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月19日)是入学考试的第一天。到目前为止,语文综合考试、外语、数学科目考试顺利结束。请看市教育考试院发表的语文、英语及综合考试试卷专家评论!
语文试卷“比看起来更有趣”
市教育考试院邀请相关学科专家从李德洙人、文化传承、学科素养、教学实践等角度评价了今年的语文试卷。
首先,立德淑仁的实施注重价值取向。
试卷培养学生的成长、文化传承、工匠精神,体现时代主题。
校内语言段落摘自教材中的三部经典作品《卖油翁》 《核舟记》 《口技》,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再次欣赏出色的民间技艺。课外文言文团讲述了明成化年间官员们去地方巡回、不带仆人、引起老百姓不满的故事,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创始人自律、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
说明文把学生带到了600多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民族自信心。记叙文讲述了现代一位退休工程师为玩具做“微创手术”的故事,追求卓越,展现出对美好人性的赞美。《综合运用》围绕本剧的创作,让学生感受到“树立愚公的意志,做好攻坚战”的积极、堂堂的新时代精神。
第二,贴近学生生活,同时体现五六。
试卷继承了以前的古诗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四大版本,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考试一致的原则。试题涵盖知识积累、理解分析、扩大运用等多种能力目标,坚持政治性、科学性、公平性和规范性。
李海成默写的情况设定渗透到劳动教育中,贴近学生生活,综合运用本剧的台词设计融入德育,考察人际关系中礼貌用语,都反映了吴育同时的理念。
作文以“比看起来更有趣”为题,命题人解释“有趣”,表示人文关怀。“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提示,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开放的视角发现和领悟生活的“意义”,不仅避免了学生的简单问题,还激发了写作灵感,反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第三,重视语文素养,提高思维品质。
试卷反映了对语文素养的关心。例如,19题分析句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从修辞、动词、使用叠词等角度开始答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释。“综合运用”设计了“用优秀的寓言故事培养心灵”的活动,突出了“创设情景”、“传承文化”、“建设任务”、“图文并茂”等特点。围绕教科书剧创作,要求学生为演出海报写宣传语。利用课堂内外的语文知识,选择适合主题的创作手法。最后,为这部电视剧写最后一行。在完成试题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脉动,在现代听到传统文化的回声。
试题集中在思维质量上。例如,15题简要说明了不能删除《郑和的远航》第7段的原因,并要求学生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通篇。20以现代文2为题目,选择合适的题目,开放度比较高。作文问题中的“the”字会刺激学生在直观的生活场景中通过表象或内外深刻的认知过程,通过理性思考,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写出自己的“意义”。另外,通过学生的高水平发挥,留下了更广阔的空间。
第四,引导教育实习对稳定有新的。
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察(如12题相关语言的选用、14题说明文语的准确性、16题中单词的意义、18题插入语的作用等),对教学实践有强有力的指导,提醒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要注重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试题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也有不少创新。课内文言的三段与宗旨有一定的联系,反映了阅读军文的重要性。《综合运用》以“我和悟空相识2021年”为题,创作了教科书剧,巧妙地编织了历史和现实。写作是用杰西语引导作文题目,杰西语本身是学生在生活中查阅词典的情况,是生活化的再现。
英语论文:聚焦时代命题,强调核心素养
英语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邀请相关专家对试卷进行了评价。专家们一致认为,试卷以立德树人为主,根据课程标准、科学命题,重点是考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的状况富有时代感,传递正能量,体现了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融合的统一性。
第一,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试卷以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试题中。试卷听力部分通过设置与考生日常生活相关内容丰富的交往情况和表达话题(如诚信、家庭关怀、环境保护等),激活考生思维,引导考生思考,从而引导考生在语言体验中认识教育的价值。
笔试部分关注考生德智体迷宫的全面发展,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篇内容涉及诸如沙恩、科技创新、体育精神、美丽的中国、劳动热爱等主题。例如杂交水稻的父亲的杰出贡献、肝胆外科专家的高尚医德、青年学生参军为祖国服务的坚定决心等。试卷涵盖中国农民画、画博会等中国文化,增强考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感,同时提高考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第二,重视核心素养,强调人文本质。
2021年是上海市中学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的第一年。英语听力考试被纳入评价体系,对中学英语听、说、读、看、写等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试。
试卷通过创设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具有鲜明时代性的情况,考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试卷为考生分析、比较、归纳、推理、评价等思维活动留出了充分的空间。听考试的复述、表达、笔试部分的语篇C、D等,要求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调动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语篇A要求推断写作意图,语篇D要求回答公开问题,显示了对考生的认知策略、交往。
策略的关注。阅读B篇总结不同时代科技发明的经验,阅读C篇讲述草原生活体验的故事,引导考生从跨文化视角了解和认识中外优秀文化,培养考生的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三、以引导教学为要,发挥测评导向作用
今年增加的听说测试注重对考生基础语音知识、常用语言功能,以及在情境中听力理解、信息处理、交流表达等能力的综合考查。
笔试部分减少了考查记忆和机械训练的内容,增加了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增强了与考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如回答问题最后一道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在全文理解的基础上,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这提醒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与文本深入互动,成为具有读写力和思考力的学习者。
又如情境作文“申请教学小助手”提供了充分的内容选择和语言表达的空间,要求考生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以信件形式向教导处有关教师阐述申请理由,提醒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树立读者意识,同时关注学生在自我认知、交流礼仪等方面的完善。
试卷语料的选择启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在课余丰富生活、关心他人,成为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多年来,上海中考英语科目在不断探索中走向成熟,从最初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渐发展到如今对听、说、读、看、写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考查,正向着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探索育人本质的方向不断迈进。
专家点评上海中考综合测试试卷
今年,跨学科案例分析、理化实验操作首次开考。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邀请了学科专家对综合测试试卷进行了评析。
物理:
凸显核心素养 落实立德树人
2021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物理考试依据《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命题。笔试部分试题在内容、难度等方面保持稳定,结构规范合理,知识点覆盖率高;实验操作考试以实际操作形式考核学生的科学素养。试卷既体现了初中学业考试的功能,也发挥了良好的教学导向作用。
一、立足真实情境,落实立德树人
试卷中不少试题取材于生活实际,突出了物理学科与科学前沿、日常生产和生活的联系。如第7题的上海地区家庭电路标准和电饭锅;第8题的上海之春音乐节。特别是第13题的高海拔地区煮蛋问题,不仅取材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试卷第3、9、19题分别以 “祝融号”火星车、“天和”核心舱、“蛟龙号”深海潜水器为素材,创设不同情境,展示我国在航天、航海、太空探索等科技领域的伟大成就,不仅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科和前沿科学发展的关系,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凸显核心素养,强调思维过程
试卷注重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突出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避免机械训练。如第12题电路故障分析,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分类讨论,并按题目要求,依据现象判断故障,做出一一对应的表述,考查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与表达的完整性;第19题以“蛟龙号”深海悬停为背景,建立物理模型,从压强定义出发,推导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及适用条件,突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第20题“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考查了学生获取、利用信息进行推理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思路和途径解决问题,兼顾了不同学生解决问题视角的差异。
三、重视物理实验,体现学科特色
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今年物理学科考试新增了实验操作项目,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水平进行考核,与纸笔考试中的实验题相互补充,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重视实验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升物理实验素养。
化学:
知识与能力共举 理论和实践并重
2021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化学部分,以《上海市中小学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着眼于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试卷稳中有进、结构合理。既体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又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聚焦热点,彰显学科价值
试卷坚持立德树人,将育人要素与学科要素有机融合。如38题,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背景,基于火箭发射、火星探测、空间站供氧等真实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重大突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39题关于碳循环的部分,围绕物质观、守恒观、转化观进行问题设计,考查学生对物质转化的整体理解,彰显了化学学科价值,体现了化学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贡献。
二、注重能力,凸显思维品质
试卷以学科知识内容为载体,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考查。如40题制备氢氧化镁的实验分析,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目的,结合提供的数据,基于证据展开推理,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证据推理和守恒思想等核心素养。试卷注重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层面的立意,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41题废液中贵金属的回收,要求学生基于实验事实分析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落实了能力导向的理念。
三、落实课改,体现稳中求新
试卷延续了对学科核心概念和核心知识的考查,难度保持稳定。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要求,化学命题在题量、题型、考试形式等方面作了调整,试题由25题调整为21题,新增了不定项选择以及实验操作考试。在各大题里均体现了基础与能力的梯度分配。
四、重视实验,引导化学教学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理解实验原理、正确使用仪器、操作步骤规范,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实验基本技能。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新增的实验操作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气体制备、物质分离等实验操作,考查了掌握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的规范性,与笔试实验试题对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分析推理等能力的考核相结合, 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素养。引导化学教学重视实验,以达到启迪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态度的育人目标。
跨学科案例分析:
聚焦学科融合 凸显育人价值
跨学科案例分析是2021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命题以上海市中学地理、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信息提取与处理、问题分析与质疑、结论阐释与创新的能力,关注跨学科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融入扶贫情境,体现责任担当
试题情境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学生生活,注重育人功能。案例以援滇扶贫为背景,以上海将茭白引种至云南省德宏州为素材,通过分析茭白生长特性、比较两地自然条件、探索茭白引种德宏州的优势、思考如何将茭白从德宏州运输至上海等问题,引导学生关心扶贫工作,树立责任意识,厚植家国情怀。
二、立足问题解决,注重学科融合
真实问题通常是复杂的,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需要跨学科协作。试题以真实情境为起点,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结合地理、生命科学的核心概念,将生活中真实、综合、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可检测的试题,考查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将德宏州的茭白运输到上海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要求学生在提取情境中有关茭白生物学特性、两地的地理位置等信息基础上,运用地理、生命科学中相关原理,建立合理的、跨学科的逻辑联系,进行综合分析。
三、关注资源利用,增强生态意识
试题渗透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了地理和生命科学共同的价值取向。例如,在茭白叶的利用中,试题通过对比传统焚烧与生态循环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引发学生从生态知识、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等方面对资源再利用进行思考,从而促进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等观念的形成,也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热爱劳动。
四、培育核心素养,引导教学实践
试题自然融合地理和生命科学的知识,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和分析各种现象,以科学的方法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倡导严谨的逻辑思维与开放性思维的结合。引导教师增强跨学科教学的意识与能力,加强跨学科案例的收集与学习,不断提高跨学科教学水平,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相应的丰富多彩的跨学科案例教学活动。
道法、历史科目考试明日举行
这份考前提醒请收好!
21日上午9:00—9:40进行道德与法治科目考试,下午2:00—2:40进行历史科目考试,市教育考试院提醒考生:
1.6月21日是工作日,请考生和家长充分考虑交通、天气等因素,至少提前45分钟到达考点,凭本人准考证进入考点参加考试,严禁携带各种通讯工具(如手机等其他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计算器、录放设备、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进入考场。
2.道德与法治科目实行开卷考试,允许考生携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道德与法治》(八-九年级),教科书中不得夹带或粘贴任何材料。
3.历史科目实行开卷考试,允许考生携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一、二、三、四册和《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世界历史》第一、二册参加考试,教科书中不得夹带或粘贴任何材料。
内容来源:上海招考微信公众号
编辑 | 袁曼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