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考分数已经公布,首先要恭喜各位"金榜题名"。现在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充分发挥自己高考分数的价值,能够选得一个自己满意又前程似锦的高校和专业了。下面结合个人经验和经历,谈一谈高考志愿填报的基本原则、规则和避坑技巧,供各位考生和家长参考。
高考填志愿应该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弄清三大志愿类型,分清两段录取差异,掌握四大"避坑"技巧。下面结合案例具体分析。
一、明确"专业选择"和"学校选择"的两个基本原则
1.专业选择上:应该坚持"兴趣第一,兼顾就业"的原则。
兴趣是成功之母。选专业就像结婚一样。只有找到自己所爱,你才能投入学习热情,学得轻松,而且学有所成。将来工作时也才能投入更多热情,有所成就。一个人如果选了自己不喜欢甚至讨厌的专业,就像找到一个自己不喜欢的老婆一样,即使他长得很漂亮,也不可能全身心去爱她,过的会很累,也难有所成。
当然,很多人会说在爱和现实之间,爱只能败给现实。确确实实,很多学生选择专业时第一位考虑的就是热门和容易就业。这很无奈,但是很现实,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我们一定要有长远眼光,因为你现在规划的是孩子的未来,而不是眼前的四年大学。未来已来!中国经济水平和形态越来越高,将来的成功人士一定是高智慧和高创新性的人。而一个人要在工作中有高度创新性一定是非常热爱这项工作的。而且现在的家庭对毕业生找工作的时间支撑能力也越来越强。也就是孩子一年两年找不到工作问题也不大,家庭可以支持他慢慢找到自己喜爱的工作,这是在为其一生幸福奠基。
现在高校中太多学生因为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而成为厌学者,同样很多学生毕业后没有从事自己专业,并不是全部因为学无所用,很多是因为大学选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所以没用心学,也不愿以后还干这行。他们有的要用一生来弥补或者承担当时选择的错误。
所以说,在两者的权衡中,从长远计,或者说从人生未来发展看,我们还是应该坚持兴趣第一,兼顾就业。
2.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应该坚持专业为主,兼顾高校原则
分数公布后,很多学生面临一个问题,是上一个好学校的弱专业还是上一个弱学校的好专业。坊间普遍流传一句话: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主要是在专业相似的情况下来说的。如果专业相差明显,专业选择还应该是主导。
首先,在专业和高校选择上仍然要坚持兴趣第一原则。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专业你不喜欢,即使是清华北大,对你未来发展的意义也不见得就有多大价值。牺牲兴趣选择名校短期效应或者就业效应也许明显,但是对于个人长期发展绝对是不利的。
所以坊间还有另一句话是"选个好学校高兴四年,选个好专业快乐一辈子"!因为学校只是平台,专业却是你未来发展的基础。其实伴随高考改革,我国招生录取方式已经在不断探索由"高校为主,分专业录取形式"向"专业为主,分高校录取形式"转变。
其次,是在专业冷热程度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应坚持专业为主。如果这个专业全国都很冷,全国每年根本就没有多少就业岗位提供出来,就是清华北大它的就业率也不会比那些热门专业就业形势好。这时候如果你选择一个和比清华北大层次弱一点的其他985或211高校的热门专业,将来的发展会更宽广。
而且另一个关键点是选了喜欢又好的专业以后再想进更好的名校机会还很多,比如考研、考博等等。但是如果为了名校,选了一个自己不喜欢,又较冷门的专业。本科专业四年定型后,以后想换专业难度就比较大,相似专业也许还能转,跨度太大就非常难了。
在这里经常有人说:"清华北大最垃圾的专业都会比一个三流高校最好的专业好"。这句话看似很正确,其实现实中这个对比是不存在的。你如果已经开始考虑清华北大了,说明你的分数已经很高了,这时候你是不可能再去考虑到三流高校选专业的,除非你是故意找事情。所以说,我们在选学校和专业时,其实整体差距是不大的。
再次,要强调的是,如果高校层次相差很大,专业层次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要重视高校。因为我国目前本科阶段还是高校为主的录取培养和资源分配体制。这导致高校不仅仅在专业上还在物质条件上占有很多附加值。比如清华北大的中等专业和其他重点高校的热门专业两者间做选择,这个时候就要慎重,还是要充分考虑到清华北大能提供的专业额外价值。坊间普遍说的:"本科看学校"就是这这种情况。
二、弄清"平行志愿、梯度志愿、级差志愿"三种志愿核心规则
现在学生和家长对平行志愿了解的比较多。其实高考填志愿中还有另两种志愿类型,如果不了解或没重视,很可能会导致志愿填报出现重大失误,后悔莫及。下面我们以案例形式一个一个分析三类志愿的核心要义和基本规则。
1.平行志愿: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基本规则:平行志愿也就是学生所填的所有高校志愿或专业志愿不分先后,按分数从高往低投档,分数首先达到哪个志愿就会被投向哪个志愿。但是投向的高校并不知道你当时第几志愿填的他们学校,也就是我们通俗讲的"分数为王"。
这种志愿非常好地避免了以前部分高校看重志愿顺序,宁要"志愿优先"的不要"分数居高"的。导致部分高分学生由于志愿填报失误而出现"高分低录",甚至滑档现象。
比如:A考生考了610分,第一志愿填了X学校,当年投档线615;第二志愿填了Y学校,当年投档线是608分;而B考生考了609分,第一志愿填了Y学校。因为A考生没有达到X学校的投档线,他会被投入Y学校,但是按以前志愿优先方式,如果Y学校只有一个指标了,那肯定录取B考生,而不会录取A考生。但是平行志愿后Y学校就必须录取A学生,B学生可能就会被退档。
风险点:有的人认为平行志愿就是"分数为王"志愿不分先后,所以几个志愿顺序随便填,系统会从高到低筛选的。这是大错特错了。
所谓志愿不分先后是指招生办向高校投档时志愿不分先后,只有招生办和你自己知道自己填的志愿顺序。高校不知道你把他填在第几志愿,所以不会像以前按志愿先后录取,绝不是你填的志愿不分先后。
其实,平行志愿投档的第二原则就是"遵循志愿"原则。也就是说招生办在向高校投档时是按照你的志愿顺序,分数先达到先投,同时只要达到也就会被投出去。如果你的分数达到你填的第一志愿高校,你就会被投过去。如果你把一个更好的高校填在第二志愿,而且你的分数也达到了,但不会再被投过去了。
比如:考生分数为680分,假如当年北大投档线670分,南大投档线660分,如果你把南大填在了北大前面,那么你将会被投向南大并被录取,想上北大也不可能了,后悔也不行。
规避措施:先高后低,保持志愿级差。也就是一定要将好的高校往前填,逐步降低高校层次。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第一第二是冲,第三第四是稳,第五第六是保",切不可乱填。
2.梯度志愿:志愿优先,遵循分数
基本规则:梯度志愿其实就是平行志愿执行前各高校采用的"志愿优先"录取方式。也就是高校在已投档过来的学生中首先是按照志愿顺序优先录取,在志愿内部才按照分数再排序。先将第一志愿录取完再录取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以此类推。
风险点:高分生第一志愿未达投档线,进入第二或第三、第四志愿高校或专业,会面临退档的可能。
比如:在以前全国都采取梯度志愿录取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这样现象。A考生考了680分,假如第一志愿报考北大未达到投档线,第二志愿填了南大达到投档线,很可能还会高出很多。但是,有可能他所填的南大所有专业第一志愿全部满了,他就不会被录取。如果又没有服从调剂,那就只能被退档,分再高也没用。
现阶段,很多高校在专业招生阶段采取的"专业清"录取方式和这是一样的规则,各位家长和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视。
规避措施:对于梯度志愿第一志愿一定要慎之又慎,尽量不要出现低于投档线的情况,同时要做好每个志愿之间的级差设置,尽量极差分拉大点,即使第一志愿失误,尽量第二能保住。
3.级差志愿:以分换位
基本规则:所谓级差志愿就是高校在第一志愿不足的情况下,录取第二、第三等志愿的时候按照志愿级差依次加分录取的录取方式。也就是如果考生第一志愿冲高失败,转而想进第二或第三等志愿,那就拿分来换位置。这是某些高校为了保障本专业生源质量的一种做法。现在很多高校都取消了这种录取方式,不过部分高校还在使用。
比如:采用级差志愿录取方式的A高校某专业第一志愿提档线为680分,但是第一志愿不足,录取第二志愿时确定级差分为3分,那么第二志愿只有分数在683分以上的考生才有被录取可能,若第三志愿的想被录取就需要686分以上,以此类推。
风险点:级差志愿对于那些分数优势不明显但又想凭借自己分数去冲好一点的高校或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挑战性。如果第一志愿冲失败,后面每一级的专业级差拉的又不大,很有可能他每个专业的分都会错过,若没有服从志愿,也有可能被退档。
规避措施:向梯度志愿一样尽量保证第一志愿的成功率,同时尽量拉大各个志愿之间的级差。
三、分清"院校投档和专业录取"两段之间的差异
事实上,每个考生被录取都要经过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和填志愿的两大部分相一致的。
第一阶段是招生办向高校投档,依据的是考生填报的高校志愿。现在各省基本采取的都是平行志愿原则,大家都比较熟悉了。
第二阶段是高校分专业录取阶段,依据的是考生在高校志愿基础上填报的专业志愿。这个阶段很多家长和考生经常出现错误判断,出现严重失误。这些家长和学生经常想当然的认为这个阶段的录取也是采取平行志愿的原则。
其实不然,在这个阶段高校的自主性是比较强的,各个高校采取的录取方式可能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平行志愿、有的可能是梯度志愿、有的可能是级差志愿。所以家长和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的时候一定要到填报高校招生办主页仔细阅读招生简章,确定高校到底采取的是哪种录取方式,以免犯下严重错误,后悔莫及。
四、把握志愿填报相关"避坑"技巧
从宏观层面弄清楚志愿类型和基本规则后,我们再从微观方面来谈谈平行志愿填报的规则,特别是一些"避坑"技巧。
1.平行志愿如何填?
这个大家基本总结为"冲、稳、保"。
"冲"志愿一般指第一、第二志愿,这两个志愿一般填自己分数估计达不上,但是却特别心仪的学校或专业,纯粹碰运气,没准就碰上了哪。
"稳"志愿一般是第三、第四志愿,这两个志愿一般填自己分数至少有八成以上把握的高校或专业。基本上保证这两个层次志愿中自己有一个能走掉,自己是很满意的。
"保"志愿一般指最后两个志愿。一般填自己分数100%能被录取的高校或专业。特别是最后一个志愿甚至要有200%-300%把握。如果当年铁定要走,甚至要有500%-1000%的把握,而且最好是全服从。所以人们也把最后志愿称为"牺牲志愿"或"死亡志愿"。
当然如果你不满意就不走,去复读,那保不保就无所谓了,更不要填服从志愿了。
2.服从志愿如何填?
(1)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是否服从?一般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相对于自己分数都是自己喜欢或较好的学校和专业。如果特别看重这两个学校,可以填服从志愿。
特别是两种情况一定要填服从志愿。一种是这个学校所有专业你都不讨厌,或者还都喜欢,那一定要服从。第二种是这个学校转专业较为宽松,那也可以填服从,先进去,然后转专业。
当然,如果你除了自己填写的专业外其他都不喜欢,而且这个高校很难转专业那就慎重填写服从志愿。
(2)第三、第四志愿服不服从?第三、第四志愿一般都是比较有把握的高校和专业,根据自己分数如果考虑的比较成熟,建议不要随便填服从志愿,特别是第三志愿。因为你若服从,假如没有被填报志愿录取,十有八九会被调剂,后面你填的其他志愿再好也都作废了。
(3)最后志愿服不服从?最后志愿根据自己当年走不走来决定。如果你宁缺毋滥,不满意就复读,那就不要填服从。如果你当年一定要走,那最后志愿最好填服从,确保能保底。当然自己要尽一切可能不要让自己走到这个志愿,更不要走到这个志愿的调剂程序,否则就意味着你的志愿填写失败了。除非你是压线生。
(4)院校服从志愿填不填?院校服从就是赌博。如果你决定什么学校我今年都要走,那就填。如果实在接受不了太差的学校,那就要慎重。
3."避坑"注意事项
第一坑:高分低录。
也就是分不清高校或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结果自己虽然高分却被低分学校或专业录取了,分数浪费了。这种现象在高考改为分数公布后填志愿和平行志愿后,出现的频率大大降低,但是仍然存在。
避险措施:三看
(1)看排名。每个省都会向学生发报考指南,上面有每个高校和专业往年的录取排名,这是很重要的参考依据。
(2)看平均。仅仅看排名还不准确,还要看看该高校或专业3-5年来的平均录取分数线和排名情况。有的专业录取波动性很大,前一年的排名和分数不一定就是准确的。
(3)看计划。每个高校或专业每年的招生计划是不一样的,招生计划增加或减少就有可能影响当年的招生排名或分数线,特别是有些特殊原因导致某专业招生计划出现大幅度变化对分数线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这里甚至会出现某些极端现象,比如你的分数可能最适合的那个学校和前面的几个学校招生计划当年都发生较大调整,那么你最适合的那个学校的投档分数很有可能调整很大。特别是保外省高校的更要注意计划变化。
通过"三看"基本上能大致判断出高校或专业的分数线或排名段,能很大程度避免高分低录现象的发生。
第二坑:被退档。
现在这种录取形式,退档基本就意味着滑档。这对于压线考生风险特别大。注意这里讲的压线考生并不是仅仅指那些分低的考生。你的分数高但是填的志愿也好,相对于你的志愿来说,你同样是压线生。
招生办向高校投档一般按照105%-120%比例投档,那多出来的5%-20%就是风险最高的。当然这里面有很多的服从志愿,所以事实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严重。
避险措施:看清录取类型+拉大志愿级差+志愿服从。
看清录取类型:就是要分清楚录取是平行志愿、梯度志愿还是级差志愿,特别是高校内的专业录取。然后按照不同类型按照上面所讲的规则填报。
拉大志愿级差:就是尽量把各个级别的志愿的分数差距拉大点,避免出现全军覆没现象,尽最大努力实现最后一个志愿能够保底。
志愿服从:这是最后一招。也就是填报服从志愿,那么只要你被投档成功,基本上能保证被录取,避免因被退档而导致滑档,带来更大的损失。
填报高考志愿是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确实需要家长和学生细致研究、深入分析、多方请教。不过也没必要过于焦虑,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高考分数出来后,基本的高校范围也就出来了。主要是那些高校压线生,特别是各批次分数线压线生相对来说是较为头痛的,填好了会大赚,填失误了可能会滑档。
填报志愿环节和内容太多,仅写些重点供家长和考生参考,希望能起点作用。不全或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和讨论。最后祝每一位考生都能够如愿以偿,选到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