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
关于支教的“执念”,其实埋藏在我的成长里。我从小就跑得快,是一路“跑”进大学的。但上了大学才发现,很多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同学会玩各种球类,出身县城的我却只会跑步。应该说,我是通过体育感受到城乡差异的。就读研究生时,我带着“如何用体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这一论文选题走访各地,更深刻了解到这种差异:城市孩子的体育课都丰富多彩,乡村孩子上的课却是“放羊式”的,不是在集合,就是在自由活动。
读研二那年,我偶然看到“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的海报。上面有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
我觉得,为乡村孩子带来好的教育,不仅要把优质的课程带给他们,更要让他们感受到爱。特别是面对学习不积极的孩子,高高在上的“教育”没有力度和温度,学生不会认可。只有真诚的爱,才能为学生带来改变。我也认真告诉学生: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老师都会爱你。爱学生,就是教育的初心。
现在孩子们比我刚来时主动多了,不用叮嘱也能按时完成作业。通过体育课和诗歌课,他们打开了眼界和心灵,找到了快乐和自信。我也收获了太多爱的回报和感动。我想,“育人”也是在“遇自己”吧。
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