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新闻近几年来,海瑞洲积极利用志愿者——浙江省优质教育资源,围绕“扶贫前沿阵地”的理念,不断完善和积极对接各种工作机制,将教育支援厅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支持双方将教育应对支持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高效有序的沟通交流机制,定期开展对接,通报工作进展,协调研究问题。根据《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协议书》,全州8个县级地区和浙江省8个市教育部门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全力提供县级水平的教育支援。在教育领域签订了23个大邱支援协议,确定了支援项目,2018年共实施了1520万韩元的教育支援资金。
第三次实施教育应对支持后,全州所有中小学都与浙江方面形成了“一对一”关系。帮助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7所重点名优古典文学学校及2所国家示范中职学校“91”组团式青海柴潭职业技术学院(海瑞洲职业技术学校)。宁波镇海中学等5所浙江省重点中学“51”分组式,帮助海西州高级中学。杭州下城区、拱墅区、滨江区教育局协助德令河教育,开设了德令河市一中“杭州班”。目前,“杭州班”已经开设了三次,学生的学习成绩名列各年级前茅,成为德令哈市家喻户晓的美丽名片。第一届“杭州班”初二(八)班团支部被中国共青团(简称)青海省委员会授予“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浙江方面先后共选拔了20名教师派往海西州支教,浙江教师发挥各自优势,积极融入海西教育,在学校管理、科研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积极示范发挥了主导作用。
探索建立海西中职人才交叉桥的配套机制,采用“2 . 5 . 0 . 5”模式,在绍兴上虞职校中心开设中职班,三年来,100多名海西州中职学生进入浙江。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天俊县基层牧民子女为对象,连续招收了5届共181名学生。浙江省高校在海西省定向招生前夕,已招收本科生82人。完善“互联网精准教育”智能支持机制。在海瑟州高等中学和德令河一中开展了“网络精准教育”试点,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向海瑟州4300多名中小学教师开放了“强环”教育广场,引进了浙江优质教育资源,与海瑟州教育同仁共同共建共享,共享了1200门网络课程、30000门微课资源。杭州拱门别墅、滨江、下城区相关学校均与德令河一中一起开设了“公共教室”,海西州高等中学和杭州九中也开展了“公共研究”活动。这利用了“互联网”技术,突破了施工限制和人员往来传统传递方式,使海西州师生们能够在家门口听高质量的教育课程。通过网络使两地师生互动,给海西带来了浙江更优秀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形成了网络“公共教室”与线下“名师宋桥”相结合的智力支持新机制。
浙江省继续加强对海西教师的培训,2018年浙江将举办中小学校长培训班、高考制度培训班和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班等5期。在海西省举办小学赠品骨干教师培训班、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班等7期,共600人。共有45个浙江省专家名师在海西州部分学校开展相关科目叛教活动,使师生受益2250人。海瑟州高级中学的40多名骨干教师到浙江各相关学校跟随哨兵学习。一系列措施惠及全州基层骨干教师,有力地促进了海西当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提高了全州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