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词人李煜,又被称为“李后主”。其父兄短时间内接二连三离世,李煜于父亲丧礼的哀乐声中被群臣推上了君位。他实在不适合做一国之君,开宝八年( 975),南唐被赵宋灭亡。
做蹩脚国主的日子虽然结束了,但沦为阶下囚的屈辱生活开始了。
一般我们认为李煜的词也是以亡国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的内容多写奢靡富贵的宫廷生活,后期词以抒写自我内心感受为主,抒发家国之恨、身世之悲,以及在时过境迁之后的人生感悟。
短暂的四十二岁生命中,李煜经历了兄长、父亲、皇后与母亲等重要亲人的去世,以及亡国之伤、被俘之辱、直至最后被毒死,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验。
这以血泪得来的体验,融入词中,化成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学。
第一句: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出处:《捣练子令·深院静》
联系全词,这首词本来是写捣衣声让人睡不着,其实是人本身难以入眠。
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名女子,却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泛化的情感体验。当一个人有了一定痛彻心扉的经历之后,便会容易失眠。
无论是与丈夫相隔遥远的主妇,还是永远远离了家乡的后主,莫不是愁绪满怀。而晚上越想到这些烦恼,就越是睡不着;越是睡不着,就越觉得长夜漫漫,好像永无止尽。
俗话说“没心没肺的人才会睡得香”。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失眠,那真的要恭喜你了,这时间的龃龉都与你无关,你是个幸福的人。
第二句: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出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世间好物不牢固,彩云易散琉璃脆。因此,人的一生会不断地经历离别。
年少无忧无虑的时光,曾经无话不说的小伙伴,旅行沿途美丽的风景……那些人那些事,从来都不会永垂不朽。我们会被迫与曾经的美好离别。
即便我们不像李煜有倾国亡家那样痛苦的体验,然而每一个人终会耗尽时间与时间里美好的一切,时过境迁之后,才会发现我们与这世间的人与物的缘分何其珍贵,一旦分离,便很难有重聚的时候。
当我们懂得与当下的美好“别时容易见时难”,才会更加珍惜每一个今天。
第三句: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出处:《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
此句颇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味道:花儿落了又再开,月儿缺了又再圆,似乎无穷无尽。花与月,好像永远也“不变”。
实际上,许多人认为花开与月圆是无限循环的,那不过是一个误区。可是,今年开的花不是去年的花,圆月也不同于上次的满月。
世间万物,无时无刻都在“变”。
人人都希望留住美好时光,实际上的美好却不能长留。
明知眼前的美好以后终将逝去,这是非常残忍的。而往往只有当彻底失去时,人才会生发出珍惜之情。
如果我们早一些在“不变”中发现“变”,会不会有不同结局。
第四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出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两句以水喻愁,江中春水是无穷无尽的,正好像词人的愁绪也是绵延不绝的。
使用夸张和设问两种修辞手法,强化了这个比喻的效果。
经历了许多事情以后,虽然内心有很多很多的愁,却无法诉诸笔端。甚至不知从何说起的,只好自问自答,这自问自答中依然没有具体的说法。
无尽的往事、无穷的痛苦,能随着一江春水向东流吗?如若这样,人生便不会如此艰难。
而实际上,尘世中的每一个人莫不是负重前行的。每个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烦恼。
第五句: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出处:《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少年时作为最小的孩子,李煜备受父母亲与兄长们的宠爱;青年时做了国主,李煜享尽荣华富贵,还有美丽的宫娥常伴左右。这些,是身为阶下囚的李后主永远回不去的旧时光。
李煜一生不过42岁,他在宋地做俘虏的时间还不到三年。可是,痛苦的日子总是让人感觉那么漫长,快乐的时光犹如白驹过隙那样匆匆而过。
在国破家亡那一天,李煜的人生轨迹已经被改写。回首之前的种种,就像前世那样遥远,还不如一梦不醒。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块乐园,那里装着自己最想停留的时光。
第六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出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人生在世,有些烦恼是注定无解的。李煜说他的离愁,像一团乱麻,剪也剪不断,理却还理乱。
李煜的这种体验同样适合每一个人。
实际上,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无法得到一个两全的解决办法,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我们只能任其发展而无能为力。
人这一生,不能自主的事情太多了。回首过去,才明白:不如尽人事、听天命。
王国维曾经评论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人间词话》)
李煜将沉痛的人生体验,真诚地、不加修饰地写入词中,直面人生最悲凉的底色。
因此,他的哀伤与痛苦,便成为人同有之情。
“李煜的身世之感融汇了人类生存中的失意悲伤,是他个人的,也是人人的,所以一发而为名句,流传千古。”(刘峰杰,章池《人间词话百年解评》)
每一个用心欣赏李煜词的读者,都能从中体悟到一些关于人生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