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1,赵佗接受南越王册封
2,英布谋反被杀
3,萧何利用“君子自污”之计来渡过危机
【学以致用】
01,造反这种事情,本身就是下下策,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速战则生,拖延则死
英布造反,刘邦召集群臣问计,诸武将都说,要干掉这个小子。 后来又问前楚国令尹薛公,薛公说了英布有上、中、下三条计策可走,但觉得英布会走下策。
刘邦问:“上计是啥?”
薛公说:“向东攻取吴,向西攻取楚,兼并齐,攻取鲁,接着传檄燕、赵,使其臣服,然后固守,那崤山以东,就会完全脱离中央政府。”
“那中计呢?”
“向东攻取吴,向西攻取楚,兼并韩,攻取魏,占领敖仓粮库,封锁成皋咽喉道路,那胜败之数,还未可知。”
“那下计呢?”
“向东攻取吴,向西攻取下蔡,把战略物资运到越这一大后方,自己跑到长沙,这样陛下可以安枕而卧了,因为他对汉构不成威胁。”
时间节点已经发生变化了,这三条计策,基本上都是下下计了
现在的天下已定,也没有人愿意再打仗了,另外,英布原本也是囚犯身份,文化底蕴估计也不是很足,现在成王了,也没有多少人发自内心的服他,这个时候,英布即使走了薛公所讲的上计,基本上也不是不可能了。
另外,造反这种事情。本身就是要置之死地而后生,原则只有三条:
第一:大胆!大胆!再大胆!
第二:进攻!进攻!再进攻!
第三:快!快!快!
造反,压根就是在和时间赛跑
因为时间对中央政府有利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中有说:时间对大国有利,所以小国只能进攻!
所以,没有什么上中下之计,只有一条计,那就是拼死一搏,直取首都。
如果拿下了,就赌赢了。 一旦未拿下,那么,跟着你的人就有可能杀了你来换取富贵。根本就不用皇帝动手。
唐朝的徐敬业反武则天,他不取首都,而想先在中原南部实现割据,最后失败了
明朝的朱棣反建文帝,直取南京,他就赢了
清朝的洪秀全从广西出发,一直打到南京就想着称帝了,如果直取京都,又有哪只部队能够抵抗呢?
有的时候需要组建根据地,有的时候却需要直捣黄龙,形势不一样了,策略也不一样。
02,刘邦击败英布回来,想改立太子,被叔孙通等人劝阻了
03,萧何为什么要“君子自污”呢?
因为他功劳太大,做人做的太好了,影响到了老大的光芒。
他一辈子只知道做好事,不做坏事,刘邦就不高兴了,生疑心了
《史记》上记载得很详细,刘邦征讨陈豨(xi)、英布时,经常问左右:
“相国在干嘛”,
身边的人都说在安抚勉励百姓,全力以赴供应军需。
消息传到萧何这里,萧何身边的人就提出警告说:您离灭族不远了,您做了几十年的相国,关中的百姓都爱戴您,皇上能安心吗?您赶紧做点坏事”
萧何理解了“君子自污”的这一招,就派人巧取豪夺,低价抢购民田民宅,闹得民怨沸腾,等到刘邦打仗归来,老百姓就拦路告状。 这下刘邦才开心。
本来这次危机已经度过去了,但萧何仁厚本性难移,当好人是一种本能了,他为了老百姓能够多种地,打起来皇家猎苑的主意,后面被下狱了。
萧何被刘邦怀疑,这事往深处看,有没有一个起因呢?
有的
真正的起因在于之前的“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惹的祸
你的光芒影响到了他是中心的感觉。
他看你膈应得很。所以,“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这种特权是个惹祸的东西,要不得。
换作以前,刘邦会不会变成这样?
不会的,
现在,是因为位置变了。
《通鉴》里面这种案例多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