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寅初中学 张武军
近段时间来,关于2024届学生(即今年秋季入学的浙江省高一学生)选科的文章很多,内容涉及政策解读选科规则、物化必选组合专业数量及占比、各种选科组合的专业覆盖率、以2021年的招生计划数推算2024届物化必选组合计划数的变化、各种组合的优劣等,提出了许多选科的建议,很有参考性。具体可以阅读韩小云老师、叶军老师、陶正老师的文章。
本文在此基础上,以浙江省2022届(现高三)选科数据为抓手,侧重谈谈浙江省2024届(现高一)学生如何选科。
正如上述老师们在文章中所言,我们要重视教育部最近发布的新版《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新版《指引》中,本次高校调整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要确保相同高校相同专业在所有改革省份提出相同的选考科目要求。
二是强化相关专业对高中学习科目的基础性要求。高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绝大多数“理工农医”类专业均要求中学阶段必选物理和化学两门科目。
该《指引》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从最新发布的甘肃、湖南两省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看,各高校严格执行了新版《指引》的选科要求,并且在不同新高考省份是一致的。由此看来,这也可以看成是各高校在浙江省招生的专业选科要求。
新高考按总分位次录取的方式,决定了不同选科的人要按照某种标准换算成统一的分数,于是赋分制产生了。赋分制下就有了赋分难度的问题,为了获得更高的赋分成绩或更好的生源,于是选科成了学生、家长、高中、高校多方利益博弈。
一般情况下,什么样的高考成绩决定了能录取到什么层次的高校。
决定选考科目赋分成绩高低,除了个人学习能力强弱之外,
首先取决于该科目选科的总人数多少。选科总人数多,例如政治、地理,赋分相对容易。
其次看生源结构如何。选的人多且优秀的人相对少,赋分就容易,例如历史。选的人少且优秀的人相对多,赋分就难,例如物理、化学。
然而,选科人数不断在变化,专业选考要求、高校招生计划也在相应调整(2020、2021年高考招生计划中,有的高校大量减少限物计划),2017年以来高校录取数据非常不稳定,2020年的物理效应是典型例子(符合专业选科要求的人少而招生计划多导致限物专业录取分数大大降低)。
据韩小云老师统计的2024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普通类平行录取本科专业19种选考科目要求(以2021年的招生计划为基准)计划数,物+化组合在平行计划中占比达到了44.36,加上提前批计划,超过50%,约7万。如果物+化考生人数的增加幅度(如果总数七、八万人)跟不上物+化限报招生计划数的增加幅度。那么2024年物+化限报专业本科录取最低分可能会远低于与非限报专业。物+化专业又会出现躺着上本科,而只能报不限专业的考生,530分甚至540分没本科读的情况。
所以对2024届学生来说新政下不确定因素有:
1.到底有多少人选物+化?及生源结构如何?
2.高校招生限物化计划数会不会调整?
因此研究预测选科人数、生源结构的变化趋势对如何选科和志愿填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高考的初心是给学生以自由选择权,但完全自由的选择权是做不到的,能不能选、怎么选、给不给选都是问题。新的指引回到了有限度的选择权会更加合理,也降低了选择的难度,有限度的选择权既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又避免了原来文理二选一的简单操作。
以下是2022届选科数据,收集于2021下半年各类高三模考,总人数有5万多人,样本较大,包含了各层次的高中学校,有较大的参考依据。
01
数据分析
1、从2017届浙江新高考实施以来,因物理、化学赋分难度大,分数低,导致逃离物理、化学现象越演越烈,政史地技选科人数越来越多。这本身是不正常的,许多学生和学校无奈作出这样的选择,也是高考政策不断调整的直接原因。在新一轮的选科新政下,从2024届开始又会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把握发展趋势才能在改革中获得红利,而红利往往在第一年会最大!
2、从2020届限物理政策开始,物理人数上升明显但总人数仍然不多。其增加除了重点高中人数有所增加外,更多的是第二层次学校物理人数的回归;第三层次高中物理人数增加有限。故将以上累计,总人数仍然不多。但这却也导致化学人数大幅下降,政治历史地理选科人数不断上升。
在2024届必选物理化学的背景下,可以作这样的预测:
(1)2024届物理人数将会继续增加,化学大幅增加,物理人数会比化学略多。选物+化组合人数大幅度增加,能不能达到10万加取决于第二三层次高中学校,但受老政策、老思路影响可能性小,新政第一年可能不会像预期那么多。
(2)生物人数将会大幅减少,理由是物化生组合会减少,化学+生物、单选化学、单选生物意义不大(化学、生物对选择专业可以忽略不计)。如果预判到生物会减少的学生又会放弃生物,因为一旦人数减少、学霸又一般选物化生,导致生物赋高分难度增加。
(3)历史小幅减少,理由是选择物化组合的人一般不会选历史,学习难度太大,物化人数的增加使历史人数相应减少。
(4)技术、政治、地理基本稳定或略少。
但以上选科人数变化,特别是物化人数增加取决于家长、学生对新政策的认知程度有多少,也取决于高中学校特别是第二第三层次学校的选科政策(如为了特控线上线率,不许学生选物化等)。
3、对物化+X预测:重点高中2022届物化组合占比并不高,物化生组合最多,其次物化技,物化地,物化政、物化史很少。
预计重点高中:2024届物化组合大幅度提高超过50%,甚至更高。生物人数大幅减少,所以物化生组合会减少。物化史依然不多。
预计第二、三层次学校:2024届物化组合也会提高,(因为2022届第二、三层次学校选择物化组合占比实在太小),但更加不会选择物化生、物化史。所以物化政、物化地、物化技会增加明显。
02
对选科的建议
基于以上预判,我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基本原则:将专业方向、所读高中学校层次、个人的学科兴趣与能力、学考政策、高中学校的选科政策,与上述的选科趋势综合考虑。要抓住主要目标、不能有什么好处都要占的心态,否则是选不好的。
2、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未来想从事什么工作(行业),如医生、教师、公务员、律师、警察、军官、工程师、程序员、金融、设计师、销售员、技术工人等,再去选择相关的专业选考科目。不能拿“不知道以后要干嘛”作为理由,至少要明确是不是要读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大方向上面的专业。否则等填报志愿的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选科中有这样一种观点:以努力提高自己的总分为第一要务,只要总分高,无论选考什么学科,都有名校可以选择。这种说法是不错,但又有多少把握?考试成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无法证明,选了这个组合,成绩就一定不理想?如果选了其他组合,成绩一定会比原来好?上了名校选错专业入错行比高考成绩少考几分更痛苦。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今年96位浙大学生为什么要跨专业报考杭电研究生?
3、建议:
能考高分(211以上)学生,尽量选物理化学+X(招生计划多),单选化学或单选生物没多大价值。
理科实在不好的或偏文专业明确的,考虑选择文科类。
中分段学生(普通本科)理工农医专业明确的选物理化学+X,不选这类专业的选可能得分高的组合。
低分(500分以下上本科机会小),目标是本科的学生,选择物化+X,甚至物化生(这组合中低分的学生可能很少,反而是机会),特别建议门门只能考40、50分的考生选物理化学。虽然可能赋分会低一些,但这是低分学生上本科的最好机会。2020年的物理效应还历历在目(高校录取降低的分数远远大于因物理赋分难减少的分数)。2024届如果只有七八万人同时选物理化学,那就像2020届一样躺着上本科了。
4、目标是医学类专业,慎选物化生。生物赋高分难;医学类专业大多数高校只要物+化。要求物化生的只有38所高校,且这其中多数校层次不高计划少(2021浙江计划共361),好的学校只有中南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
5、推荐组合:
1)物化+(政、地、技);
2)政史地技四选三,优选政史地;
3)物政技、物地技(不想选化学的),单要物理的专业及计划数较多(2021浙江计划共6996),高二时所学科目少,自主学习时间多。
不推荐组合:
1)物化生、物化史(学霸除外)
2)化生+(政史地技)
3)生+(政史地技)、化+(政史地技),化学、生物有学科优势又不考虑专业方向(护理要化学或生物)的除外。
这里不用“最佳组合”这个词,因为哪个组合占优,是否对学生或对高中学校有利,未来不确定因素太多,而且是非常个性化的事。
6、选科误区:
1)片面追求专业覆盖率是选科的最大误区,因为最终在志愿填报时选的专业只有几个。
2)不要为了纯粹上特控线目标而放弃专业方向去选科,特控线除了某些特殊招生类型外(主要在提前批招生如军校,在平行志愿计划中有特控线以上要求的专业很少)没有多大意义。不像老的一段线有优先填志愿的优势。
3)5年新高考的实施来看,新政策的红利在第一年,用老政策、老思路去应对新政策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7、语数英更加重要。1分1赋使得学生之间的选考成绩差距进一步缩小,提高总分,语数英成绩更关键。
以上只是本人基于2022届选科数据所作的一些思考,仅供参考。我依然要提醒和重申的是,2024届选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推荐的组合不具有普遍意义,只是提供一种思路,一定要结合自己实际慎重考虑。
如有进一步的选科方面问题,大家可以通过我们高考早知道的菜单,进入高考论坛发帖咨询,我们会及时解答。相关的高考政策也可在后台回复“2022届”或“2023届”、“2024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