,生生不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