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禹燕
【编者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和信念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人学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前提。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妇运,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人学和妇女观。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不仅对深入理解女性的全面自由发展具有重要启迪,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也具有特别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和信念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始于对人的科学理解,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人学旨在揭示人的存在、人的本质和人的一般发展规律,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前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妇运,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和妇女观。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不仅对深入理解女性的全面自由发展具有重要启迪,对于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也具有特别的时代意义。
“完整的人”为全面理解女性存在提供理论根基
女人为何?女人何在?女人何为?要理解女人的全部内涵,首先要理解“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阐述了“完整的人”这一概念:“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因此,人是一种自然产物,也是一种社会产物,而劳动和创造作为人的本质特征,又赋予了人精神属性。自然存在、社会存在、精神存在,构成了人的存在的金字塔,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构成了人的三相属性。人的存在的金字塔结构,显现了人的存在的两种特性。一是人的存在各方面的有机联系性,把人孤立为自然的人或社会的人或精神的人,都是极其片面的,都是对完整的人的阉割,都是对人的非人化的曲解。二是人的存在的不断超越性。它以自然存在为基础,向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层层递升。如果这个结构被倒置,人的存在就是异化的存在。
女性之所以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受压迫,就在于其作为“完整的人”其存在的丰富意涵被肢解,存在的金字塔结构被倒置,存在的创造本质被压抑。而女性解放就是要让女性成为“完整的人”,而不是只强调其自然性,视其为单纯的生育机器和性工具,只注重其母亲、妻子、女儿等家庭角色,无视其多元社会价值与精神创造潜能。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人的本质、人的价值。毛泽东同志和历代领导人对人的哲学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学。“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关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之江新语》中,习近平对“完整的人”的全面理解,对人的发展的清晰逻辑,不仅是我们党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理论根基,也是我们党“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施政纲领、“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美好世界”中国主张的重要思想源泉。
“整体的人”为人的解放与女性解放擘画整体格局
《共产党宣言》描绘了人类发展的理想愿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观,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旨在强调整个人类的发展不再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而着眼“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构建的“自由人联合体”。
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人类的发展不仅存在阶级分野,也存在性别等级,往往以牺牲女性这个群体的发展为代价,是忽略了“整体的人”的发展。为此,把女性发展纳入人类解放大格局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重要意涵。马克思指出,“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则引述了傅立叶的论述强调:“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始终把女性解放与发展纳入中华民族解放与民族复兴的大局。中共一大即将妇女运动列入议程之中,对妇女解放工作“谈到大要”,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通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政党名义制定的妇女运动决议——《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明确提出:“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为动员广大妇女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主席提出,“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妇女是推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一支决定力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也是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妇女运动新态势,习近平主席立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高度,在2015年全球妇女峰会上提出了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4点主张: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积极保障妇女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消除一切形式针对妇女的暴力,打破有碍妇女发展的落后观念和陈规旧俗;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国际环境。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妇女解放和妇女发展事业的理论与实践,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促进全球妇女发展的中国方案表明,只有以“整体的人”之思维去观照女性解放和人类解放,才是真正的人间正道。
“现实的人”为女性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实践遵循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实践的人、社会的人、历史的人构成了“现实的人”的三重内涵。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以人是“他们本身历史中的剧中人和剧作者”来生动描述人的现实存在状态。“剧中人”主要是指特定社会历史存在中的人,“剧作者”则指社会历史发展中人的主体性。人既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生成,是历史的产物;又肩负着构建未来的使命,是未来社会的创造者。这一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法论原则,也为女性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实践遵循。
首先,马克思主义人学对作为“剧中人”的女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历史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马克思提出了“两种生产”理论,肯定了女性在社会物质生产和人的生产中的不可替代的贡献。毛泽东主席的名言“妇女能顶半边天”更是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则强调,“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没有妇女,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
其二,对女性受压迫、被奴役的历史境遇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女性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践路径。马克思和恩格斯注重揭示人的异化存在,揭示女性的发展困境及其根源,并探讨女性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方式和条件。恩格斯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事业中去。”中国共产党不仅践行了这一理念,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还通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切实推动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其三,充分强调了女性作为“剧作者”的主体性。首先,女性是时代的“剧作者”,应担负重要的时代使命。毛泽东主席说,“要真正求得社会解放,就必须发动广大的妇女参加;同样,要真正求得妇女自身的解放,妇女们就一定要参加社会解放的斗争。”同时,女性是个人的“剧作者”,应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书写全面自由发展的精彩人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女性要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做敢于追梦的奋斗者。
从“完整的人”认识女性存在之本,从“整体的人”把握女性解放之路,从“现实的人”明确女性发展之道,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精髓,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重要理论根柢。
来源: 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