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名者,实之华。果能洁己爱民,奉公尽职,此所谓实也。治行称首,民歌与颂,此所谓名也。实至而名随之,如本立而华茂焉。
和每天一样,早上7点半,家长“哗”一声拉开窗帘,再“呼”一下推出折窗,于是我睁开半梦半醒的眼睛,瞄着外面的天气。不错,厚薄错落的白云掩盖着灰蒙蒙的天,太阳透过云层,不炙不烈,有微风吹过,不疾不徐,应该是个好天气。
国内疫情反复,原定这月的山东、吉林行程都已取消,后面的洛阳估计更去不得,还是在北京圈里转吧。
按部就班地就着一张饼一根肠喝了一碗粥,沏上一杯茶喝了两泡,出发。
走到公交车站,把去哪儿的问题交给老天爷。如果921先来就去植物园,结果305先来了,那就圆明园啰。
圆明园来过无数次了,荷花节也过了,没什么特别要惦记的。进东门后,信马由缰地瞎遛达,脑子里自然地浮出些以前读过的历史,没来由地想起雍正。
圆明园最初是雍正没成为雍正、还是皇四子胤禛时期的私家花园。也许因为有这层感情因素,他即位后仍然大部分时间是在圆明园办公。一般每年冬至大祀前夕进宫,次年初春新政郊礼后回园,在紫禁城办公时间不超过1/3。他的儿子乾隆自幼在圆明园长大,特别是康熙曾经到四儿子家做客,接见了胤禛的子女们,玄烨曾被祖父夸赞聪明,所以乾隆也和圆明园有特殊感情。他即位后沿袭父亲的喜好在圆明园办公,不同的是他大兴土木,把圆明园建成了世界闻名的“万园之园”。
我个人认为,史学家、特别是清史学家们低估了雍正的历史贡献。雍正的父亲康熙在位61年,他的儿子乾隆在位60年,而他本人在位只有不足13年。他老子活得太久,所以他45岁才能继位。这位雍正在父亲南征北战奠定大清版图的基础上,固本励治,下大力气整顿腐败,基本上惩处肃清了各级贪官。
而且他特别勤政,据清宫史官记载,他每年只在春节、冬至和生日这三天给自己放假不办公,其它时间都要处理公务,每天工作时间长达20个小时,所以也难怪他只活了58岁,比他父亲(69岁)和儿子(89岁)都短命,太辛苦了。他不巡幸,不游猎,现存他朱笔批示的汉文奏折35000多件,满文奏折6600多件,平均每天近10件,有些批文长达1000余字,我不知古今中外是否还有第二位这样的皇帝。他的父亲和儿子都有几十个子女,但他只有12个,其中只有两个是即位后生的,可见他也不耽于温柔乡,于骄奢淫逸都不沾边。
他在《论知府》中写道:“夫名者,实之华。果能洁己爱民,奉公尽职,此所谓实也。治行称首,民歌与颂,此所谓名也。实至而名随之,如本立而华茂焉。”
他的儿子完全没有继承祖宗勤政廉政的优良传统,不理朝政,倒是六下江南,到处题诗,卖弄文字,耗费库银,把祖父打下的江山,父亲积攒的财富尽情挥霍,给他的子孙留了个烂摊子。嘉庆还能仗着“瘦死的骆驼”勉强维持,道光则是日不敷出,成为“最没存在感的皇帝”,而咸丰呢?资不抵债,西洋人长枪短炮一放,就跑到热河去了。
乾隆这家伙不但”崽卖爷田不心疼”,而且自高自大,鼠目寸光。晚年(1793年)在圆明园接见英国使节马嘎尔尼,接受钟表等精密仪器时,狂妄地说“要亦不过张大其词而已”,马在回英国觐见英王时说(大意):大清有圆明园那样的瑰宝,也有乾隆那样无知的皇帝,使强盗既有了觊觎之心,又生了掠夺之意。
所以,我在几篇随笔中都表达了这样的看法:清之没落,实在是始于乾隆!
今天的圆明园遗址是民族不可多得的遗产。圆明园曾经是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百科全书,是帝国主义侵略掠夺落后民族毁灭文明多样性的罪证。我在圆明园得到的启示是:腐败必然导致国家落后,落后的民族必然挨打!
实事求是的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政廉政的作风,这些都是须臾都不能、也不应忘记的。
走累了,呷哺呷哺来个小火锅,然后找老樊给我去一层油腻,让身体和心情都轻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