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爸爸的朋友圈,引发了大量家长的讨论。
大年初七,凌晨6点,其他孩子还在睡梦中,这位爸爸就催着儿子起床早读,儿子太困起不来,想要再睡半小时。
结果,爸爸拿冷水给孩子抹了一个脸。在冬天的早上被冷水洗脸,孩子自然睡意全无。
明明头一晚做作业做到晚上十点多,太心疼了。
这个男孩和姑姑家是住在一个小区的,上三年级,却已经开始学习四年级的课程了。
虽然放了寒假,却比上学的时候更忙。别的小孩都因为双减,课余时间变多了。他除了完成学校的课业,他爸爸还给他准备了每科30套的试卷,两本练习册。
过年的时候,看过这个小男孩一次,整个人没有一点精气神,耷拉着脑袋,完全没有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活泼和快乐。
不禁想到一句话:想要毁掉一个孩子,就不停逼着他学习。
其实这样的家长,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因为害怕孩子落后于人,便疯狂挤压孩子休息和娱乐时间,巴不得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学习。
但这样的方式,只会消耗孩子的精力,透支孩子的身体,孩子很容易进入一种低质量的勤奋,最后拖垮孩子。
1
比懒惰更可怕的是低质量的勤奋
很多家长把“学习不会背叛努力的人”这句话作为格言,不断督促孩子学习,往前走。
事实真的如此吗?
纪录片《学习的背叛》中,有一个叫艺媛的女孩子,把勤奋做到了极致。
她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凌晨两点睡觉都是奢侈。
每天的计划表里密密麻麻写满了目标,为了节省时间,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进行了限制。
教科书都抄了好几遍,直到背下来。长时间的握笔,让艺媛的手变形,僵硬无力,最后只能把笔绑在自己的手上,才能写字。
为了学习,艺媛付出了100%的努力,可结果呢?
高中的第一次大考,共395名学生,她排名315名。
她无奈感叹:“努力学习和学习结果是两回事。”
低质量勤奋学习,对于提升自己的学习思维能力,一点用处都没有,反而消耗了自己的精力。
好成绩从来不是学习时间的堆积。
《大脑的规则》从脑科学的角度也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很多家庭所信奉的“勤奋鸡娃”大法,不仅毫无益处,反而会毒害孩子的大脑,让他的成绩变得更差。
因为负责学习、分析、抽象、计算的左脑易疲劳,过度的使用会陷入低效化,交替使用左右脑,转换活动才可以使大脑各个区域得到休息,提高脑工作效率。
倘若一个孩子,没有娱乐,没有自由,只有无休无止的学习,和无尽的学业压力,这样耗光的不仅是孩子的精力,还有他的活力。
2
优秀的孩子,都会时间管理
这几天全网爆火的滑雪冠军谷爱凌,不仅在体育上有着非凡的成就,学习成绩也没有被耽误,而且每天都保证有十个小时的睡眠。
说不想培养出谷爱凌这样杰出的孩子,肯定是骗人的,36天6个冠军,托福雅思都是高分,提前完成学业,乐观积极,有目标。
我们仔细观察身边的学霸,都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些人并没有无时无刻的学习,而是玩的时候玩,学的时候学。
这是什么原因呢?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保罗·凯利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600名商学院的学生分为三组,学习相同的知识。
前两组是连续学习法,每次都是高密度学习1小时。第三组则是间歇学习法,每小时有多次10分钟休息时间。
一周后的结果显示,间歇式学习的学生比连续学习的学生记住的内容多五分之一。
研究还发现,连续学习的学生记住的知识,有78%是学习前半小时内获得的,在此之后,大脑失去了最初的活力,后半小时仅记住了内容的22%。
换句话说,学习的时间越长,学习的效率越低。适当的休息,可以提高学习质量。
适当停下来,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更好的学习。就像我们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孩子学习之路是漫长的,张弛有度,才能更好的完成这次长跑。
3
制定学习计划
教育孩子不要只想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更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
想要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走的更好更远,作为家长,我们要成为孩子的“加动力”,这样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高效又充实:
1.作息时间表制定
可以使用“番茄学习法”,每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专注时间,来进行调整,加长休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而不是每天24小时让孩子学习,这样只会让孩子陷入低质量的勤奋,对于学习于事无补。
同时家长要多鼓励肯定孩子的学习进度,给孩子信心。
2.体育锻炼不能少
从小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习惯,不仅能够增强孩子的体魄,还能改善孩子的精气神。
有科学研究表明,运动时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提升肾上腺素等,可以帮助消除疲劳,让人产生兴奋和快乐的感觉。
想要让孩子更好的学习,不妨每天拿出半小时陪孩子进行户外游戏,如打羽毛球、篮球、跑步等。
3.坚持兴趣爱好
苏州教育学业质量检测报告显示,有兴趣爱好的学生成绩会更好,成绩最多相差60分。
很多学霸也证实了这一点。
如果说学习是一个耗电的过程,那么兴趣爱好就是充电的过程。
每天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激发自己对于生命的热爱,激发自己的活力,让自己的能量满满。
有人说:父母的教育智慧里,藏着孩子未来20年后的样子。如果不懂得正确的方式,就会把孩子带上错误的道路。
孩子的成长就是父母的修行,与其被现代教育焦虑牵着鼻子走,不如用长远的目光看待,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在不伤害孩子的情况下,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拒绝低质量的勤奋,是培养优秀孩子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