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什么联系
教儿童学数学,必须先要求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再从学习方法转化成学习习惯。
有人认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其实不然,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查阅资料,对学习习惯有这样的界定: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行为方式。
上面这段话有两个关键词:反复练习和自动化行为。“习惯”一词,由“习”和“惯”组成,说明是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自动化的行为。所谓“惯”,是具有惯性的行为,不用强迫,自己主动能完成,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
对学习方法的界定,一般认为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高效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方法。
学习方法同学习习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开始时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边读边用笔做记号,如哪里是重点用红笔划线,哪里不懂打“?”号,哪里有感悟可以写几句话;然后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做到不需教师提醒自觉这样做;最后形成“不用笔不看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上例说明,学习方法可能被遗忘,或逐渐消失,但形成学习习惯后将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作为个人修养的一部分,受益终身。决定人的行为习惯的是大脑潜意识中长期沉淀形成的一种惯性思维,产生这种惯性思维的最终源头又是人的信息模式。
把好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模式,每天不断地重复,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在潜意识中反复强化,就能逐渐形成一套好习惯的行为模式。所以,好方法只不过是好习惯的一种表现而已。
行为科学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行为=习惯”的研究结论,认为我们每天学习、生活、工作中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不是被好习惯就是被坏习惯所掌控。所以,一个人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多么重要,它将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教师可以教学习方法,但不可能教出学习习惯。因为学习习惯不是教出来的,是持之以恒练出来的。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
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有一篇报道对我触动很大——
在一次有75位曾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参加的集会上,记者采访其中一位科学家:“您是在哪所大学,哪个著名的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略想了一下,说:“在幼儿园我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
科学家的这段话给我们两点重要的启示:一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二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关键期和黄金期。所以说,从小事抓起,助大事成功。
中外教育家都特别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中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
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不尽它给你带来的利息;如果你养成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
——俄国教育心理学家·乌申斯基
教育上应当心的一件大事是看你养成什么习惯。
——英国近代教育家·洛克
终身学习的需要
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以前称为知识爆炸时代,现在发展到网络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因此,现代人必须及时学习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就要求现代人必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
在现代社会里,不可能要求受教育者什么都知道,但是需要知道“如何”以及“从哪里”能迅速而准确地找到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这说明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及终身学习的需要。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是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写的一段话。这段话的含意是非常深刻的,充分说明了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不过,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光学会学习还不够,还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什么”,而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数学教师的使命不是单纯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学数学,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和能力。这种观点已成为当今国际数学教育界的共识和潮流。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曾说过:“任何时期总是以在工作中学习为主,因此,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一个人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终身学习,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对学校来说,不管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让所有孩子学习好,尽可能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反对唯分数论,但我们不能不要分数;我们反对唯升学率,但我们不能不要升学率。
事实证明,用加班加点、增加课外作业负担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为,既达不到目的,又损害学生的健康,是得不偿失的办法。
有效的办法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改进教与学的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我的观点很鲜明:要抓成绩,先抓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大家设想一下,如果学生有了“课前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等,他们不需要教师强迫,不需要教师督促,就能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质量何愁不提高?!当然,这样的教师也好当了。
为了证明我的观点,举衡水中学为例。这所高中以惊人的高升学率闻名全国,80% 以上的毕业生都能考取重点大学。对于这样的成绩,很多人怀疑是靠加班加点搞出来的,一些媒体称其为“高考工厂”“应试教育的典型”。为了分清是非,我三次到衡水中学实地考察。我发现,衡水中学完全按照教育部规定的高中教学计划开设全部课程,还比别的学校多上一节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有8小时睡眠,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每天有社团活动……
那么,衡水中学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呢?我无意中看到了几个细节——
(1)学生排队买饭都带着一个小本子,利用几分钟的排队间隙背单词、记公式。
(2)学生在校园里走路都是一路小跑。
(3)每天两次跑操,各班都有穿着红背心的领操员带着跑,教师只是跟在后面一起跑。
(4)课堂上学生都认真听课、记笔记,没有一个学生在玩手机。
……
我问校长如何能做到这么好,校长回答说:“学生已成习惯了,我们其实也没有多做什么。”
虽说衡水中学是高中,但我认为,高中能做到的事,小学也能做到。如果我们能从小学抓起,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到初中、高中继续抓,设想一下,我们的学生该有多好!
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有哪些
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既有各学科共有的,也有数学学科特有的。概括起来,大致有10个方面:
(1)积极自学的习惯;
(2)认真听课的习惯;
(3)独立思考的习惯;
(4)质疑问难的习惯;
(5)动手操作的习惯;
(6)专心做作业的习惯;
(7)检查验算的习惯;
(8)课外阅读的习惯;
(9)沉着应考的习惯;
(10)制订和执行计划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