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新生报到日,该校体育学院辅导员带领高年级学生cosplay,装扮成复仇者联盟的超级英雄,在校园迎接“鲜肉”。
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00后究竟是哪般模样?
是抖音、快手上特立独行的年轻主播,还是活跃在各领域的新生正能量代表,抑或是众人口中“垮掉的一代”?今年暑假过后,各大高校即将迎来的大批00后菜鸟大学生,这一群从出生就被高度关注的孩子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多名高校辅导员,虽然辅导员们尚未大批量地接触00后,但是高校中现在大部分本科生都是1997年之后出生的,北京师范大学的辅导员徐淑琳说。
“尽管贴标签在心理学上有失偏颇,但确实每个年代都有各自的特点。00后会沿袭上几届学生的特点,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北京工商大学的尹航说。辅导员们已经摸清了1997年后出生的这一代的“脉络”,相信从中也能看到00后的影子。
网络上生活更自在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辅导员段正在总结1997年后出生的大学生的特点时,引用了网络上广为流传的“科技三定律”:“在我出生的时候有的科技,我就会把它当成是这个世界稀松平常的一部分;在我15~35岁出现的科技,是能够改变世界的力量;在我35岁以后的科技,是违背规律的。”
“这就是这一代大学生,他们出生的时候网络就已经存在。”段正说。
的确,不少辅导员都指出,几乎“长”在网络上是现在大学生最主要的特点。“以前的新生,都是入学以后老师通过短信、飞信发通知与学生沟通。但现在,大一新生在入学前的暑假就已经通过论坛知道自己的分班情况了。”尹航说,约95%的学生已经在假期里就自行建群、加群。
在网络上建群,打破了以往学生交往的物理界限:不再是同一宿舍的学生交往比较多。但是,又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他们在网络上更为活跃。即使是同学关系或者师生关系,也是在网络上表现得更亲近。”北京大学的邓安琪说。有名大学生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当我只面对手机屏幕时我会更放松,很多事情通过发几个表情就能轻松解决,跟人面对面的时候反而会觉得不好意思。”
正因为这种放松和自在,1997年后出生的这一代在网络上的娱乐精神也更为凸显。“他们身上有一种敢于‘自黑’的娱乐精神。”段正说。
“我有个学生,在宿舍中以段子手著称,在班级中走了一条娱乐大家的‘自黑之路’,带有明显的新一代学生特征。”段正介绍,如果班里有同学不适应大学生活,这位男生会用诙谐的笑话告诉大家“有空调和wifi的地方就是家”。在这位男生的抖音app里,大多都是无厘头的“自黑风”,“按照他自己的话说,‘丑是丑了点,你们笑了就好’。”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也让段正印象深刻。
段正曾经在大一学生中做过这样一个调查:“有意思”和“有意义”的活动,如果只能二选一,你会怎么选?结果,70%的学生都选择了“有意思”。
段正老师的调查正好印证了1997年后出生的这一代身上的娱乐“基因”。这正好也为辅导员的工作提供了抓手:“学生们既然都选择有意思的活动,我们的工作也要往‘有意思’的方向引导。”段正时常鼓励学生:“如果找不到目标,就做个有意思的人。”
更自我,更渴求“存在感”
很多辅导员表示,现在的大学生身上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特点,比如他们可能在网络上“如鱼得水”,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些“缩手缩脚”;他们有时候特别强调自我,甚至过于沉溺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但有时又特别需要别人的认可,也渴求存在感。
邓安琪记得,在一次学校的宿舍文化比赛中,她为了减轻学生们的负担主动承担了文案、微信推送等工作,不想,后来有学生向她反映,这种“包办”的行为会使他们缺少“存在感”。
“从这方面说,我们辅导员要从管理过渡到引导。现在的学生独立性强,不应该再用传统的‘家长心态’对待。”邓安琪说。
这种特点也反映在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强烈参与愿望上。
一位辅导员说,过去几年里只有来自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学生才会在假期里寻找一些能够深入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而现在一些来自二三线城市的学生也会经常在周末跑到北京饭店、北京会议中心等地方,寻找跟自己专业相关的高层次会议和论坛,以期更好地丰富自己。
“学生们的公益心也不仅是说说而已。”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徐淑琳告诉记者,自己曾被一位法学专业学生深深触动,“他提及自己选择法学是因为接触到身边发展有障碍的孩子,但社会并没有给予这部分人足够的关注,所以他想学法律,通过自身努力为他人争取关怀。”
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郭智芳认为:“这都源于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强大,对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刻下了烙印,他们更加自信了。”
谁都不服就服自己?
心里还要装得下他人
都说现在的大学生非常自信,这个特点在1997年后出生的这一代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段正介绍,他去年带的新生在进行班级选举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女生想竞选班长,但在投票环节并没有获得最高票。这位女生觉得“少数服从多数”虽然是选举中的惯例,但班长不应该只看人缘,还要看能力。于是她提出“班长试用期+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进行考核和选举,最终她经过了班长试用期考核、班主任考核、辅导员考核,最终成为班长。
“在她的带动下,班级同学积极表达对班级建设的想法,班级氛围积极活泼,班级文化初现成效。”段正说,这些孩子身上有的是挑战精神,他们谁都不服就服自己。
虽然大时代给予了这一代大学生个体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机遇,但是可能正是因为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心中装的“他人”少了。
邓安琪介绍,一些学生在微信群上表现得很热情、积极,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有些冷漠或“冷冰冰”,常常会陷入与舍友、同学疏远的误区,这也成为集体意识缺失的原因。
“诚然,追求独立是成熟的体现,但同时也要怀着对集体、对他人的热爱。至少大学4年过来,要有一批知心的朋友。”清华大学辅导员刘传举向即将进入大学的新生们建议,在个体选择的诸多维度里,至少要有一个维度是他人、社会的需要,将未来的选择与社会契合,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 |中国青年报7月30日11版
作者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未晨 见习记者 孙庆玲 实习生 徐怀
编辑 | 长大大
投稿合作 |growupcyd@126.com
在后台回复 国考 四六级 等关键词
可获得成绩查询等相关传送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