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扶贫攻防战的深入,“三区三周”一词开始家喻户晓。因为这是中国最深的贫困地区。
那么,“三区三州”指的是哪里?它们的自然条件和贫困程度是什么样?
实际上,“三州”分布在3个省,指的确实是3个州:甘肃省的临夏州,四川省的凉山州,云南省的怒江州。
而“三区”,并不是简单的3块区域,而是跨了好几个省份的好几块区域,包括西藏自治区,新疆南疆四地州,以及青海藏区、四川藏区、云南藏区、甘肃藏区。
“三区三州”80%以上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是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这块“硬骨头”怎么啃?大家想了不少好招:建设农村电商、仓储物流,开发乡村旅游,扶持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等。
老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贫困地区要想干成这些大事,加快经济发展,电力供应是一个重要支撑。
然而,“三区三州”自然条件恶劣,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困难很多,这个“重要支撑”能撑得起来吗?上个月,麻辣哥深入到“三区三州”的四川甘孜州,实地采访了这里的电网扶贫工程。
想不到的变化
第一站是白玉县。国网甘孜州电力公司党委书记刘友志,曾经在这个县工作了15年,人熟地熟。他提醒记者:“从康定去白玉路太远,过去要走5天才能到。现在路好走了,至少也要一天的行程,太辛苦了。”
白玉在甘孜是最偏的县之一,如果白玉的农网改造顺利,其他地方就不会有问题。
7月17日一大早,刘志友带着麻辣哥从康定出发,翻4300米的折多山,过新都桥后,经塔公草原拐上317国道,过了甘孜县驶入干白公路,又翻过两座4800米的高山,晚上八点,太阳快落山时终于到达高山峡谷中的白玉县城。这中间,大家只是中午简单吃了口饭,一直在马不停蹄继续前行。
第二天一早去热加乡,出发不久天降暴雨。左边是咆哮的金沙江水,右边是陡峭的山崖,泥石流不时滑下来。“当”的一声,一块鸡蛋大的石头砸中车顶,大家惊出一身冷汗。中午11点,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 60公里路风雨路,足足走了三个小时才终于到达热加乡。
在新建不久的乡公所,麻通村51岁的藏民桑珠看到老乡长刘友志时,两眼闪着激动的泪光,双手握着老刘的手,用藏语不停地说着什么。71岁的旦增和54岁的郎加也围上来,几个人热情地拥抱在一起,旦增老人还流下了眼泪。
落坐后,桑珠抢着说:“当年就是刘乡长给我们弄来了电,让我们点上了电灯。”
话题一下子扯回到1997年。
1996年10月,刘友志到热加当乡长,那时候没有公路,他是骑马来的乡里。当年的乡公所是两层楼的藏式民居,一楼拴马、喂马,二楼办公、住人。当时乡里没有电,靠松明子和酥油灯照明。
刘友志听说十几公里外的一个林场有座小水电,于是找到林场请求拉一条线到乡里。对方很支持,但是线路的钱要自筹。刘友志就动员各村,每村负责出多少棵树干,然后大家一起出工,用了小半年时间终于把电拉到了乡里以及周边的两个村。
有了电,刘友志骑马回了趟县里,把家里一台14寸彩电驮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两个村的村民全跑到乡公所的院子里看直播。旦增老人说,那是他们第一次看电视,“看到外国的旗降下来,我们的旗升上去,真是比喝了美酒还高兴。”
刘友志说,离开热加21年,现在不仅柏油路通了,电路也通了。这几年建设的新甘石联网工程,沿途老百姓非常支持,上千公里的工程没有出一起纠纷和设备丢失事故。
新甘石联网工程,由国网四川电力投资32.15亿元建设,解决了甘孜州石渠、白玉几个最偏远县的用电问题。过去只靠当地小水电,很难解决用电稳定问题,因为高寒地区小水电到冬季结冰后就无法发电。在新甘石联网工程投产前,石渠县到了冬季整个县城都无电可用。
有了大电网支撑,农网改造才有施展的空间。2016年以来,国网四川电力公司在甘孜州农网改造项目上累计投入20.83亿元,建设35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627.64公里,变电容量23.19万千伏安,10千伏及以下线路长度5660公里,配变容量28.1万千伏安,为10万户农村居民提供了稳定的用电保障。
热加乡帕美村村长扎嘎对此深有感触:“我们村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山区,前些年农网改造时,给家家户户装了微型太阳能,白天晒一天,晚上最多可以点亮三盏五瓦的节能灯,最多亮一两个小时,其他电器根本用不了。这一轮改造后,电线拉到了家家户户,现在全天可以用上电,电视也终于看上了。”
说起用电变化,去年开了小卖部的桑珠又接过话茬:“电冰箱、冰柜这些家电现在都用上了,我家从去年就不再烧木柴和牛粪,不仅做饭用电,取暖都用上了电暖气,生活变化真是太大了。”
看得见的希望
甘孜州面积15.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内陆地区一些省;人口119万,相当于内地一个县;GDP291亿元,抵不上发达地区一个乡镇。全区平均海拔3500米,含氧量仅为成都平原的50—80%。
在这样一个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艰苦、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电力建设和运营维护,难度之大非亲身经历很难想象。
今年2月26日,位于甘孜州色达县的大章变电站10千伏章西线出现故障,远在350公里之外的四川遂宁供电公司员工火速驰援。350公里,在一般地区开车也就是几个小时的事,但这一趟他们来回用了7天。
途中,他们遭遇了暴风雪,穿越了“无人区”,道路被大雪阻断,只能绕道山上的小路,结果一路遭遇狼群尾随……在翻越海拔近5700米的布加尔山时,车辆又陷入积雪不能动弹,在零下20多度的山顶被困了三个多小时,幸好有车辆经过才被解救出来。
这样的惊心动魄,差不多就是电力职工野外作业的“家常便饭”。
四川广安供电公司对口援建的是新龙县的电网建设,新龙县的“电力天路”工程,70%的铁塔位于陡峭山崖,崖下就是奔流不息的雅砻江。为了把电塔架设到高山上,他们光骡马队就组织了7只,连骡马都上不去的地方就只好架设索道,一共架设了38条索道,才算完成了架设任务。
“这里的山太陡、路太烂,为了这个工程我的马也是遭罪了!这些马跌倒过48次,还摔伤了好几匹。” 谈到死伤的骡马,行走山区十余年的骡马队队长彝族汉子阿候子莫,心疼地流下了眼泪。
“甘孜州的电力投入,如果算经济账,可能上百年也难以收回。但是电网扶贫既是民心工程,也是希望工程,甘孜要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和充足电力必不可少。” 刘友志说,我们不能只算局部的经济帐,农村电力供应提升,促进甘孜的经济发展和藏区繁荣稳定,这才是大账。
电网大改造,电力供应可靠充足,照亮了广大农牧民的未来。
四川省雅江县祝桑乡奔达村63岁的村民扎西次登,一直筹划着一件大事,打算建一栋三层楼的民宿。今年动力电通到了村上,电力部门很快把动力电拉到他家。
三月份地一解冻,工程就开工了。“过去没有动力电就用不上机器,我们建房一年只能盖一层,三层楼要盖三年。今年有了电,请了外面正规的施工队伍,三个月房子主体工程就建好了。现在马上要进行内装修,入冬前就可以全部建设好。”看着外立面已经装饰好的新房,扎西笑的格外灿烂。
“我们河坡乡的藏刀、佛具等手工艺品全国闻名,最近我们把这些分散的手工艺户组织起来,筹措了1000万元资金和5亩地,准备建一个集生产、销售、旅游一体的产业园区,这将结束我们乡没有产业的历史。”白玉县河坡乡乡长拉姆描述着未来的规划,她清澈的眼神就像高原的阳光一样明亮。
去年遭受重大泥石流堰塞湖灾害的金沙乡,乡长王胜同样满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今年电网改造后,结合灾后重建,我们乡要好好谋划产业发展,把菜籽油加工、菌类加工、药材加工在好几个村都干起来。”
王胜说,现在卡岗村的菜籽油已经出了产品,五公斤一桶的菜籽油进了县上的超市,几十桶油没几天就卖光了。虽然量不大,但毕竟是我们乡第一次有了加工收益。
如果说,第一轮农网改造是解决农村地区有没有电的问题,那么从2016年以来的第二轮改造,重点解决的是用得好问题。农村电网只有像城市电网一样可靠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各种现代化产业才能得到发展。
“特别是像甘孜州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确保电力供应,让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起来才是最有效的扶贫。”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董事长谭洪恩介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把第二轮农网改造的重点放在了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开展了电网扶贫工程。2016年以来,在三个州的农网改造就投入了86亿元,整个工程计划今年内全面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