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影子绘画漫读
是不是很多人都刷到过影子的绘画呀,我就是,经常刷到,而且被影子的画所折服。
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
看着她的画作,激发了我浓浓作画的欲望,虽然,我不会画。
即使我很想作画,可是我一直没有动笔。我和自己说:“你才初入头条,找素材,写文章都来不及,还能分神画画?还是先把写文章理顺了再说吧。”
可是,蠢蠢欲动的心总是想冲破牢笼,出来作祟。
于是,我听从了内心的声音,那就画吧。
1、忠诚于自己的内心
在内心的驱动下,我的第一幅“画作”诞生了,如果它能称之为“画作”的话。
这幅画,看着很简单,可是我足足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画好。
我的手不听脑子使唤,很难把控。
虽然,我画得不好,画中粗细不均。我想把线条画细,画出来偏偏很粗。我要画粗点吧,不是太粗,就是太细。
但是,绘画却取悦了我自己,在绘画中我很安静,浮躁的心得到了沉淀。
虽然我把我的不足展露在大家面前,但我的内心平衡。专注于画作下的一笔一划,其实挺享受的。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心中常常会发出各种声音。
可是,我们会用各种理由和现实想法搪塞过去,并不听从内心的召唤。
我们常常说:“等我们……我们就……”
“等我们赚够了钱,我们就生二胎。”
可是,等到你觉得经济富足可以生二胎的时候,却发现,你的第一个孩子已经很大了。
“等我们的孙子、孙女再大点,我们就出去旅游。”
等到那时,可能你已经老得走不动了,心有余而力不足,曾经想玩的,可能没有办法再玩。
“等过了这个星期,我就开始运动。”
“等”这个字,很好用。有第一次等,就有第二次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丁立梅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中有这么一句话:
人生到底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我想,遵从内心的召唤,认认真真地活着,让每一个日子,都看见欢喜,这或许才是它最大的意义所在。
2、在观察中作画,在摸索中进步
这是我的第二幅画。
小梦
这幅画我是在丰子恺的儿童漫画集上看到的,称之为“小梦”。
这正如同我的生活写照,当孩子们伴着小梦,甜甜入睡的时候。
独属于我的时间到来了。
我在头条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是一个孩子在作文里写的:我8岁了,妈妈也8岁,因为妈妈是生了我后,才成为妈妈的。
是啊,人生就是在跌宕起伏中学会的,学着做妈妈,学着写文,学着绘画。
这就像一部部成长录,“当妈妈成长录”、“写文成长录”、“绘画成长录”……
谁也不是生来就会的,于是会犯错,再一点点摸索。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摸索中一点点成长起来。
从不懂到懂,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
很喜欢南笙在《不为遇见,只为远方》中写的这段话:
孩子,很多事情需要你自己去摸索,我不想左右你的思想,你看的世界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做人太规矩,是无趣的。娘经常在飞机上,看底下的人间。城市和田野都一样整整齐齐,像被分割好的小格子,一条线是一条线,正正方方。太压抑。
我孩子的美术老师在教他们画画的时候,也是这样的理念。
女儿人物画下的鼻子,我觉得很难看,又扁又平的。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老师:“老师,我女儿鼻子画得这么难看,你可以教一教她,怎么画才好看吗?”
老师说:“虽然,你觉得鼻子画成这样不好看。但,这是孩子观察到的,她观察下的鼻子是这样的。我希望她画出来的画,是她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我告诉她的。随着孩子观察的角度、‘心眼’的变化,以及年龄的增加,他画出来的画,会不一样。”
这是我第一次碰到这么教的美术老师,她的教法很新颖,也很独特。
我觉得,这是一个培养孩子画画独立性、自主观察力的打开方式。孩子觉得画不好,会自己去主动观察,而不是依赖老师告诉他。
3、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束光
这是我今天画的,也是我的第三幅画。
画中的女孩像小鸟一样,开心地蹦起来,小短裙迎风飞舞,脸上洋溢着花儿一般的笑脸。
虽然,我已不是小女孩了,但有什么关系,我的心里依然住着一个女孩,一个我心向阳的女孩。
哪怕我不能点墨绘出精彩画作,但,我希望可以踩着自己的节奏,画自己的画。
生活中,总是有那么多的家务琐事,总是有操不完的心。
画画的时候,那些疲惫、烦闷,全都消散不见了。
因为我的心中有阳光,温暖又明亮。
心中有光的人,终会冲破一切黑暗和荆棘。(出处:陈亚豪 《你不必逞强,时间会为你疗伤》)
沉浸在绘画中,“阳光”打在心灵上,简单快乐。
心中有光,即将夕阳西下,我骑着自行车,感受着夕阳“柔情似水”地扑在我的脸上。路边草木气息沁人心脾,不一会儿,星星点点的路灯亮起,照亮着前方的路。
心中有光,看着孩子快乐地玩耍,追逐打闹、尖叫、呼喊,汇聚成“满足”。
心中有光,遇到黑暗不退缩,走过黑暗,终将迎来黎明。
4、走出黑暗,迎接光明,“传奇奶奶”姜淑梅从文盲到作家
中国内地女作家姜淑梅,1937年出生于山东巨野。
为什么称姜淑梅为“传奇奶奶”?
因为姜淑梅开始读书认字的时候,已经60岁了,可不就是奶奶么。
那年,也是姜淑梅人生黑暗的一年。老伴因车祸去世,姜淑梅一度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中,无法走出来。女儿张爱玲为了分散她的注意力,开始教姜淑梅认字。
没想到的是,姜淑梅爱上了读书识字,并着了迷。这成了姜淑梅心里的光,她追逐着光的方向前进。
2013年,76岁的姜淑梅,出版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并且,这部处女作得到中央电视台“读书”、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梁文道“开卷八分钟”等专题推荐,《新周刊》、《南方周末》、《读者》等专题报道,并入选新浪好书榜2013年度三十大好书、豆瓣读书2013年度最受关注图书。 (摘自:百度百科)
寥寥数笔无法描写出姜淑梅的成功,以及她成功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
心中的光,让姜淑梅熬过了最艰难,最黑暗的时候,最终迎来了光明。
正如哲学家泰戈尔所言:
“光明就在我们的面前,只要你能捱住痛苦,走过重重黑暗。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遇到困难不要怕,心中有光,终会冲破黑暗,迎来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