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自省:时时拂尘,方见清风明月来自正心正举00:0013:23
文丨李相敏 · 主播丨雪沐清晨
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匆匆行走。有时候,我们需要止歇脚步,拂去内心的浮躁喧嚣,在反思中驻足回顾,进行一次深入灵魂的自省。
自省,就是自我反省、自我审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省的过程,就是把“当局者”变成一个“旁观者”的过程,跳出自我的局限,把自己视为一个被审视的对象,从“上帝视角”来观察自己、评判自己,并有所总结、弥补短处、纠正过失,从而收获裨益,轻装上阵。
内观己心
孔子曾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意思是,遇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要向他对标看齐;看见品行有欠缺的人则要自省有无与其类似的行为,并加以规避。
此外,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也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每天坚持用三件事反思自己:帮人谋事有无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
荀子在《劝学》中写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自古以来,自省便具备警示功能,是衡量我们言行举止的一把标尺,是敦促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
正如朱熹所言:“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可以说,每日例行自省,有助于建立对自身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对自身言行进行约束改正或进一步提升,使得各方面修养素质日臻完善。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若是没有自省的态度精神,也便谈不上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
外察世界
苏格拉底说过一句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在西方文化视角来看,自省更是西方宗教范畴下的思想文化精神的内核之一,是通过理性的哲学思考对个体人生进行考量的利器。
塞.约翰逊说:“法则可以避免错误,却决不会赋予美。”
西方文学界曾盛行一种文体——“忏悔录”,主旨即进行个人忏悔,对个人一生中的各种罪恶、过错、弱点等通过大胆的对外宣告公诸于世,进行揭露、坦白与忏悔,以此方式自省,以企求获得内心救赎。
其中,非常知名的有卢梭的《忏悔录》。卢梭借此书通过回顾自己的一生,以惊世骇俗的笔调,将个人私密公诸世人,对自己进行了严肃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书中他曾回忆起一件年少时的过错,他因将自己偷窃的错事栽赃于一位女仆身上而给对方造成了伤害,这件事让卢梭内疚终生,“苦恼得睡不着的时候,便看到这个可怜的姑娘前来谴责我的罪行,好像这个罪行是昨天才犯的。”这无疑显示了他勇于反省的坦荡胸襟。
启迪多元思维
佛家的智慧中,主张“观照己身”,强调“自觉觉他”。
旨在通过习得这种自省自悟之道,知自我得失,使人在不断自我反省中超脱,达到《道德经》所言水一般的境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从而可以做到灵活为人,随机应变,不拘泥于形式,不执拗于外物。
可以说,时常自省,便能不染污泥;不忘自省,便能润泽四方。
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菜根谭》中讲,“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于夜深人静之时,聆听远处传来的钟声,可以把我们从梦境中唤醒;于心境宁和之际,审视清澈潭水中的月影,可以发现我们的自我本性。告诫人们时时静心反思,才不会迷失自我。
反省是一条智慧的源泉,流淌在我们的思维里,并能够发挥神奇,与我们的精神互联、灵魂互动,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火花。
正心正举,拨迷见智
自省,是一场人生账目的清点
人生本就不按套路出牌。时光流逝,变幻莫测,时而粉碎希望,时而给你当头一棒。
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自省,审视自己的进步与挫折,审视自己的心境与所思,能够帮助我们看清自己是否解决了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否回答了应该回答的问题。
通过向我们的人生过程发问,我们开始为生活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既能义无反顾地前行,也能回顾思索往昔。
在人生路上,有许多可供我们咂摸雕琢的地方,有许多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与智慧。通过将其反复咀嚼,对照分析,我们的生命才更为立体,灵魂也更为丰厚。
在被时代潮流裹挟的同时,能够在深夜拥有一段思考,我们的意识才更为清晰,前行的目标也更笃定。
仅有善心不足以用来治理好国政,仅有法度不能自行实施。
在仁政与法治之间,孟子主张两者的平衡与互补,这也成为今天人们在人际关系与原则规矩之间的适度把握。
自省,是一种独立精神的外化
冯友兰先生说过:“反思,总是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受到什么阻碍,感到什么痛苦,才会有的。如同一条河,在平坦的地区,它只会慢慢流下去。总是碰到了崖石或者暗礁,它才会激起浪花。或者遇到了狂风,它才能涌起波涛。”
人生之路并非坦途,有成功,也有跌倒。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不难,但用坦诚之心面对却绝对易事。
通过对过去的自己对话,对过往光阴思索,亲自动手做一次自我剖析的“手术”,重新揭开伤痕,小心翼翼地切除头脑中的“病灶”。这一过程难免会有钻心疼痛,但这绝对是根除病患的最佳方法。
当然,反思的终极目的,绝不是对过去犯下的错误进行惩罚,而是要从过去的生活经历中汲取丰富的信息,来滋养未来的成长。
正如《论语》有言:“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君子的过错在更改之后,会得到世人更为崇高的敬仰之情。这对我们普通人而言亦然。通过自省,令崭新的自己取代曾经的自己,脱胎换骨,凤凰涅槃,必将迎接新的曙光。
由此可见,自省是一场独立人格的精神盛宴,是一次与岁月风霜的独立对话,这无疑是一个人独立精神的彰显。
自省,是一种守护心灵的方式
庄子曾曰:“物物而不物于物”。告诫我们不要沦为物欲的工具。
《菜根谭》云:“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只有保持自省,才能在尘世的大染缸中,保持一种敏锐而清醒的觉知,清空内心的杂念,时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审视,保持“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作为。
自省,能够让心灵保持一片宁静,收获幸福的光芒。
自省,可以敦促我们擦亮内心世界的窗几,以一颗淡泊宁静的心出发审查生活,看到天地自然的宏大,看到人事变迁的规律。
追求老子所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这种虚明宁静的心境,达到内心真正的博大,以此心境面对世界,可以认清无论贫与富、贵与贱,都是处于交替流转中。
因此我们不必有虚妄的骄傲与自卑,尽管人世浪潮涌动,但心系永恒大道,摆脱虚妄的短暂满足,内心稳定不动摇。
开启自在之门
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先生曾说过一句话,令笔者备受触动:“知识之败,慕虚名而不务潜修也;品节之败,慕虚荣而不甘枯淡也。时时拂尘,方见清风明月。”
懂得自省,是大智慧;敢于自省,是大勇敢。人生之路漫漫,我们要学会保持慎独自省的态度,掌握自知之明,时时反思回顾自己的所行所思,为心灵拂去尘埃,迎接清风明月,才能更好地驾驭人生,开启生活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