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往往被贴上“大妈”的标签,但最近越来越多的年轻白领、时髦的老爷大叔加入了行列。广场舞已经成为集健身和娱乐为一体的新运动方式,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2021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舞蹈大赛风采展示暨长宁区“虹桥之秋”文化旅游购物节开幕式于10月3日在新华网、国家公共文化云、东方网、文化上海云、上海数字文化馆、上海长宁等平台同步上线播出。来自上海的广场舞团队与长三角团队及对口支援的兄弟省市新疆、云南、青海等地的优秀舞蹈团队云端联动,奉上一场“云上舞蹈盛会”,共庆国庆佳节。以最美舞姿展现美好生活
本次展演以“舞动传神,舞韵凝心”为主题,分为四大篇章,共30余支舞蹈。受疫情影响,展演活动由线下转为线上,但舞者的努力和热情丝毫未减。
在“汇初心·创伟业”篇章中,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文化馆表演的《红船驶向未来》等舞蹈,深情回眸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艰辛与荣耀。第二篇章“春满园·谱新篇”中,浙江省衢州市文化馆、衢州市中等学校带来的《竹舞》,江苏省南京市文化馆带来的《梦想走在大路上》,以及由上海各区舞蹈队奉上的广场舞串烧《春风送暖》,彰显携手奋进的时代能量。
在第三篇章“同追梦·耀神州”中,新疆、云南、青海等地的“推介人”通过云端,为观众推介了带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节目。新疆喀什伽师县歌舞剧团的《木卡姆·春天的喜悦》、云南红河州红河县文化馆的《欢乐奕车人》、青海甘德县文体旅游广电局的《吉祥鼓舞》等节目,将不同文化韵味的艺术基因进行碰撞与融合。
在最后的篇章“立潮头·续荣光”中,来自江苏镇江、浙江温州、安徽芜湖等地的舞蹈队,带来诸多时代之舞、向上之舞。上海各区舞蹈队送上的广场舞串烧《活力绽放》,更以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展现了“新文旅生态圈”共同联动、共同发展的新模式。
展演活动运用多媒体方式,将长宁区的生活秀带、中山公园等地标进行深度链接。整台节目不仅为大众喜闻乐见,也兼具新鲜度与艺术感。
市民舞蹈展示上海多元文化
此次展演活动中的表演队伍,都是从今年4月启动的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舞蹈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半年多来,来自全市的115支骨干舞蹈团队开启了“品质提升之旅”,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50支“优秀舞蹈团”和21个“优秀节目奖”。大赛评委、国家一级导演魏芙认为,本次赛事舞蹈创作选材广泛,充分展现了上海的多元文化。“广场舞的创作宗旨在于要让跳舞的人群乐在其中,反映不同人群的幸福生活,反映上海的城市精神,同时也要注重是否易推广。”
大赛为舞蹈队的编舞和领队开设了“大师班”,请来舞蹈家饶子龙,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李进等专家授课,在选题、音乐、基础动作元素、服装、节目构思等方面进行辅导。
有了专业老师的指点,各舞蹈队伍不断寻找灵感,发挥创意。来自徐汇区的上海小白鸽老年大学從心舞蹈团是一支“不服老”的队伍,他们中年纪最大的成员已经72岁,最小的也有60岁。此次展演活动中,舞蹈团带来了全新创作的舞蹈《烟柳画桥》。身着素雅旗袍的舞者用优雅的舞姿,展现了江南小镇的动人美景。
闵行区江川广场舞团是一支年轻的队伍,由30位幼师组成,平均年龄只有35岁。他们创作的《鲤影龙吟》以江川地区非遗“鲤鱼跃龙门”为灵感,为了体现出鲤鱼的灵动性和金龙的跳跃感,舞蹈在创排时突出了舞者轻快的步伐,同时辅以精心设计的服装和道具,营造出波光粼粼的感觉。
长宁区天之星舞蹈团已经是广场舞的“民星”团队。他们现有成员30位,平均年龄52岁,几乎年年参加市民广场舞大赛。今年,他们以一曲《再唱山歌给党听》舞出对党的热爱。
陆家嘴海派秧歌队海尚男舞团是本次展演上海团队中唯一的一个男舞团。他们带来的《百年潮涌》,通过三首耳熟能详的音乐拼接,展现党砥砺奋进的百年。团队希望将男性的张力展示给大家,让观众感受到广场舞的另一种美。
此次展演活动由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员会、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宣传部、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长宁区商务委、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舞蹈家协会、上海市民文化协会、各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承办。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题图来源: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提供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钟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