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农村教师队伍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对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先导市认真调查了全市农村教师的情况,继续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
实施“三制”办学模式,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的交流。一是实行“学区制”,促进镇内教师交流。我们在青城、章丘、通海区等9个镇设立了学区,将优质的晋职中学与原乡镇教务处合并,设立了中心学校。学区内实行教师无教管理,使教师从“一个学校独有”转变为“学区共享”,解决了农村学校教师短缺、课程开设不平衡等问题。
二是实行“日交”,促进强弱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在城市强弱学校合并的基础上,将38所城镇职工学校与就近一所农村学校合并,开展“一交”改革,实行“四统一”,即教师统一配置、课程统一配置、教学统一管理、质量统一评价、优秀教师“正向流动”是“逆转”,在城市学校中,龙头三中科
三是实行“延交”,促进城乡之间的教师交流。优质的城市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之间的合作,在师资配置、学校管理、研究研究中弥补优势。目前,全市确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永久保留了79所农村公立学校。
引入补充机制,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拓宽补充渠道,增强农村师资力量。我们邀请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教育局现场事务,研究教师人事问题,适当引进省、地教生和部落学科的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学校任教。近三年来,省农村新机制教师、不足学科教师261人全部引进,忠实地提供给农村学校。
开展合作共建,弥补不足的学科教师。我们建设领导职业学院和大学生实践基地,每年选拔优秀在校大学生到村小校集中授课,每周授课1天。加强与省内高校的联系,开展“大学生工作实习、教师离职培训”活动,大力引进艺术界大学生到农村学校实习,派遣更换后的教师到相关高校进行培训。推进市直学校大邱副村计划,将21所市直学校分别与村摘要进行对比,由市直学校直接选拔教师任教。
开展转岗培训,促进学科教师结构平衡。从2010年开始,宣导市每年投入100万韩元,以100名左右的学科教师为对象,在宣导专业学院进行转岗培训。目前,已有280名全职教师登上了新的学科教授职位。
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管理。建立教师支援教育制度。仙桃市印发《关于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意见》,明确规定了教师支教的条件、支教的学校、支教的时限和考核管理办法,每年有300名城市优秀教师下乡、推进支教。
建立名词资源共享制度。制定了《仙桃市名师评选考核办法》,以“送去交响乐”、“交大岛”、“巡回讲座”等为名词的重要内容,促进了名词资源的共享。目前,宣道市建立了市级名师库,指导全市29名特级教师、湖北省名师2名、近100名骨干教师深入基层学校任课兼课,按学科组建了区域小组,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名师的示范效果。
建立干部任期交流制度。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中小学校长五年一次,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一般不超过两届,在职后必须交流。今年暑假,我们调整了管理分散的7个领导层,交流任用了35名校级干部。
建立面向政策的优先机制。绩效工资优先。绩效工资向农村学校倾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绩效工资平均比市中心学校教师高12%,乡镇学校教师比市中心学校教师高8%。支教、交联教师的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其绩效工资享受农村学校教师的待遇,市财政发给每人每月1000元的生活津贴,切实保障支教、教师所需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职称评定优先。将高级职称60%晋升指标扔给农村中小学,将“一年以上农村学校教学经验”作为选拔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优先选择支教两年以上、仍在支教岗位上的教师一列指标。首先评价票母。在挑选各级各类先进模范时,对成绩突出的交流教师实行指标目录。
(作者是湖北省西安市教育局局长)
《中国教师报》 2019年11月20日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