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碧灵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10月12日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提出了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重要倡议,为世界各国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凝聚共识和力量,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担当,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早在先秦时期,庄子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视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提出在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形成人与自然二者合一的生态良性循环互动的关系。孟子也有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娄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的论断。这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的生态文化:遵循自然规律,适当加以改造与引导;维护生态平衡,以获得可持续发展。从古至今,中国始终在传承和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融入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缤纷多彩的自然生灵正是生态之美最核心的内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增进人类福祉的必由之路,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同时也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工业化社会的兴起,大幅加快了人类改造自然世界的速度和强度,也导致了更为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全球森林面积在1990年至2020年损失了178万平方千米;活珊瑚覆盖面积在过去150年减少了近一半;约有100万种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威胁。恩格斯曾提出过 “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的醒世名言。面对目前全世界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的严峻形势,由193个国家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应运而生,最近在昆明召开的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既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流传的哲学思想,又吸纳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哲学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四个倡议”: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这既是中国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的智慧结晶,更是对人类要怎样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个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经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了国家战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持续推进自然生态保护监管和执法;加快推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和修复;强化社会宣传与国际合作,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中国全方位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拘眼前看将来;聚焦地球生命共同体,不计小利算大账,以非凡的魄力和不懈的努力交出了一份令全世界瞩目和为之赞叹的答卷,中国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以苍穹为衣,我们才能感受自然之博大;把山峦作冠,我们才能感受自然之瑰丽;江河当血脉,我们才能感受自然之流长。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点,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切入点,以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为落脚点,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为着力点,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坚信我们的未来既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更有“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责编:陈丽丹]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