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正文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征文 |《童年》中的外祖父真的一无是处吗?

时间:2023-07-12 作者:佚名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的一大贡献就是给我们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 ——外祖母。外祖母是千千万万俄罗斯优秀女性的代表,对高尔基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

和外祖母形成鲜明对比的形象之一就是外祖父。有关《童年》人物形象评论的文章,对外祖父的评价无一例外用都是如下词语:自私残忍、野蛮粗暴、独断专行、贪婪吝啬……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中,对于外祖父是这样评价的“外祖父粗野自私,经常毒打孩子,曾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

如此看来,外祖父真是一无是处,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如果不看原著,只读一些有关《童年》人物形象评论的文字,我们确实可以这样认为,但这样未免将外祖父形象标签化了。读一读原著,走进字里行间我们可能会发现外祖父的另一面,我们也可能会明白外祖父这一形象对于高尔基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毒打后的看望

外祖父脾气暴躁,一言不合,一事不顺,便会大打出手。他甚至当着阿廖沙的面毒打外祖母,有一次居然将发针打进了头皮里,给阿廖沙心理造成很大伤害。他对孩子更是毫不手软,常用浸湿的桦树条儿抽孩子。阿廖莎将白布角染上宝蓝色犯错后,也体验了外祖父口中的“抽”是什么滋味,并因此大病一场。

外祖父的狠毒,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外祖父接下来的做法,让阿廖沙相当意外。他给阿廖沙带去了姜饼、糖、苹果、葡萄干当作礼物,还吻他的额头表示亲热,并且一直和阿廖沙聊天、讲自己的故事,直讲到天黑才走……

外祖父承认自己下手重,还告诉阿廖沙打他是为他好,但是不能让外人打。在他的心中,打孩子是有理由支撑的。阿廖沙确实犯了错,但面对错误,外祖父唯一的做法就是毒打,这当然是不应该的。但这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是十分相关的。小时候他是孤儿,经常挨别人打,而且是无法想象地被别人往死里打。这些自然会给他内心留下深深的伤害,成人后也便用这样的方式对待犯错的孩子和看着不顺眼的人。

通过外祖父讲他小时候的事,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他小时候所受的苦和他不屈不挠地生存的意志。

最重要的是,这是外祖父第一次和阿廖沙这样亲近的说话。在阿廖沙心中,对外祖父的印象也发生了些许的变化。

“我终于了解,外公并不讨厌,也不是那么可怕。只是他毒打了我一顿的事儿,深深地烙在我心里,让我无法忘记。”

教识字的温馨

阿廖沙从一开始和外祖父见面,就不喜欢外祖父,觉得他对自己有敌意。但是,外祖父一开始就让娜塔莉亚教他识字读书,外祖父还经常过问他读书的情况。娜塔莉亚去世后,外祖父便自己教他读书。

a、b、c……先是一个一个地教,然后一个一个地问,并且用滚烫潮湿的胳膊搂住阿廖沙的脖子,兴奋地对着阿廖沙的耳朵吼那些字母。外祖父做字母练习,顺着问,倒着问,打乱次序问……阿廖沙的热情也被他感染,扯着嗓子大声喊那些字母……外祖父笑起来,外婆的胳膊肘撑在桌子上,拳头顶着腮帮子,脸上也含着笑……

图/全景视觉

外祖父教识字读书的这些场面,非常有画面感,在这本充满苦难的书中每每读到此处都会让人有身处世外桃源的感觉。在这里外祖父的暴力冷酷就像冰一样融化了,他享受着与孩子相处的和谐美好的感觉。阿廖沙也忘记了外祖父的不好,沉浸在学习和大声朗读的愉悦之中。

是的,外在环境不管如何艰苦,只要人心存美好,也可以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只是,人们往往在艰苦的环境中,让心中的美好荡然无存。于是,猜忌、暴躁、殴打、谩骂……便接踵而来。

外祖父心中不是没有美好的存在,只是在面对外在矛盾的时候,养成了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习惯。面对儿子分家争夺财产,面对女儿出嫁,面对孩子犯错,面对外婆的袒护……他没有理性处理的能力,更不会有理性处理的手段。

但是,我想,教识字的温馨也会常常在外祖父的心灵一角闪现。因为,没有一颗心灵不需要美好。

对女儿的牵挂

面对两个儿子争夺财产、卑鄙无耻,外祖父采用了以暴制暴的方式。但是,面对女儿偷偷嫁给马克西姆,依据外祖父的性格来看,必定无法容忍这件事,但最终还是接受,并参加了女儿的婚礼。从外婆讲给阿廖沙的往事中不难发现,外祖父还是非常牵挂女儿的。

当初外祖父反对这桩婚事,婚后不许瓦尔瓦拉进门。可是当马克西姆死后,瓦尔瓦拉回到外祖父家中,外祖父还是非常隆重地接女儿回家。在以后的日子,他千方百计地给女儿找人成家。虽然,这里有不想让女儿成为家庭负担的想法,但从实际生活来看,这也是父亲对女儿未来生活的担忧。

图/全景视觉

阿廖沙的母亲与继父分开后,带着婴儿回到外祖父那里,外祖父还是接受了她们。在生活极其困难的时期,外祖父甚至将外祖母都赶了出去,但是对自己的女儿还是存了一份温柔。

性格决定命运。这一点在外祖父身上特别适用。他性格中的自私、暴躁将他一步步带进深渊。虽然,他对女儿一直心存着牵挂和关爱,但这一切都似乎已被他性格中的缺陷所淹没。

《童年》中写道:“我把自己的童年时代比喻成蜂巢,形形色色平凡又普通的人如同蜜蜂,把各自采集到的生活和知识的蜂蜜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我,为我的成长提供丰富地养料。尽管这些养料又脏又苦,但只要是知识,它就是蜂蜜,虽苦犹甜。”

外祖父是这形形色色平凡又普通的人中的一员呢?外祖父是不是给我输送生活和知识的蜂蜜的蜜蜂呢?我想,应该是的,因为外祖父给我的养料又脏又苦,但虽苦犹甜。也是他一步步让阿廖沙独立着走向了人间。

一本《童年》,给我们塑造了许许多多成功的形象,而外祖父在众多的人物形象评论文章中属于典型的反面形象。但是,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活动,需要阅读者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进行,这就避免了给人物贴标签,还原了人物的本来面目。这样,既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读者自己的尊重,说到底,是对真实生命的尊重。

-END-

责编 |邓茜

实习编辑 | 宋佳妮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新语文”独家稿件。

可发布于“读者·新语文”旗下各大媒体平台,版权及解释权归“读者·新语文”所有。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原创稿件凡经“读者·新语文”使用,即视作作者同意授予信息网络传播权,“读者·新语文”将有权在系列媒体平台上使用,本平台所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使用方式的稿酬。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study/797525.html

  • 小编推荐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成长||读高尔基三部曲有感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相关介绍,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看完高尔基的三部曲更是如此,所有伟人,名人的成长之路都是充满了坎坷和无尽艰辛的,但他们依然能够坚持初心不改,一路前行。所以这就是他们成为了伟人,成为了强者的原因,他们是真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我的阅读之路《童年》读后感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相关介绍,亲中的一位,缺少父母小时候对我的陪伴,但是我并没有受到很多的来自长辈的体罚,和他一样的遇到了很多对我有很大帮助,引导我走向光明道路的人。 虽然小时候没有经历像阿廖沙一样承受铅样沉重的压力同无尽的苦难及

    【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大兴学习之风】肥乡区王庄小学王颖:爱真的需要选择

    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相关介绍,爱真的需要选择 ——读《高老头》有感 王庄小学 王颖 《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834年。该书讲述主人公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

    【复活读后感1000字】读《复活》和《罪与罚》有感

    复活读后感1000字相关介绍,作为衣食无忧达官贵显的贵族列夫·托尔斯泰写的《复活》的主角是一个高洁理想、自我复活的贵族,通过自己鄙视但却无往不利的高层关系来救赎一个为生活所迫的下层妓女。 作为债务缠身健康欠佳的底层陀思妥耶夫斯基写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名著速读国外篇----第六十七章《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相关介绍,第1页 作者介绍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年11月30日—1745年10月19日)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家境十分贫寒,还未出生父亲就去世了。由于母亲无力抚养他,于是他的伯父负起了教养他的责任,1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解书雅:留住永恒的真善美——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相关介绍,作者简介:解书雅 单县开发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爱好阅读、旅游、舞蹈、手工,梦想成为一名有人文素养、关心社会发展的科研工作者。 留住永恒的真善美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文/解书雅 15世纪的法国

    【鲁宾逊漂流记读书笔记】《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鲁宾逊漂流记读书笔记相关介绍,寒假里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啃书。其中《鲁滨逊漂流记》给我的感触最深,也最大。 《鲁滨逊漂流记》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福迪之手,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不听劝告,外出航海,结果遭遇不幸,被困荒岛28年,

    【过五关斩六将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

    过五关斩六将读后感相关介绍,《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主要写的是东汉末年,国家腐败无能,宦官当道,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从而引出了代表地主阶级的曹操,代表皇室后裔的刘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