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做《马说》。开篇即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以吾不算长的人生经历来看,深以为意。一定是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不惟如是,伯乐甚至可以将驽马驯化成千里马。
就像刘邦。事实上在垓下之战之前,刘邦和项羽交手,就没赢过。比如彭城之战,就是一次惨败,被项羽以少胜多,3万人斩杀56万人。可是最终还是刘邦统一了中原建立汉朝。当然,刘邦随后在和匈奴的战争中依然还是惨败,所以汉朝初期始终要向匈奴首领进献财宝和美女。直到文景之治休养生息,国家富强之后,汉武帝刘彻才有了反抗匈奴的物质基础和国家战略。对于自己的弱点,其实刘邦是知道的。比如有一次他向大臣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能赢得天下呢?项羽为什么会失去天下?有大臣说:陛下攻城之后,与天下同利;但是项羽不然,加害有功之人,不信任贤能之人,所以会失去天下。
接下来,刘邦的这一段话被太史公记录在《史记》成为经典。刘邦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意思是说,他赢在了慧眼识珠。
我觉得刘邦的智慧不仅在于他口中的识人用人,还有一个“隐藏款”优势,那就是他也不吝于为人才到处建“夸夸群”。身为皇帝,却愿意在大臣们面前,承认自己技不如人。那一般人听来,这三位一定就是这几个方面的专家了。这样的背书,对于当事人来说,表面上看是夸奖,往深里说,其实是不留余地的鞭策。换句话说,你不是专家,都不行啊。毕竟名声已然在外了,即使你自认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也不愿意让粉丝觉得丢脸,何况你的粉丝还是一国之君。焚膏继晷,秣马厉兵,头破血流也得把自己变成表里如一的专家,决不能让人设塌房。遇到多难啃的骨头,也得上。而经历越多,经验越多,信心也就越多,机会就更多,名气就会更大。良性循环启动。自然就真的成为人人称羡的“千里马”了。正如《刻意练习》中提出的观点:潜能可以被构筑。
书中作者进行了相关的科学实验。比如伦敦的出租车司机。伦敦对于出租车司机的要求绝不是有驾照就行这么简单。可以算的是世界上最苛刻、最难的考核,为此《纽约时报》还曾对伦敦出租车司机的考核体系进行过专门的报道。考核要求要能以查令十字街为圆心的约9.6千米半径范围内的区域有全面的了解。也就是说,你得知道这个范围内所有的旅游景点、办事单位、酒店娱乐、学校图书馆,甚至要求即使乘客提出一个模糊的地点概念,比如他想去一家书店,但是不记得名字,可是他记得紧挨着就是一家烘焙店,司机也要能立即报出准确名称,并以最短路线到达那里。
研究人员对照准备参加出租车考核和最终完成考核以及中途放弃或者考核失败的司机大脑。那些最终通过考核的出租车司机大脑中,负责空间记忆的海马体中的一个部位比其他实验对象更大,也比考核之前大。
而这种训练出来的潜能,有三大特点。一、越早开发,变化越大,也就是“折幼弯枝效应”;二、潜能的开发是以其他能力的减损为代价的,收之东隅失之桑榆;三、这种训练得来的潜能来得辛苦,去得容易。简单来说,越用越会,不用就废。
所以,千里马是需要终身学习的。另外,良禽择木而栖。如何择木,或者也可以看一看,木上开的都是绿肥红瘦,还是绿瘦红肥。当然,前提还是要有木可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