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过一段著名的理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能够自立于道,四十岁能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够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这段话,是孔子的人生轨迹,也是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1、它表现的是对生命的敬畏
古人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因为古代人受物质条件的限制,人们生活水平、医疗条件普通不高,因此,一个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就已经很难得了。
所以,按一般人的想法,都是这么大岁数的人了,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这是字面意义上的“随心所欲”。
2、每个年龄段应该做好该做的事,人生才不会后悔
十几岁的时候,就要认真学习知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勤于思考,经过学习、历练,逐渐提升自己,并对人生有所感悟。
到了三十岁,步入社会已经有几年了,对人对事有了自己的处理方式,内心有一种自信和坚定。
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已经能够看通透人情世故了,舍弃一些东西,不再纠结、强求。
五十岁,内心有了一定的定力,已经能够做到不怨天尤人,不为外物所动。
六十岁,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能理解任何一个事情存在的道理,能虚心倾听各种声音,并能够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上考虑问题。
七十岁,内心的价值观已经根深蒂固,虽随心所欲,也淡定从容,行为有规范,对自己的一生有一种无悔的交待。
人生,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这些构成了生命的长度与厚度。
3、不倚老卖老,要与时俱进
一些老人经常对儿孙们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要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人们自有自己的处事之道,保持了优秀的传统中华美德,只是一些新生事物的出现,往往让人们乱花渐欲迷人眼。个别老年人倚老卖老,有恃无恐,既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他人,对和谐新社会没有帮助。
老年人,也可以与时俱进,发扬美德,与当今社会的新思潮结合起来更好。祝所有老年人安详幸福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