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不断壮大“五型经济”,高水平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深入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推出稳增长政策措施,确保全市经济在振兴发展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先锋。
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刘晓虹
就《沈阳市2022年以“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
为引领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进行新闻发布——
300项具体任务
推进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行动
2月28日,在沈阳市召开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推进会暨提标专项行动大会上,擘画出2022年沈阳营商环境发展“蓝图”,就是要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以“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为引领,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行动,配套出台了《沈阳市2022年以“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为引领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也即为我市5.0版改革方案,涵盖打造“办事方便”政务服务环境、打造“法治良好”诚信法治环境、打造“成本竞争力强”市场环境、打造“生态宜居”人文环境等4个方面20项工作300项具体任务。
总体目标
《方案》起草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的规律性认识,深化了对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思路和工作方法的理解,重点突出了对四个方面的考量。
一是提高城市首位度,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进入前10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针对指标锻长板、补短板、强中端,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流程再造、规则重构、机制创新、场景迭代,全方位提升各指标领域营商便利度的改革质效和系统性竞争力,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支撑沈阳高质量发展。
二是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示范全国。做好顶层设计、制度保障,以“只提交一次材料”为核心,全方位、系统性重塑行政体制、业务协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人企—数据—服务”精准有序链接的政务数字生态关系。2022年年底前,申请材料总数压减60%,80%申请材料实现“只提交一次”。
三是立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将沈阳营商环境植入国际化更高对标体系,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推出首创性、突破性制度创新成果,形成“沈阳经验”,推动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争做营商环境标准化“领跑者”,切实提升营商环境首位度。
四是按照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要求,为创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奠定基础。高标准对标《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及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试点城市创新改革举措,主动靠前推动国家创新改革举措在沈阳落实落地落细,力争提早进入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范围。
方案特点
《方案》紧紧围绕我市在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进入前10的目标,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力度;同时,聚焦企业群众反映集中的痛点、淤点、堵点、难点,精准推出硬招实招,全面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
一、缓痛点清淤点通堵点解难点,推动政务集成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查找企业群众办事创业难点堵点痛点,以“只提交一次材料”为引领,更大力度减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增强透明度,实现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线上线下深层次融合、服务能级跨越式提升。
实现“零材料”申报,将企业营业执照、居民身份证明、不动产登记证明等200项申请材料纳入共享材料清单,年底前,推动公积金提取、就业创业证等85项事项“零材料”申报。
实现“只提交一次”,推动材料(数据)“减”“增”“调”“改”“并”,年底前,“申请人自备”材料80%不重复提交。
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年底前,新上线“开饭店”“开药房”等322项“一件事”,重点推广应用“落户”“入学”“再就业”等22项精品“一件事”。
实现“都市圈通办”,建立全国首个都市圈营商环境标准,年底前,“异地就医备案”等100项惠企便民政务服务事项在都市圈跨域无感通办。
打造政务服务“总客服”,全面提升“12345”平台数字化能级,实现即时转办率100%,回访质检100%覆盖。
二、强化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持续推进依法行政
完善制度供给、补齐制度短板作为重点,统筹抓好立法、司法、执法等全链条制度法规建设,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把“法治沈阳、信用环境”牌子立起来。
加强营商环境法规体系建设,加快出台《沈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沈阳市社会信用条例》。
完善企业权益保护机制,实行涉罪企业合规考察制度,完善涉企业经营者羁押期限监督机制和涉重大项目企业诉讼“快立、快审、快结、快执”机制。
提升监管效能,制定非现场执法管理办法,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在食品、药品等领域制定全市统一、简明易行的监管规则和标准。
三、切实增强成本竞争力,全面减轻企业负担
营造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资源要素自由有序流动的市场环境,着力推动制度性交易成本、生产要素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等综合成本整体降低20%。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整合登记注册、社保登记、税务登记、印章刻制、公积金缴存登记、银行预约开户6个环节为1个环节,压缩至3小时零成本办结。
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推行小微企业电力接入“三零”服务(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和水气接入“200”服务(2个环节、0上门、0成本),存量工业用地范围内改扩建面积不增收土地价款,加强混合产业用地、标准厂房类工业用地基础供给。
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全面实现招标采购全领域全流程“一网通办”,取消交易服务费,推行以银行保函、信用保函等其他保证方式替代预留保证金;建立首贷培育库,对新增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实施最高50万元贷款贴息。
四、加快推进城市善治,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全面创建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的宜业宜居宜乐的人文环境,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改革。
推进舒心就业,着力推进沈阳市舒心就业服务平台、劳动者全周期舒心成长工程、用人单位产业创新舒心纳才工程、供给舒心公共服务工程建设。
建设幸福教育,新增5000个普惠性学位,新建85所优质均衡示范学校和100所智慧教育示范学校,全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99%。
建设健康沈阳,建成20个互联网医院,推动各地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涉农地区高品质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占比达到40%。
推进品质养老,全市首批4500张家庭养老床位全面建成,养老机构100%能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以山水林田湖草为重点,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年底前,确保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
五、注重对标提升,打造营商环境特色品牌
构建法治化、数字化、标准化新型营商生态,找准切入点和有力突破口,全面建成与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相一致的营商环境。
加强营商法治化建设,积极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建成沈阳知识产权法庭,推动法治环境、信用环境持续改善。
加强营商数字化建设,建立产业营商监测数智一体化服务平台,推出好政策、好制造等10个营商环境场景应用。
加强营商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推出一批具有沈阳特色、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标准,争当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领跑者”,培育打造多个指标领域“单项冠军”。
六、推动协同联动,构建营商大格局
建立健全跨部门、跨领域协同联动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推动形成部门协同、政企互通、社会参与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大格局。
推动专家智库建设,参与沈阳营商环境改革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优化社会参与机制,创新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员队伍,采取实境式、暗访式、沉浸式等方式,对市场主体保护、监管执法等方面进行实地体验。
强化社会监督,设立“办不成事”窗口,全方位、多维度收集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反映的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以及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对策建议。
突出示范引领,率先在各区、县(市)加大改革力度,选取大东区、浑南区、于洪区作为我市创新示范区,以重点区域率先改革带动营商环境整体提升。
推进安排
优化营商环境贵在务实、重在落实、成在坚持。以《方案》纵深推进为契机,持续加大改革力度,深化重点关键领域改革,推动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实现我市营商环境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坚持统筹推进与专班攻坚相结合,建立综合、改革、数据、系统、专家和督导等6个工作组,强化营商专员、营商联络员、营商工作专班三级体系建设,既统筹推进又分兵把口负责各指标领域建设工作。
二是健全改革推进机制。建立顶格推进机制,市委主要领导双月、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营商环境建设分管副市长每周调度一次营商环境指标提升情况,形成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的工作格局。针对每一个具体任务,推行项目式实施、节点式推进、平台式监测,每月对任务推进完成情况进行“亮灯”管理,“红黑榜”发布。
三是加强督导考核。深入开展实地督查、跟踪督查、明察暗访,持续深化省委营商环境建设专项和营商环境监督行动,完善专项绩效考核,牢固树立鲜明导向,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