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作者:总编室
三问苍穹
■景海鹏
今年是航天员大队成立20周年,这也意味着,我已经和战友们一起飞天逐梦20个年头了。
20年来,我们航天员大队的战友们胸怀中国梦强军梦,矢志献身航天事业,先后6次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行程达4600多万公里,绕地球飞了1069圈,一次次在太空中飞出了中国高度。第一次天地往返,杨利伟把中国人的身影留在了浩瀚太空;第一次出舱行走,翟志刚以自己的一小步,迈出了中华民族的一大步;第一次手控对接,刘旺打出了漂亮的“太空十环”;第一次太空授课,王亚平为广大青少年播下了科学和梦想的种子;第一次中期驻留,我和陈冬顺利叩开了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大门。一次次胜利出征、一次次巡游苍穹,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远。
今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航天员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我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作为一名航天员,我感到无比自豪、无上荣光,更为自己能将个人梦想纳入新时代的轨道而感到幸福。
我的飞行梦萌生于高中时期。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学校报刊栏上看到一名空军飞行员的照片,而且和我同名。从此,我便有了一个壮志凌云的梦想。
1985年3月的一天,空军飞行学院来学校招收飞行员。经过思想、身体、文化等层层选拔,我如愿以偿考入了空军第二航空预备学校,经过预校和飞行学院5年的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一名光荣的歼击机飞行员。
航校毕业,刚分配到飞行部队不久,作为一名新飞行员我便驾机担负作战值班任务。在一次跨昼夜四机编队训练时,我的一位同学、战友在驾机起飞时发动机故障,为了保护一所小学而延误了跳伞时机牺牲了。昨天还在篮球场上一争高下的伙伴,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次事故让我悲痛不已,它让我深深明白,从成为一名军人、一名飞行员那一刻起,我们的一切就已经献给了党和祖国,必须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我也时刻鞭策激励自己,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只有地面苦练,才能空中精飞。怀着争当一名优秀飞行员的梦想,在飞行部队十多年的岁月里,自己没有因个人原因耽误过一个飞行日,安全飞行1200多小时,还保持了驾机打曲线空靶的飞行纪录。
1996年夏天的一天,我到杭州某疗养院参加了一项神秘的体检。后来,才得知这是在秘密选拔中国首批预备航天员。从此,一个蓝天之上的梦想,又成为我新的目标!经过两个多月一轮又一轮、一关又一关的严酷考核选拔,我从空军1500多名优秀飞行员中脱颖而出,顺利入围。那段时间,妻子恰好怀孕了,1997年我们收获了爱情的结晶。怀着对太空的憧憬,1998年初,我抱着刚出生4个月的儿子来到了中国北京航天城。
1998年1月5日,我和其他13名战友一起来到了航天员大队,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庄严宣誓,光荣地成为我国首批预备航天员。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航天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和考核。我们要在5年内进行与载人航天相关的8大类上百个课目的专业技能训练,仅基础理论就有物理学、天文学、载人航天技术等50多门学科。专业学习要求高、训练课目难度大,评定考核更是苛刻,甚至可以说是残酷,随时都可能被淘汰。正是历经了这些艰辛的磨砺和严格的锤炼,2003年,经过全面考核,首批14名航天员都具备了执行飞天任务的资格,去掉了“预备”二字。又是一个5年后,自己才一步一步完成了从飞行员向航天员的跨域。但是,要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员,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2003年神舟五号任务我没有入选梯队,但我并未泄气,不断地全面总结自己,查找与战友间的差距和自己的弱项,补自己的短板。2005年,我入选了神舟六号飞行梯队,并和战友刘伯明成为第一备份乘组,尽管最终未能执行飞天任务,但对自己取得的进步还是比较满意。神舟六号任务之后,自己继续给自己鼓劲加油,克服不足,虚心求教。梦想一天不实现,追梦就一天不停止!
接下来,我们面对的是神舟七号任务——中国首次太空行走任务,我提前2年半就开始备战。面对首次出舱任务,一切都是全新的,包括舱外服的理论学习已经让人透不过气来,加上繁重的专业技能训练更是难以适应。在模拟失重训练中,必须身着160多公斤的水槽训练服,潜入水里完成各种单项及综合操作,每次下水都要4个小时左右。训练结束后,常常四肢酸痛无力,吃饭连筷子都拿不稳。在模拟真空训练中,身着舱外航天服,置身近乎真空的低压舱内,一旦发生意外,抢救都来不及。有一次,训练刚开始十几分钟,异常情况就出现了,地面监测的数据和我身上的报警仪表同时发出警报:舱外服内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此时如果中止训练,就意味着整个真空舱都要重新启动,直接影响后续训练计划。当时,我冒着缺氧窒息的危险,临危不乱,按照应急处置预案,打开引射器,吹除、降低了航天服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仅保证了安全,而且按计划完成了当天的模拟空间出舱活动训练任务。
2008年9月25日,我与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组成神舟七号飞行乘组,执行载人飞行任务。这是我的首次飞天,也是“等待”了10年后的第一次飞行,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着圆梦九天的“激动”。
首次飞天就要面临首次出舱,难度可想而知。带着期待、激动、兴奋,我们踏上了飞天之旅。没想到,更大的考验在等待着我们。执行任务中,我们遇到了两次小小的“意外”。当时翟志刚出舱时舱门险些打不开,而刚刚打开舱门准备出舱之时,轨道舱又连续响起火灾报警。警报声持续不断,我在返回舱里进行着各种排故检查,刘伯明对我说:“如果真的火灾了,你一定要把轨道舱分离,你一个人返回,最起码我们乘组能留一粒种子。”我感动地说:“什么是战友,战友就是平时的亲密无间,战时的生死与共!3人永不分离!”虽然后面判明是仪表误报警,是一场虚惊,但着实让我们尝到了什么是惊心动魄!而且当时有那么一瞬间,以为自己真的回不来了……
在2008年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上,主持人曾问我:“当时你们有没有想着回不来?”我说:“我理解你所说的回不来,就是我们像卫星一样绕着地球一直在转;你所说的回不来,就是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在演播大厅和全国观众们见面了呗。”现场的观众哈哈大笑,没等大伙儿笑声停止,我就抬高嗓门大声说:“即使我们回不来,也一定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这句话成为后来的“经典名言”,从首次飞天之后,我也好像一下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了,开始去各地作报告,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围着签字、合影。我们还多次到过港澳等地访问。有一次出国访问,遇到一个满头银丝的老华侨,他拉着我们的手说:“你们能飞多高,中国人的头就能抬多高。”这句话道出了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
记得还有一次,我们乘组3人到香港访问,在一个体育场与上千名学生交流,有一个小学生问我:叔叔,难道您不怕死吗?我说:叔叔跟大家一样,都是普通人,也不是什么“钢铁侠”,也怕死。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用生命置换,比如我们从事的航天员这个职业。从这个角度讲,我又不怕死。2个小时的交流结束时,我又反问这名学生:你现在还怕不怕死?他说:叔叔,你不怕死,我也不怕死!我听后很欣慰。
载人航天事业就像是一场接力赛,我的战友杨利伟开创了历史,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梦想;两位战友费俊龙、聂海胜从杨利伟手中接过了这个接力棒,这3位开拓者、先行者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我们,给了我们飞天的勇气和力量。我和我的战友们只有干好了这一件事,才不辜负传到我们手中的接力棒,我愿用一生接好传好这一棒!
2012年6月16日,我同航天员刘旺、刘洋一起执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再度飞天,我的肩膀上多了一份责任,作为乘组指令长,时刻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仅要确保自己的操作零失误,还要保证整个乘组的工作准确无差错,并让乘组发挥出“一加一加一大于三”的理想效果。
神九任务是13天的太空飞行,其间我有两次48小时没有睡觉的经历。第一次是在飞船入轨后两天里,是在为确保首次顺利进入“天宫一号”作准备。第二次是在返回前48小时,是在一遍遍重温飞行指南,为确保乘组安全落地细思量。
2012年6月29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我第一个出舱坐在椅子上,在等待刘旺、刘洋出来的时候,看到迎接我们凯旋的人群,我的眼泪流了下来。为什么掉眼泪?因为我感觉我13天的压力释放了,我尽到了自己作为指令长应尽的职责,实现了在出征之前的承诺:一定要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经常想,作为一名航天员,不管飞多少次,无论飞得再高再远,感恩的心永远不能变,初心永远不能变。2016年我国首个航天日,所有执行过载人航天任务的战友在杨利伟的带领下,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重温我们1998年加入航天员大队时的誓言。“甘愿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这是我们面对国旗的承诺。
2016年10月17日,我和航天员陈冬又踏上了飞天的征程,共同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完成33天的空间实验室任务。三度飞天的我已经不再那么激动,更多的是“幸福”和“享受”。
2016年10月24日,我作为神舟十一号飞船的指令长正在执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那一天,来自长白山天池哨所、神仙湾哨所、阿尔山三角哨所等地的战友们自拍了祝福视频,委托解放军报社上传到“天宫二号”,我事先并不知情,看着亲爱的战友们从祖国边陲发来的祝福视频,我的眼眶湿了…
身体离地球越远,心离祖国就越近!越是身处太空越对自己生活的家园产生更为深深的依恋,尤其在那种特殊时刻,战友们的张张淳朴笑脸、真挚祝福,感人至深。虽然我们岗位不同,但报效祖国的情感相通,我只有用最崇高的军礼表达情意。地面科技人员为我数了一下,观看视频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我先后向战友们敬了12次军礼。
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地球后,2016年12月20日,习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习主席亲切地称赞我“三次上太空,将军上太空”,还夸赞我在太空过了一个高水平的生日。我感到无比幸福!我想“高水平”这三个字应当献给千千万万的航天科技工作者,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是他们用辛勤和汗水、用智慧和力量托举着我们一次次实现梦想;是他们把“千人一杆箭”“万人一颗星”的载人航天工程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就,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媒体朋友们经常鼓励说我是中国唯一三上太空的航天员,大家也不止一次地提问:是不是还要去飞?我认为,重返太空、多次飞天,几乎是世界上所有航天员的心愿。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中国航天员,就是要时刻准备接受祖国的挑选,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常常想,自己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能够成长为一名航天员,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登上人生一个又一个台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党和人民教育培养的结果,是祖国托举我飞天。尽管我已经51岁了,但我的各方面状态都很好,我会时刻准备着接受祖国的再次挑选,争取再多上几次太空,再当一次先锋,再打一场胜仗,让浩瀚太空再次见证,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革命军人、一名新时代中国航天战士的绝对忠诚!
(邹维荣、韩阜业整理)
景海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201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向其颁授“八一勋章”并颁发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