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些人、事、物总会在机缘巧合下站到风口浪尖上,真相也随着时间碎落满地。
真正的狠话,不一定是声调很高,也不一定是咬牙切齿,更不会是流氓耍横。说出狠话的人不一定非是狠人。但他的脸上一定庄严肃穆,在天地之间的那种至刚至阳的气度,在那一瞬间迸发。
第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句话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古今第一刺客荆轲唱出来的。在执行一个必死任务之前,望江而唱。史记描写到:“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荆轲不是一个成功的刺客,但他仍然是一位英雄。寥寥数语便让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头颅,为荆轲拿着去见秦王。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柯悄然隐去,并非怯懦,因为他不是一个逞一时之勇的匹夫。荆轲和那个十二岁就敢杀人,人不敢忤视的秦舞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荆轲从容地走上秦国的朝堂。阶下是吓得不敢直视、瑟瑟发抖的秦舞阳。我们可以看见英雄那平静深邃的眼神,在历史的时空中坚定地向前走去。
第二句:破釜沉舟
虽然,这只是一句成语,项羽的军令原文已经不得记载。但这种面对优势敌人仍然一往无前的气魄值得载入十大狠话。史记是这样记载的:“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项羽并不完美,但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如烈火般燃烧的英雄之魂。换做韩信同样可以赢得胜利,但却缺少那种精彩的热烈。韩信多谋略,而项羽则多气魄。破釜沉舟是一种精神。没有畏惧,没有妥协的精神。在破釜沉舟身后站着的,是历史上一等一的狠人。
第三句: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说出这句狠话的人,是东汉的班固。东汉时,大将班超被派往西域进行联系。他和随从先到了鄯善,鄯善国王对他们十分敬重,热情款待他们。不过后来鄯善国王开始怠慢班超等人。班超发现北匈奴也派来了使者,导致鄯善国王在汉匈之间左右摇摆。
班超召集一行36人,等到酒意正浓时,班超对众人说道:“这匈奴人才来几天,鄯善王就开始冷待我们了。再等几天还不把我们送给匈奴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今天晚上就把匈奴人杀了,这样鄯善国王才会诚心归汉”随后36人将100多人的匈奴使者杀的干净。鄯善国王只得将王子作为人质,归顺大汉。
仅凭36个人,就敢在充满敌意的异国他乡杀人放火,干掉了敌对国家的使臣。在班超眼里任何事情和大汉王朝的国家利益比起来不值一提。在那以后,在西域诸国眼里,班超就像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刀,代表着大汉王朝的天威。
第四句:“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乎!”
历史上的英雄面对即将结束的生命,多数是心存不甘。项羽的乌江自刎、文天祥的从容就义、岳飞的“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可有一人给人的更多的是“痛烈”,那就是冉闵!
中国古代史上最为黑暗的“五胡乱华”时期,就是一段血泪交织的故事。这时冉闵出现了,他在对抗胡人军队中常常以少胜多,创造了很多军事奇迹。在与鲜卑的决战中,他以一万汉军敌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最后因为战马受伤,倒地被俘。前燕国主慕容俊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
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乎!”
第五句:“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遇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名言尤其多,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句。孙中山先生说过:“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树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
抗战时期,这句狠话被很多英雄引用过。最著名的引用者和践行者是张自忠将军。抗日战争中,不像影视剧表现的那样轻松,实际上我们是败多而胜少。但中华民族之所以可以危而不亡,最后走向新生。是依靠着无数英雄慷慨赴死,面对民族危亡的历史时刻,张自忠将军在走上战场,临别之时嘱托部属,“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此去或离别或永别,愿与诸弟共勉之。”这就是胜利的预言!
绝望的绝望之后,就是希望的新生。我辈共勉:“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