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武汉中学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
答题之前请仔细阅读以下注意事项。
1.本考卷由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8页,7道题,满分120分。考试花了150分钟。
2.答题之前,请将您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在“答题卡”背面的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3.回答I卷(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问题的答题卡涂黑。如果需要更改,请用橡皮擦干净,然后选择其他答案涂上。答案在“考卷”上无效。
4.回答第二卷(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名笔写在“答题卡”上,答题卡对“试卷”无效。
5.请仔细阅读答卷上的注意事项。
希望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一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9分,每道小题3分)
1.按顺序输入下面水平线中的单词。适当的小组是
习近平:“青春是用来战斗的。“青春只有一次,怎么样_ _ _ _ _100年来,他们艰苦奋斗的光辉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再发光,而是被岁月闪现。重温他们的奋斗过程,当代青年有自己的使命,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A.不关心更新,清晰
B.写作阴暗、清晰、坚定
C.写作阴暗、坚定、清晰。
D.更新冷漠、坚定和明确。
2.以下句子中有语病的是
A.将绿色经济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对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
B.武汉市政府邀请都市圈成员参加项目签约大会,大家一起进行招商活动,共享发展机会。
C.“直播销售人员”这一职业名称的正式激活意味着直播销售行业已经进入规范化阶段。
D.动画专题片《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以青少年们愉快地观看的形式生动地讲述了本公司的故事。
3.以下标点符号的使用是不规则的。
A.人当然要冷静,要温柔。但是我们的冷静不是无视丑陋,我们的温柔不是不公平时的胆小。关键时刻有担当是社会人应有的道德追求。
B.生活中要重视“空白”。“空白”一词是艺术创作画家“意识不到笔”,诗人说“话无止境”,生活中的“空白”有进退,洒脱自由。
C.诗人说:“让我放弃梦想吧。就好像让我用一条腿走路一样。”说。梦想是对现实的有效支持。没有鹰一样的意志,我们很容易掉到地上或混入泥塘。
D.艺术必须重视形式。有些人害怕说形式,认为说形式是形式主义,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我们要区分为了表达意境而重视形式和从根本上排斥内容的形式主义。
二、(共9分,每道小题3分)
请读下面的句子,完成4~6题。
记忆重建是城市再生的灵魂
文化是推动城市前进的动力,也是人类实现认同感的方式。城市学家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勇气。”在城市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积累的胡同、磨坊、院子、民居、街道等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活生生的传统,也是代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背景。
由于过去经历了太多拆迁大建造成的语境破裂的痛苦,今天的城市更新越来越倾向于“微更新”的方式,即保持城市肌理的方式,通过对现有城市空间的小范围、小面积的区域改造,达到空间激活和地方振兴。北京、上海等一些文化创意园,前身大部分都是废弃或闲置的工厂,经过简单的设计和细微的改造,成为美术馆、展览馆、书店等文化空间。旧工厂蜕变为美丽的城市风景线,成为新的文化地标,不仅美化了城市,还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
文化创意产业给城市带来了生机,但在看起来更人性化的微更新过程中,城市内存损失问题仍然很严重。企业主导的城市更新往往只是对建筑物外观和功能的更新,建筑物所承载的生活故事、个人经历、地方风俗等宝贵的历史记忆经常因当地民众的缺席而被忽视和遗忘,这不能说是当代城市更新的巨大悲哀。
许多历史文化街和文物建筑遗址在改造过程中经常存在对家族历史、人物身份的错误记录。这不仅暴露了改造者的无知,还反映了城市更新中记忆重建的问题。城市更新的目的是什么?最终是为了找回被遗忘的记忆。小时候路边的零食、屋顶上的鸟、门前的花香,这些记忆属于所有活着的个人,所有个人的记忆都聚集在一起,这就是城市的历史。没有记忆的人,生命是不完整的,是没有历史的城市,只能说是没有根的建筑群。
记忆是什么?是思念。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所有的建筑遗产都是人类记忆的守护者。他们总是提醒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去哪里。因此,记忆重建是城市再生的灵魂。如何重建?重建的开始当然要学会尊重和爱我们的文化遗产。今天的现实是,很多宝贵的历史建筑找不到他们的理由和名字,拯救历史记忆,制作历史文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寻找这些古老建筑的故事和街区的传说,记录宝贵的口述历史,通过文字、图像和大众媒体恢复历史现场,将历史记忆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今天与昨天对话,记忆就有了生命。
当然,皇宫和民居都有特殊的文化价值,他们的记忆中没有贵贱之分。但是我们经常只记录名人的记忆,忘记普通人的记忆
忆,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记忆缺憾。每一栋历史建筑都是一座活的博物馆,都应得到理解和重视。这些空间可以唤醒我们的记忆,滋养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情感最终让我们结为一体,实现认同。(原文/袁瑾,根据命题需要改写。)
4. 对城市“微更新”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微更新”的出现是因为大量大拆大建曾带来文脉断裂之苦。
B. 城市“微更新”是在城市原有格局的基础上对局部空间作些改造。
C. 城市“微更新”的简易设计和细微改造体现了改造方式的人性化。
D. 城市“微更新”往往立足于变废为宝,为城市打造新的文化地标。
5. 关于“城市更新”中出现的问题,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城市更新由企业主导,在带来生机的同时也导致了城市记忆的流失。
B. 城市更新在注重外观和功能改造的同时,常忽略建筑承载的历史记忆。
C. 城市更新往往缺失个体的记忆,这是由当地民众的缺席和漠视造成的。
D. 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建筑遗址的信息记录常有错漏。
6. 关于城市更新过程中的“记忆重建”,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记忆重建首先要建立在尊重和热爱我们的文化遗产的基础之上。
B. 记忆重建应将每个个体的记忆汇聚在一起,组合成城市的记忆。
C. 记忆重建需搜寻并记录一些老建筑的来由、名字、故事和传说。
D. 记忆重建中,名人和普通人的记忆都是有价值的,都应被重视。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
春夜别友人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7.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 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 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 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雍氏之役,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苏代苏代曰:“何患焉?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周君大悦曰:“子苟能寡人请以国听。”苏代往见韩相国公中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楚王曰:韩氏罢于兵仓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国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也,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与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应闻此,必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中曰:“菩。然吾使者已行矣。”代曰:“公何不以高都与周?”公中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与高都?”代曰:“与之高都,则周必折而入于韩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公中曰:“善”不征甲与粟于周而与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
(节选白《战国策》
【注】①雍氏:韩国邑城。②高都:韩国邑城。③昭应:楚将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征甲与粟于周 征:索取
B. 寡人请以国听 听:听从
C. 此告楚病也 病:患病
D. 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 益:增加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韩氏罢于兵仓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A. 韩氏罢/于兵仓康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B.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C.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D.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10.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韩雍氏之战期间,韩国向周君提出无理要求,周君为此深感担忧。
B. 苏代为解除周君的忧虑,亲自前往韩国会见其相国公中,晓以利害
C. 苏代告公中,楚王开始怀疑昭应的计划,这将会导致雍氏被攻克。
D. 苏代认为,韩国若采用他的策略,会引起秦周关系的变化,对韩有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6分)
11. 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
五、(26分)
阅读《骆驼祥子》的节选部分,完成12、13题。
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想给虎妞弄个招门纳婿的“小人”。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美,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账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的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作。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子里靠常总住着二十米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过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过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样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几,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千干净净。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父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而慈善一些。
1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2分)
13. 从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可以看出祥子具有______和______的特点(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喧闹与幽静
①那天我开车去了城市郊外,在僻静处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来四周无人影,静悄悄的,田间玉米絮絮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不知名的秋虫有声天上白云仿若一团棉絮缓缓飘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喜欢这样的幽静,眼神空茫,啥都不想,脑子里的一些浊物杂质丝丝缕缕抽离而去。这种发呆,看似石化枯坐,实则凝神排毒,让我特别享受。
②我住的房子两居室全部临街,而且这街是一条城市连接高速公路的主干道,每日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白天还好,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汽车呼啸而过的声音被格外放大了,“嗖嗖”每过一辆,都像在神经线上碾过,躺在床上,眼睛盯着天花板,根本无法入睡。待好不容易被极度疲倦带入梦乡,“吱”声急骤刺耳的刹车声,让我猝然惊醒,小心脏补通扑通一阵乱跳,就再也难以成眠。这种喧闹,不仅导致神经衰弱,时间久了恐怕还会让我有罹患心脏病之虞。
③陶渊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你看,古人生活里最主要的喧闹也是“车马喧”,只好以精神法聊以自慰了。而今天除了“车马”,还有建筑工地的打夯声、水泥搅拌声,公园里妈跳舞嘭嚓嚓的音乐声、高亢嘹亮的歌声,人声、市声,等等,各种声音共同构成了鼎沸的水分子,咕嘟咕嘟冒泡。即使在清静的房间里,门闭窗,如果屏息谛听,仍然有关抑不住的各种杂音侵扰耳朵。
④其实,喧闹与幽静都是一种真实的存在状态,可人们似乎更喜欢幽静,而不喜欢喧闹。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心境,产生不同影响。喧仿佛一场夏天的急雨,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然而经常只是湿湿地皮,浮于表面,难以从根本上润泽大地,深潜其里。而幽静却如同春夜的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正“喂饱”大地的雨大抵都是不声不响的。人的耳朵管听,眼睛管看,吨闹的状态会扰乱人的视听,在幽静之中所见所闻才会清楚明白。所以,诸葛孔明说“非宁静无以致远”,翁同也说“每临大事有静气”
⑤深秋时节,我同妻子到一位朋友山里别墅去玩,对喧闹与幽静有了更深切的别样的体味。朋友花了50万买了大约2000亩的山地,筑房建屋,植树种菜,成了名副其实的“山大王”。坐在二层的大露台上,极目远眺,远山如黛,山岚轻笼,山坡绿树茂密葱茏,有微风习习拂面,顿感骋怀惬意,有如神仙。临近中午时分,我独自一人沿着蜿蜒的山路往深处走去,耳边只有潺泼的山泉流水声,树上或悠长或短促的蝉鸣鸟叫声,越发增添了幽静之感。入夜躺在床上,所有的声音都睡去了,安静得似乎只有呼吸的声音。这种幽静和城郊截然不同,是完全的彻底的幽静,静得有些让人发慌。却原来,有声音的幽静才是活的幽静,可贵的幽静,没有声音的幽静岂不是死寂?如此住了两宿,“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我的“旧林”“故渊”是鼎沸如煮的城里。我忽然觉得那建筑工地的打夯声水泥搅拌声,公园里大妈跳舞嘭嚓嚓的音乐声、高亢嘹亮的歌声,人声、市声,等等,才是热气腾腾的人间生活。人是社会人,如果离群索居,自我隔绝,短期尚可修心养性,久之则会变为自然人,这种幽静恐怕只能育出不谙世事的傻瓜。
⑥正如钱钟书的“围城”,域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对待间与幽静的态度亦如此。无论是在城里城外,还是在心里心外都真实地存在着喧闹和幽静两种环境,二者是相互依存的,无须逃避,接受就好。一味喧闹,或者一味幽静,这世界恐怕就显得索然无趣:一味在意喧闹,或者一味喜欢幽静,我们的心境也会为外界所役。喧闹和幽静虽是外部的客观存在,却也是内部的主观臆造。如同陶渊明所说“心远地自偏”,身居闹市也能在内心筑起一道幽静的风景,同样,身处偏远也可能内心喧闹不止。坦然面对外部环境,在两者间根据心灵的需要自如转换,居于一种更安然自在的状态,方是智者。
(文/刘江滨,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14. 第①段中,作者说自己在城市郊外“看似石化枯坐,实则凝神排毒”。请根据①~③段内容说说这里的“排毒”指的是什么。(4分)
15. 从第④段的比喻描述中,可以看出喧闹幽静能给人带来怎样的影响?请简要概括(4分)
16. 处于深山别墅中,作者对“幽静”“闹”有怎样的新认知?请根据第⑤段内容分别作简要概括。(6分)
17. 第⑥段中,作者主张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喧闹和幽静”?为什么?(6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8、19题。
【材料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落实“五育”并举的指导方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德育、智育、体育、关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
【材料2】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强调:学校可以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体验与平常不同的生活。
基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学校准备开展以“走进田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8. 为了更好地落实“五育”并举的要求,需要你就本次综合性学习“走进田间”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内容。请你从“五育”(德、智、体、美、劳)的不同方面设计出三项具体的活动内容,(3分)
19. 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动员会上,需要你谈谈中学生“走进田间”的意义。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100~120字)(5分)
七、(5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中国革命生死存亡关头,毛泽东没有照搬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而是立足中国国情,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之际,邓小平没有固守旧的经济体制,而是依据中国实情,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引领中国经济走向繁荣。
无论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年代,都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到民族复兴,小到个人发展,仍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021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1. B 2. A 3. B 4. D 5. C 6. B 7. C 8. C 9. D 10. C
11. 这样,您用破败的高都换到了完整的西周国,为什么不给呢?
12. 刘家父女都喜欢祥子,所以他不拉刘四爷的车,也能住在人和厂。(或:祥子不在人和厂拉车却能住在人和厂的原因。)
13. (1)勤快(勤劳)
(2)老实(质朴、实诚、实在)
14. 排解因城市的喧闹导致的各种不适。
15. (1)喧闹:让人浮躁(浮于表面,视听受扰)。
(2)幽静:让人沉静(内心安宁,耳聪目明)。
16. (1)幽静:有时也是一种死寂,让人远离社会。
(2)喧闹:也是生机与活力的表现,能让人保持社会属性(避免蜕化为自然人)。
17. (1)我们应该接受喧闹和幽静的现实,因为它们是外部的客观存在。
(2)我们也应坦然面对喧闹和幽静,因为它们也是内部的主观臆造。
18. 能围绕“走进田间”的主题拟定具体活动内容,体现“五育”的不同方面即可。
19. 围绕“五育”的不同方面表达“走进田间”的意义,观点明确,事理清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