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舞龙舞狮的民俗传统。“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写的正是宋朝民间艺人舞“鱼龙灯”的场景。
2月25日上午,笔者来到宿迁市区朱宏胜的家中,听他讲讲舞龙舞狮的那些事。
今年71岁的朱宏胜,舞龙舞狮已经17年了,早年他在“霸王锣鼓队”工作,后因种种原因,“霸王锣鼓队”解散了,朱宏胜就自己拉起了个队伍,建起一个民间艺术团,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朱宏胜对自己曾经待过的“霸王锣鼓队”念念不忘。“我的一身技艺就是在那里学会的。”朱宏胜介绍,霸王锣鼓是一种鼓乐,又称宿迁民间锣鼓。因宿迁是西楚霸王的故里,人们为了追忆这位盖世英雄而称其霸王锣鼓。“霸王锣鼓是我们宿迁独有的文化印记,但老一辈锣鼓艺人年事已高,而年轻人不愿学习此项鼓乐,所以现在会演奏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朱宏胜感慨地说。
“我们宿迁属于‘北狮’。”朱宏胜介绍,目前舞狮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是以广东为中心,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
而在舞龙方面,由于全国的舞龙有上百种,所以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和发展,舞龙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这也体现了我国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龙舞狮想要达到技艺精湛,是要狠下一番功夫的。
想学舞龙舞狮首先得学会吃苦,像舞狮中的“打滚”动作,舞狮人要跟随着时急时缓的鼓点翻滚。想呈现完美的效果,两位舞狮人必须配合默契。“练习的时候,浑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都是常有的事。”朱宏胜笑着说,虽然现在删掉了很多危险性动作,但一套表演下来也要有15分钟,这一套就能让人大汗淋漓,非常费体力。
“坚持下来的人,都是因为真的热爱。”朱宏胜说,因为赚钱不多,这些年团队里的成员来来走走,目前固定人员共有16人,大家也都是兼职。艺术团除了会接一些开业、婚庆的商业活动之外,很多时候也会去社区、敬老院、学校等地方免费演出,朱宏胜说,这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中国的传统民俗。
“舞龙舞狮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朱宏胜说,自己现在年龄大了,不能再舞了,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更多热爱传统民俗的年轻人加入进来,把舞龙舞狮这一宝贵文化传承下去。(朱婉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