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潇湘经略
作者:潇湘
2022年,中国“银发经济”的爆发元年。
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化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引发各界关注,资本市场也闻风而动,养老概念股顺势而起。该规划明确提到,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这是最高层文件首次提出“银发经济”,数字经济之外,“银发经济”有可能成为今年市场的另一投资主线。
可以说,中国的老龄化挑战有多严峻,这份规划就有多重要。
2005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是1亿人,2020年就增长到1.9亿人,也就是说,短短15年间,老年人口数量接近翻番。10年前,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11.9个老年人,而10年后,要负担的人数是19.7个。
但挑战严峻的另一面,则是前所未有的产业爆发契机。工信部此前的一份报告显示,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20万亿元。银发经济,一点儿没有垂垂老矣的迹象,相反,它跟新能源一样,是朝阳产业,生机勃勃,空间巨大。
都说得青年者得天下。但是,一个银发经济大爆发的社会中,其实是得老人者得天下。
“有形之手”+“无形之手”,养老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细读规划,洋洋上万字,千言万语,归纳起来,就是要实施养老市场的供给侧改革。
“养老服务床位总量2025年达到900万张以上”
“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2025年达到100%”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2025年达到55%”
“设立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2025年占比达到60%以上”
……
养老服务,千头万绪,其中涉及的供给侧改革,可谓多如牛毛,规划中要求2025年达到的指标,非常具体。可以说,高层想要激活“银发经济”的政策意图,是非常迫切的。
但把中国的养老事业做大做强做优,光靠有形之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规划里面,也对社会资本、商业机构进军养老服务市场,张开双臂表示欢迎。
有心者或会留意,规划的第一段里面,就有这样一段话“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
有形之手负责兜底,而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则更多需要市场的无形之手。这其中,自然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天然养老属性,保险企业扮演重要角色
社会组织、商业机构,在中国推进养老市场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跟养老需求有天然连接的保险企业,自然是其中的一支生力军。
规划全文中,“保险”二字高频出现,多达36次:
“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
“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
“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商业养老保险和适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险”
“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加快研究开发适合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等多样化护理需求的产品。”
“支持保险资金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投资力度”
从规划里面可以看出,对于保险行业,顶层设计是赋予相当重要的角色,不仅要出钱(加大投资养老服务业)、出险(开发合适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险)、还要出点子、出新品(研究开发适合多样化护理需求的产品)。
其实,面对养老市场这块无比诱人的香饽饽,国内的险企,早就闻风而动,提前五年,甚至十年进行布局。中国人寿提出“大资管、大健康、大养老”的发展战略,在北京、天津、苏州、深圳等地布局了养老产业投资,泰康人寿自建机构型养老社区,太保、新华等则摸索“轻资产”养老公寓模式,中国平安已经依托“高端康养、居家养老、健康管理”三大抓手构建了覆盖面全面的养老生态。
因为现在还处于播种的阶段,未到大丰收的时候,而且养老服务又讲究慢工出细活,所以,市场的眼睛,还是习惯性地盯着险企的保险业务板块,而有意无意忽视了他们在养老市场上的生猛进击。
殊不知,“保险+养老”、“保险+医疗”,几乎已经成为险企的业务标配,随着中国养老需求的井喷式爆发,养老服务,成为险企的新增长极。
聚焦高端康养和居家养老,中国平安独辟蹊径
读懂中国的养老格局,我们必须读懂一个数字“9073”。什么意思呢?就是90%左右的中国老年人偏好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左右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也就是说,居家养老是基本盘,讲究普惠性;机构养老是精英化,注重品质;社区养老介乎两者之间。有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已有10家保险机构,投资了至少47个养老社区项目,床位数超过8.4万个,保费门槛大多为100-300万元。聚焦中端养老社区,这是大部分险企业的惯常打法。
而中国平安似乎不按套路出牌。平安把它最好的战略资源,押注在要求最高的3%精英人群和90%的居家养老人群。
2021年8月26日平安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正式对外介绍了平安最新的康养布局。陈心颖表示,平安将通过“金融+医疗+康养”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聚焦“健康管理+居家养老+高端养老”领域,全面布局北上深及新一线城市,满足不同阶层的养老需求,以打造中国康养新标准。
健康管理方面,平安的“保险+健康”步伐也走得相当迅疾。最标志性的动作,是2021年推出的“平安臻享RUN”,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覆盖重疾险新老客户超2000万人,该服务以专业家庭医生和专业健康档案为基础,提供覆盖健康、亚健康、慢病和疾病的四大管理方案。也就是说,平安人寿为其重疾险客户提供的,不仅是保险服务,而是比保险服务更值钱的24小时健康管理服务。
高端康养方面,2021年,平安人寿首次推出高端康养社区品牌“平安臻颐年”,与其他养老社区多建在郊外不同,“平安臻颐年”聚焦北上广深及新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并打通绿色就医转诊通道,直达三级综合医院。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是,平安的“颐年城” 引进前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主席励建安领队的国际康复医疗团队,和国际顶级连锁护理企业倍乐生联合搭建护理服务体系。要知道,倍乐生的专业照护人员,其标准服务动作超1000项,一个抱动失能老人的动作,都细致地分解为5大步骤。把“日式标准”引入中国康养社区,这样高举高打的战略,使得“颐年城”一推出就占据了制高点,成为国内高端养老机构的标杆。
在健康管理、高端康养均顺利落地并有积极进展的基础上,居家养老这一平安养老生态的最大创新点也正稳步推进。据平安人寿总经理余宏介绍,平安人寿的“保险+居家养老”解决方案,将为客户提供资金及服务的双重保障,凭借平安领先市场的资源整合能力,逐步完成全场景服务体系构建,服务范围覆盖全国主要城市。据了解,目前平安人寿已经开发了100余项服务,并开展了服务试点,客户反响良好。
上能支撑“高端康养”,下能覆盖“居家养老”,既提供精英化的高品质养老服务,又能提供规模化的普惠养老产品,这是平安入局养老服务的独特姿态,也是其他商业机构无法复制的打法。
如今,市场上布局康养社区和居家养老的企业,主要有地产、保险、科技互联网企业,地产公司没有保险金融专业能力,而普通险企则缺乏成熟的医疗生态圈,科技互联网公司,没有重资产的运营经验,也缺少像老年人提供金融保险服务的能力。而平安,能为老年人提供保险、医疗、居住、康养等全方位的服务,它在养老市场布局的完整性,以及资源的整合能力,跟其他竞争者是不在同一个维度上的。
在2021年的平安股东大会上,马明哲说:“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针对养老护理、养老管理,平安正在做一套完整体系。”做一套完整的养老管理体系,一般的金融科技企业是鞭长莫及的,但平安可以。
因为,马明哲的前瞻布局背后,是超过2.25亿的个人客户数,是平安与18.9万家药店、超4000家医院、约1700体检机构建立的合作关系,是位列全球第一的金融科技申请量,所以,平安在养老服务市场的攻城拔寨,才那么有底气。
银发经济,长坡厚雪
“加大金融对养老行业的支持力度,可有效促进养老服务业和金融业的共同发展。一方面,金融产品和中长期资金供给为养老行业注入活水和动力;另一方面,老龄金融成为金融机构拓展新业务的重要机遇,是金融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以保险业为例,险企及其开发的商业保险产品及配套服务,在银发经济时代大有可为。” 这是中国平安人寿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杨峥的判断,也是平安由来已久的共识。
日本的老龄化率为28%,美国为16%,印度为6%,中国处于中间,比例为12.6%,但往日本靠近是大势所趋,而且速度之快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如杨铮所分析,老龄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潜在增长点。这样的机遇在金融产品、老龄用品、养老服务等领域均有体现。
金融产品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养老金融产品类型相对较少,选择单一,未能很好贴合老年人心理和生理需求设计。老龄化加剧,将促使针对老年群体设计的具有养老属性的金融产品逐步丰富。老龄用品方面,老年群体的扩大,将推动老龄医疗保健品、生活用品以及文化休闲用品需求的增加,老龄用品市场将进入细分、深耕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养老服务方面,基于老人的“居、养、乐、医”等需求,打造包含居住、家政、旅游、医疗、护理、康复等医养与康养相结合的服务产业链,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应对挑战和机遇,需要政府和市场联手,激活各行各业的潜力。积极应对,银色经济就是一座金矿。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之事,是发现湿雪和长长的山坡。” 眼下的银色经济,得到人口结构演变的强化、高层政策的支持、消费需求的烘托,它就是通往星辰大海的湿雪长坡。率先入局的中国平安,正在成为中国养老赛道上的超级大玩家。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