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从人从言,本义是真心诚意,后引申为信符、信约、信使、音信等,而用“信”作为信件的专称则是在很晚才出现的事。先秦两汉一直是用“书”来指称信件的,著名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书,著也,《说文》曰:“著于竹帛谓之书。”也即凡写下来的文字皆可称之为书,因此书籍是书,书信也是书。
在纸张未发明以前,人们用竹木绢帛等记载文字,书信也不例外。所以,由于各个时期书写材料不同,对书信的称谓也就不同。
简
写在竹片上的信,又称书简、信简。“简”本义即竹片,魏晋以后,也写作“柬”。
笺
写在小竹片上的信,又称书笺、信笺。“笺”本义即小竹片。纸发明后,笺又指小幅而华贵的纸张。便笺即便信,锦笺、华笺均为信的美称。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鸾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故书信也别称八行书。《后汉书·窦章传》李贤注引马融《与窦章书》:“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温庭筠词曰:“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牍
写在木板上的信,又称书牍、信牍。“牍”本义即木板。写信所用之木板多为一尺左右,故又称“尺牍”。
札
写在小木片上的信,又称书札、信札。“札”本义为小木片。手札即亲手写的信。笔札即亲笔写的信。大札即重要的信。礼札即送礼的信。
素
写在白绢上的信。“素”本义为白色生绢。写信所用之白绢多为一尺左右,故又称“尺素”。
帖
写在帛上的信。纸发明后,帖也指写在纸上的短信。称佛家书信为法帖。魏晋时期许多著名的书法作品原本便都是作者所写的信帖而已,如陆机的《平复帖》是他为了祈求友人病体康复,而致札问候。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读来蕴藉隽永,回味无穷。
翰
本义鸟羽,古以羽毛为笔,故翰常被借指为书信,至今人们仍爱用“华翰”等词作为书信的美称。
函
原指信的封套,信一封叫一函,。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缄
本指封口,后引申为信件。如“缄素”、“缄札”。
启
作为信件的别名,表示陈述之意,与开启之“启”有别,如称“书启”。
东汉以后,竹木绢帛渐渐被纸所取代,但以上这些名称却沿用了下来。除此之外,信还有一些来源于典故的别称:
雁书
典出《汉书·苏武传》。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拘被囚胡地,牧羊于北海,十九年而矢志不变。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匈奴单于无奈,只得放回苏武,“鸿雁传书”一时传为美谈。于是,书信又有了雁书之称,或称鸿书、鸿雁、雁足、飞鸿等。如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李商隐《离思》诗:“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濑船?”
锦书
出自“织绵回文”一典。据《晋书》记载,秦州刺史窦滔远徙,其妻苏蕙思念不已,她把回环往返读之皆是宛丽绝妙的诗织在锦缎上,寄给窦滔,以表深情。后用织锦回文,回文锦、织锦诗、锦书等借指妻子的书信。如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不求汉使金囊赠,愿得佳人锦字书。”辛弃疾《临江仙》“别浦鲤鱼何时到,锦书封恨重重。”
鱼书
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遂以鱼书代指书信。如韦杲《忆玉箫》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如秦。”晏殊《寓意》“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李开元《林冲夜奔》“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欲作悲秋赋。”鱼书也称“双鱼”,如宋人《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或称“双鲤”,如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韩愈《寄卢仝》诗中也有“更遣长须致双鲤”的诗句。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中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因为常用鲤鱼代替书信,所以古人往往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汉乐府诗中有“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幔中书。”
犬书
典出自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说陆机在洛阳做官,离家遥隔千里,难通音讯,他的家犬黄耳为他传递书信。《晋书·陆机传》中亦有记载:“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这便是黄耳传书的故事,后遂用犬书指代书信。如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马致远《集贤宾·思情》曲:“天涯自他为去客,黄犬信音乖。”黄庭坚《次韵寅庵四首》之二:“白云行处应垂泪,黄犬归时早寄书。”《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南枝喜鸣鹊,尺素托黄犬。”
青鸟书
典出汉班固《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对曰:‘西王母暮必降尊象,上宜洒扫以待之。’……有倾,王母至。”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后遂用青鸟、青鸾等指信使,而称书信为青鸟书。如白居易《山石榴花十二韵》:“好差青鸟使,封作百花王。”李商隐《无题》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璟《浣溪沙》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黄遵宪《奉命为美国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但烦青鸟常通讯,贪住蓬莱忘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