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屈子的泽畔行吟,从魏晋风骨的超然绝俗到盛唐气度的雄浑绮丽,从清末的民族之魂到民国的国民觉醒……中国文人的智慧向来是光耀千古,于世共识的。
中国文人的智慧生发于笔端,铭刻于书册,于词句文章中永世不朽。无论是《论语》《孟子》的仁义礼智信,还是《老子》《庄子》的无为而治;无论是《楚辞》的高洁独特,还是《史记》的忍辱负重;无论是魏晋名士的“简约云澹”,还是盛唐志士的一往无前。文人们的大智大慧在辞章中不朽,在青史中永存。
面对无力改变的人生长度,文人的智慧更体现在他们努力拓展的人生宽度上。“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中国文人们对于生死之念早已大彻大悟,于是他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填充质量,以期获得生命的厚度与精神的永存,如此智慧,不得不令人叹服。于是鲍照高叹:“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于是嵇康在洛阳东市刑场上奏出了那动人心魄的广陵绝响。
当然,那不以生死为念,超脱俗世之外的决然之气则更令人叹服其智慧之高妙。正如陶潜之“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亦如阮籍“聊从娱无为之心,而逍遥于一世”。纵然人世不可逆,生命不可永存,但中国文人的智慧却使他们的精神永世不灭。
中国温柔的智慧更体现在他们善于用笔端述说责任与道义,用辞章激励人民觉醒,激励后世崛起,唤起灵魂之舞,使智慧于后人之身永传。且不说鲁迅将文字化作匕首、投枪,在黑暗的中国硬生生扯出一片光明。他将后人的命运背负在自己的身上,甘做“社会的燃灯者”,引领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看见微茫的希望,使真的猛士奋然前行。他的智慧,早已化于骨血,化为一颗赤诚之心,永铭于后人之心。萧红纵一生坎坷,却始终顽强抗争,将唤醒“国民的灵魂”与打破“人类的愚昧”作为毕生的理想与追求。她的《生死场》《民族魂》无疑是其智慧最好的印证。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中国文人的智慧无疑是闲闲大知,于举世山巅之上散布着永恒不朽的烈烈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