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价在奶茶行业迅速站稳脚跟的蜜雪儿冰城,最近又用这首主题曲圈了一遍。
“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的神曲一出,很多人表示已被洗脑,网友纷纷表示“我也沦陷了”!新式茶饮的营销策略,又晋级了。
用IP打造MV主角 带动奶茶周边
近日,蜜雪冰城的主题曲在其微博正式发布,这首以美国乡村民谣《哦,苏珊娜》曲调为背景的主题曲,一经官方推出就火遍全网,在抖音收获了10亿+的播放量。同时,官方MV还在站收获1000w+的播放量,以及N个网友自发改编的版本:俄语版、日语版、鬼畜版、Rap 版、甚至,还有京剧版……
有网友表示,第一次听蜜雪冰城主题曲的反应是,这是什么鬼?第二次听感觉还可以,第三次就跟着摇摆起来。也有人说:太洗脑了,现在满脑子都是“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闭上眼睛就是一堆小雪人DuangDuangDuang的比心。
甚至有网友说:雪王不好好唱歌卖什么奶茶 ……可以说,这次“神奇”的主题曲又是一次出圈营销。记者发现,这次出圈的“魔性主题曲 ”MV 里的主角雪人,名叫雪王。蜜雪冰城还用这个 IP 打造了周边产品,譬如马克杯、手机支架,甚至还有手办,在生活场景中不断向用户强化雪王的形象。
从定价、运营到营销,蜜雪冰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逻辑,而在它完成自有研发、仓储、物流体系的搭建后,拥有迅速复制到全国的超强“繁殖”力。一直以来,对于蜜雪冰城要上市的消息也不断传出,但尚未最新进展。
在继“什么是快乐星球?”之后,网络上又出现了一首洗脑的考前禁曲,这支新晋曲目正出自大家都挺熟悉的茶饮品牌——蜜雪冰城。
(截自网络,侵删)
官方也随之整合了网友们的二创作品,推出前文提到的14国20种语言合集,一把点热了话题,舆情热度骤升至峰值,且有理想的热度延续。
一个近一年前出的低成本MV,随着网友们的自传播推动,蜜雪冰城意外的白捡了一波厉害的广告宣传。
通常来说,单一重复的洗脑广告并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甚至可能引发厌恶情绪。在2018年世界杯期间便产生过一场舆论热潮,BOSS直聘、知乎、马蜂窝等品牌在赛事中投放的中插广告,均采用了此种形式。
·BOSS直聘: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找工作,上BOSS直聘!升职、加薪……
·知乎:你知道吗?你真的知道吗?你确定你知道吗?你真的确定你知道吗?
·马蜂窝:旅游之前,为什么要上马蜂窝?为什么要上马蜂窝?为什么要上马蜂窝?
网友不堪其扰,纷纷抱怨,甚至有人直接批评这些广告为“粗鄙、恶心、无脑、对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污染”,并卸载了相关软件。
但据识微商情舆情监测系统的分析结果,在近一个月中,当网友谈论到蜜雪冰城主题曲相关时,以占77%的正面情绪为主,中立和负面情绪仅占18%和5%。
为何他人不成,但蜜雪冰城却广受欢迎,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别呢?
①“我的地盘,我做主”
蜜雪冰城对于这首洗脑广告曲主要是在自家地盘使用,并没有像一些品牌一样在大、小屏上进行投放,不存在避无可避的情况,因而大家的被侵入感并不会那么重,产生反感情绪的可能性较低。
②“可爱的魔法”
如果看过蜜雪冰城的这个MV,你会发现它的整体风格是以可爱为主的。白乎乎、圆滚滚的品牌卡通形象——雪王,童趣、明亮的背景,其改编前的原曲则来自美国作曲家史蒂芬·福斯特于1847年所写的经典乡村民谣《Oh!Susanna》,曲调轻松愉快,蜜雪冰城改编后更加类似于儿歌。
而对于雪王这个卡通形象,一些网友也表现出了喜爱,会在与官方的互动中亲切的称其为“雪宝”“宝”,还有人将其形象结成表情包使用。
(来源网络,侵删)
这些可爱的加成都有助于降低人们对洗脑广告内容的厌恶之感,并且MV本身不具有一些洗脑广告踩雷的恶俗点,比如BOSS直聘世界杯中插广告中,对求职者们过于群情激愤形象的塑造。因而,网友们并没有讨厌它,甚至快乐的加入到其中。
③“除了价格low,哪哪都中”
魔性洗脑广告单一且无内容的重复,容易给人一种低质、简陋、不高级的感觉,所以即使它们在消费者品牌认知植入方面有着非凡的作用,但因其可能造成的品牌形象降级和消费者情绪反弹,品牌主们也会对其谨慎选择。
但蜜雪冰城在当下的茶饮市场中,价格当属亲民的那一卦,这也是它的一项市场优势。这个简陋的广告曲恰恰符合它的亲民定价,也就是说在传播中不至于带来降级的突兀感,反而加深了它亲民的品牌特征。
这从网友与它互动的热评中就可看出:“宝啊,我一开始看到这个,以为你肯定赚了好多钱,都有钱做MV了,可是看完之后,才感觉你可能没赚多少钱”“蜜雪冰城:我不嫌你穷,你也别嫌我low”,而蜜雪冰城官方也巧妙的回复道:“你,说,谁,low,除了价格low,哪哪都中”。瞧,价格优势这不又强调了一波。
发展到现在,品牌广告也陷入内卷之中,如何从海量广告中脱颖而出、形成影响成为难点,暴力的洗脑模式成为了一些品牌主偏爱的经济化最优解,但其中的风险和弊端也是极为明显。
蜜雪冰城此番的意外走红或许能为各位带来点灵感,在传播特性的研究中发掘出一些秘诀来,继而攻破广告难题。
洗脑背后的科学营销
这类案例越是出圈,想复制神迹的品牌就越多。
现在流量贵、增长慢。另外,消费者对品牌的垂直信任度在降低,转而更愿意横向信任网友点评和转发。所以,很多品牌都希望自己的内容成为热门,给企业带来免费流量和消费者之间的互相分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近些年一些品牌开始尝反复播放洗脑广告来加深品牌记忆度,以及被网友讨论。
那么,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样的内容可以给人洗脑?
西方将“洗脑神曲”现象称作“耳虫”(earworm):脑子里满是一首歌的旋律,嘴里不由自主地哼出来,走哪儿跟哪儿。
根据国际音乐理解与认知大会的数据,91%的人每星期都会至少有一次的“耳虫上脑”经历,其中四分之一的人每天都会,每次时间一般会持续八秒钟。所以,别看年度洗脑案例那么少,品牌内容成为洗脑内容的机会其实非常大。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詹姆斯·克莱瑞斯研究音乐对记忆的影响。他认为,乐曲的结构是决定“洗脑指数”的关键因素,不可否认的是那些简单、重复甚至多少带一些“不和谐”色彩的曲调更容易被大众熟知,也就是人们平时说的“上头”。
研究人员还发现,人在疲惫、压力大或是愣神儿的时候容易脑子里唱歌,平日比较神经质、有轻度强迫症的人更容易耳虫上脑,持续时间也更长。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当代人压力大,会对难度低、容易唱的歌曲上头。这也是大家会被《小苹果》、《学猫叫》、《最炫民族风》洗脑的原因。
有了科学依据,一些品牌开始做起了洗脑广告,但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出街的广告迅速被受众当成垃圾,成为品牌负面。
刷屏心切往往会弄巧成拙,这里面最核心的问题是品牌跳过了好内容的阶段直接去强势媒介饱和式攻击,最后被网评反噬。我们目睹了很多本来产品、口碑都不错的品牌,因为这样的营销行为变成了网友的吐槽和恶搞对象。侮辱性强,伤害性大。
蜜雪冰城这个案例的成功有相当的偶然性,但他们作为少数做到“刷屏+好评”的洗脑内容,有可能因此帮助品牌从业者重新定义洗脑广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