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四川日报-川官新闻
川官新闻评论家刘志杰
国人的传统春节,过了除夕就是太阳,过了正月十五太阳才结束。但是,在快速进行的生活中,无论是在传染病的袭击下度过一年,还是完全体验传统延续,都可能是奢侈的。不管是回乡还是在当地过年,人们似乎都感觉到年味在变。
虽然我们很难继续“二十七复鸡、二十八个面条”,但不再严格遵循“初一世拜、初二亲征、初三佛门”等习俗,一些新年风俗正在形成,他们不仅正在适应现代社会,而且在人们心中成为新的年味、新精神的寄托。
例如,传染病限制面对面交流,但对亲属的问候和记忆不变。在数字时代,电子拜年有了新的玩法。年轻人不仅抢红包封面,还自己做个性红包,红包祝福也有亲密的定制版。春节拜年,抢红包成为一种游戏,成年人也喜欢制作各种拜年表情包。如果这些移动端的新年风俗都只是浅层的交流,那么家庭视频春节晚餐、远程指导长辈做饭、指导后辈们对老年人使用手机,将提供深入有效的沟通机会。由于种种原因,家人不能再次见面时,使用手机提高交流意识,促进沟通的新年风俗越多越好。
另一个例子是,城市里烟花爆竹较少出现,但灯展、家门口的小型演出节目等也会感到激动。虽然减少了过去繁琐的意识,但出现了参观博物馆、滑雪等新风俗。如果说今年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教子大道双子塔等地的灯火秀展现了城市的美丽,那么自贡灯会是一种国风恋美。甚至游客也在不远的地方打卡。自贡灯会不仅成为当地群众春节必看的传统习俗,也成为四川最具影响力的新春文化活动之一,而且已经走出四川,让更多人在美丽的彩灯上品尝年味,寻找香水。
我们只有分清“新年风俗”,才能更加珍惜它。新年风俗不等于新习惯,可以说是新年风俗活动,首先需要一定的仪式感。人们喜欢仪式感。因为它能带来令人印象深刻的记忆。过去一年过得很忙,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报答辛劳,享受五谷丰登,每年的风俗仪式都让我记住这个庄严快乐的时刻。今天,从物质的角度来看,我们已经可以“每天过年”,春节和寻常时期的差别不大,所以地方可以组织很多年尾活动,创造很多可以连接人的公共空间。不仅有助于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能进一步保存人心。农历新年使异乡人更加了解自己工作的城市,在自己工作的城市感受新年风俗,感受城市与人的联系,“来到这里,当地人”可以成为共识。
可以说是新年风俗的东西要满足“陪伴”的核心。春节期间的各种仪式最终都是为了和亲朋好友一起参与每天没有机会在一起的事情,留下愉快的记忆。例如,有人拿起手机娱乐,有人用来与家人联系,有人一个人享受或躲避家人。移动互联网时代个别“零互动”的新习惯不是新年风俗。事实上,对于不常见到子女的父母来说,教子女闲聊、工作、散步、学习手机本身就是仪式感,也就是他们最喜欢的“年味”。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平常,但日常很难一起参与。因为陪伴而珍贵。
珍惜新年风俗,记住连续团聚的核心,遵守创新,传统节日就不会成为尘封的记忆,而是所有人希望的种子。
这篇文章来自[四川日报-天官新闻],只有代表作者的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公开传播服务。
Id: 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