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7日,长春市开始了2019年初的中学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这是长春市本月迎来的第二次重要考试,也是6万多名高考考生面临的第一次人生考试。
考试将进行到29日,考试成绩将于7月8日公布。
考试结束后,期中考试评价将于7月2日至6日进行,7月8日,考生可以登录长春招生信息网)查询期中考试成绩。
立足核心素养,坚持新的2019年长春市高中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郑高特级教师江东老师、吉林省语文学科领导人杜晓明老师接受采访,专门评价了今年中考语文试题。
今年中考语文命题坚持立德树人的导向,坚持语文学科培养功能,坚持考察语文核心素养。考试题设计科学,注重品德修养,厚种家国情怀。讲奋斗故事,坚定理想信念。继承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发扬爱国精神,写好奋进笔。
江东老师认为试卷继承了以前的命题传统,同时创新,亮点突出。
命题作文题目《听,那动人的声音》具有积极的意图,写作对象指向明确,选才自由有广度。“声音”可以从自然界的声音、日常生活的声音、时代脉搏、世界回声等多种角度选择,考生有话要说,有事情要写,可以表达感情。材料写作集中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表达集中于传统节日的视角。以清明、端午、春节为例,列举传统节日的活动形式,通过历史的时间隧道,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关注传统节日活动形式的党代表县,与时俱进。引导学生认识到“时代在发展,一些传统节日的活动形式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但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一直受到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不断,文化自信也更加坚定。”
综合实践“我和我的祖国”,为祖国母亲70圣诞节奉献。以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方式,生动地在试题中展现深厚的家国情怀,创造出非常丰富的时代特征和实际语境,突出中考教育功能。要让考生深刻认识到新中国的和平与安宁不容易,珍惜当前幸福稳定的生活,同时要牢固树立“安网卫网”的思想意识,从中华民族崛起和富裕到强大的历史进程,所有青少年都要与祖国、民族共同呼吸,共享命运,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每个人都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杜晓明老师认为,阅读资料的选择注重思想内涵,注重学生品德修养。资料内容包括古代文言经典、经典名著、现代散文、红字、报刊纠正。切实发挥了优秀文化的渗透功能。诚实地守时,勤奋,自我反省,仁义宽容,关心别人,不追求物质享受,专心学习,坚定的理想信念,执着的进取精神充分反映在试卷上,在今年期中考试中成为立德树人指导的有力支持。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旨在让阅读学习的命题立意润物无声地贯穿试卷,指导学生的真实阅读、深度阅读和健康阅读方式。整个试卷是《论语子张》中的短语,从“博学虔诚,问和近距离思考,人才中的男人”开始。课堂上的文言文以讲述宋英努力学习的故事继续。课外文言文来自“馆书院课程”,与课内文言的学内容巧妙对接。现代文张恒恒港叙述,整个试卷充满了一股书香,坚定了单独学的质量涵养,简洁而深刻的阅读启蒙从古至今贯穿其中。
两位老师一致认为,大连进入长春市期中考试试卷,从命题内容到形式都与书面语内容完美协调。中高考改革方案的改革内容也反映在试卷上。对笔记能力的考试出现在现代文阅读部分,旨在通过评分3分来引导师生加强笔记训练,提高笔记能力。
2019年期中考试语文命题正确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试要求,不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重视思维能力调查,持续关注优秀文化的考试,关注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综合调查文化传承与发展、语言建设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欣赏与创造等核心素养。服务学业考试,兼具选拔功能,同时指导语文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根据生活实际,分析重视能力发展的2019年长春市高中物理试题。
两人多次承担高中入学考试命题任务,担任组长的长春市骨干教师董国务老师和吉林省骨干教师、物理系中心组成员、市兼职教务员连明哲老师,接受采访,专门评价今年中考物理试题。
今年高考的物理试题在重视基础的同时,还同时具备选拔功能。充分反映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和地域特色,关注科技发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同时关注学生的信息加工和逻辑推理等综合学习能力,考试视角比较新颖,对今后的教育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第一,减轻思维负担,注重能力培养。
总体来看,试卷的构思和布置合理,绝大多数试题的思维并不奇怪,没有复杂难的推理和计算,调查知识非常全面,各部分知识内容合理分配,重点知识重点调查。所有大问题的提问从容易到难,逻辑性强,学生的思维方式清晰。试题更多地指学生的爱好、爱好和实践能力。在指导教师教学方面,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1号、2号、5号、12号、16号、23号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呈现方式科学,充满人文关怀
试题的文章精炼,表达准确,大大减轻了学生的阅读压力。能让你更好地投入到思维推理和解答中。(约翰f肯尼迪,思想)试卷和图片丰富,图形清晰,信息清晰,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紧张,有助于学生的回答。例如,第14、16、23、24题图都画在尊重科学事实和实验的基础上,因此更加直观。
第三,重视基础
知识,关注生活应用试题充分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基础知识中渗透安全意识(第6题)、科技前沿(第8题)、生活常识(第1、2题),将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思考,大胆质疑,并能尝试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积极探究并勇于创新,促使学生关注生活、走进生活。
四、重视实验探究,灵活巧妙创新
试卷中实验能力考查占到30%以上,学生如果不真正动手实验,是无法体会到题中对细节的考查。有利于引导日常教学重视实验,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第19、20、22题,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巧妙的对教材中的实验方案做出了改进,避免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应对测试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分析问题能力。
五、重视核心素养,积极引导教学
中考是指挥棒,对日常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试题的背景材料选择跟初中物理概念密切相关,关注国家科技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形成适合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第8、24、25题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而避免“填鸭式”的灌输知识,靠“刷题”、“硬记”来提高应试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探索学习,真正地让知识自然内化,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凸显特色 注重基础 联系生活 聚焦素养2019年长春市中考化学试题评析
多次承担中考命题任务,并担任组长的吉林省骨干教师吕慧老师,吉林省骨干教师、市兼职教研员康波老师,接受了访谈,对今年中考化学试题进行了专业评析。
2019年长春市中考化学试卷内容充分体现了“凸显特色,注重基础,联系生活,聚焦素养”的要求。既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化学素养,又能对考生进入高中后的化学学科学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凸显学科特色,渗透学科思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2011年版课标、2012版教材分别设置了8个学生必做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动手实验感受实验对于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本套试题中与实验相关的试题所占分数为卷面总分数的50%,如第4、9、10、14、18、21、22题,将8个实验中的6个实验以不同的考核层次和形式呈现在试题中,使做实验和不做实验的学生在评价结果上呈现出差异。指导学科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重视实验,加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试题注意化学学科思维的渗透,如第7题是考查学生运用微观变化的本质解释宏观现象的能力。
二、突出重难点知识,聚焦学生能力考查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酸碱盐又是学生面临的主要难点。试题中的第10、17、20、21、22题中都涉及了酸碱盐知识的考查。在此基础上,试题还关注了学生能力的考查。如第21题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第22题则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以此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关注重点知识的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密切联系生活,体现学以致用
化学学习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本套试题中的第1、2、5、6、8、13、14、15、17、20题均从生产、生活实际入手,以生产实践来做为试题情境,加强对化学原理和方法的考查,进而提升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0题考查的是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环保问题——雾霾的形成。该题以图示的形式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起点高、落脚点低,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完全能够解答,不仅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及时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现了化学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环境问题等方面的贡献,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聚焦核心素养,催生观念转变
2019年的化学试题全方位、多角度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命题立意。如第20题,以化学反应流程图的方式呈现信息,初步体现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这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再如第22题,以实验报告的方式呈现问题,考查了学生的证据意识,分析推理能力。可见试题对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
从对试题的整体分析中可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认真研究课标和教材,重视实验教学,摒弃“讲实验,背实验”的传统作法。学生应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灵活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关注过程与方法,提高核心素养,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