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小编为三明的历史沿革撰写,主要解答关于三明的历史沿革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
现在三明境内最早的县建制是三国吴永安三年(260)析建安县东部地置将乐县,西部地置绥安县,属建安郡。
晋义熙元年(405)改绥安县为绥城县,并于延平县南乡沙源地置沙村县。
隋开皇十三年(593)绥城、将乐并入邵武县(隶江西抚州)。
唐武德四年(621)恢复沙村县建制改称沙县,属建州(今南平大部);八年(625)从邵武县析出复置将乐、绥城县,隶建州(今南平大部);贞观三年(629)2县俱废。
垂拱四年(688)复从邵武、建安析出原绥城、将乐县地,重置将乐县;开元十三年(725)置黄连县(属建州,二十六年即738年改属汀州);二十九年(741)置尤溪县(属福州);天宝元年(742)黄连县改名宁化县(属临汀郡,今龙岩大部);元和三年(808)将乐县并入邵武、建安县,五年(810)再恢复(属建州)。
五代南唐中兴元年(958)置归化县。
宋建隆元年(960)置建宁县,均属建州(今南平大部);宋朝开始,将乐、泰宁、建宁、光泽、邵武隶属邵武军,元朝时候隶属邵武路,明朝到清朝隶属邵武府。
宋元佑年(1086)归化县改名泰宁县。
宋元符元年(1098)置清流县,绍定元年(1228)撤县,元朝至元八年(1271)复置。
历属汀州(今龙岩大部)、汀州府(今龙岩大部)、汀漳龙道。
明景泰三年(1452)析沙县、尤溪县地置永安县(隶延平府);明成化六年(1470)析清流、沙县、将乐、宁化县地置归化县(隶汀州(今龙岩大部),后改名为明溪县,民国初属汀漳道。
嘉靖十四年(1535)析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县地置大田县(隶延平府,驻地今天南平市区)。
清朝前期开始延平府、邵武府、汀州府、永春州分别属延建邵、汀漳龙、兴泉永道。
民国元年(1912)废府,将乐、沙县、尤溪、永安、泰宁、建宁县属北路道(1914年改建安道),宁化、清流、归化县属西路道(1914年改汀漳道),大田县属南路道(1914年改厦门道)。
1925年废道,各县直属福建省。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建宁、泰宁、清流、归化为中央苏区县。
1934年设行政督察区时,沙县、尤溪县属三区,大田县属四区,宁化、清流、明溪、永安县属八区,将乐、建宁、泰宁县属九区。
抗日战争时期(1938—1945)福建省省会内迁永安。
1946年设九区(驻永安,辖永安、大田、德化、三元、宁洋、清流、明溪7县)。
1949年6月至1950年2月各县相继解放。
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改南平专区),三元、明溪、永安、清流、宁化、大田、宁洋、德化8县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改永安专区,10月德化县划属晋江专区)。
1956年3月撤销永安专区,7月三元、明溪县合并称三明县,隶属南平专区,大田县划归晋江专区,永安、清流、宁化、宁洋县划归龙岩专区(同年撤宁洋县,部分地划归永安县)。
1960年1月撤销清流、宁化县,设清宁县,5月成立省辖三明市。
1961年8月撤销清宁县,恢复清流、宁化县与永安从龙岩专区同划三明市。
1963年4月三明市改县级市,原明溪县属地析出恢复三明县,设三明专区,辖三明市及三明、永安、清流、宁化、大田5县。
其中大田县是5月份从晋江专区划入三明专区。
1964年三明县恢复为明溪县。
1970年2月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从南平专区划入三明专区,同年12月三明专区改名三明地区。
1983年4月撤销三明地区,三明市复为省辖地级市,市区设梅列、三元区。
1984年9月永安撤县建市。
三明位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地处闽中和闽西北结合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18°39′。
东与福州市的闽清、永泰毗连;东南邻泉州的德化、永春;西南接龙岩地区的漳平、连城、长汀;北靠南平地区的邵武、顺昌、南平;西北与江西省的石城、广昌、南丰、黎川交界。
全市下辖永安、大田、尤溪、将乐、泰宁、建宁、宁化、明溪、清流、沙县10个县(市)和梅列、三元两区,全境总面积22959平方公里,境域范围东起尤溪县洋中棋盘石,西至宁化县禾口姑岭隘,南自大田县谢洋吉初寨山,北抵泰宁县龙湖游源焦家岭。
东西长距230多公里,南北宽距180多公里。
由于三明区位特殊的地理环境,境域内建制隶属关系屡有更易,曾历经几度演变而逐渐形成现境。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起,以会稽南部都尉辖地设置建安郡,统辖全省10县。
其中,从建安县东部析置的将乐县,西部析置的绥安县,为三明境内最早建立的两个建制县,其辖区含今将乐、泰宁、建宁、宁化、清流、明溪6县范围,疆域东至南平界,西至永城界,南至虔州界,北至昭武(后改称邵武)界。
东西广约110公里,南北袤约90公里,全境总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
东晋太元四年(379年),析延平县南乡沙源地置沙戍堡。
义熙元年(405年),升沙戍堡为沙村县,同时改绥安县为绥城县,将乐县建置如故。
此时三明境内已有将乐、绥城、沙村3县,其辖区含今将乐、泰宁、建宁、宁化、清流、明溪、永安、沙县8县范围,疆域东至延平界,西至石城界,南至新罗界,北至邵武界。
东西广约170公里,南北袤约140公里,全境总面积约1.73万平方公里。
南朝沿袭东晋建制。
隋开皇九年(589年),曾一度废将乐、绥城2县,并入建安县。
开皇十二年(592年),又从建安县析出原将乐、绥城2县地,并入邵武县。
开皇十六年(596年),废沙村县。
至唐武德四年(621年),恢复沙村县,并改名沙县。
武德五年(622年),从邵武县析出原绥城、将乐地域亦复置2县,隶建州。
贞观三年(629年),废将乐、绥城县,分别并入建安县和邵武县。
永徽六年(655年),又复置沙县。
垂拱四年(688年),复置将乐县。
开元十三年(725年),置黄连县。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置尤溪县。
翌年,黄连县更名为宁化县。
乾元二年(759年),在原绥城县地分置归化、黄连2镇。
元和三年(808年),又废将乐县。
2年后再复置将乐县。
五代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改黄连镇为永安场,改归化镇为归化场。
中兴元年(958年),升永安场为建宁县,升归化场为归化县。
其时,三明境内已正式设置县级建制的有沙县、将乐、宁化、尤溪、建宁、归化6县,其疆域东至福州界,西至石城界,南至汀州界,北至邵武界。
东西广约200公里,南北袤约150公里,全境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归化县改名泰宁县。
元符元年(1098年),析宁化、长汀县部分地方增设清流县。
绍定元年(1228年),废清流县。
元至元八年(1271年),又复置清流县。
明景泰三年(1452年),析沙县新岭以南地、尤溪县宝山以西地增置永安县。
成化七年(1471年),析宁化、清流、沙县、将乐4县部分地方增置归化县。
嘉靖十四年(1535年),析尤溪、永安、漳平、德化4县部分地设置大田县。
隆庆元年(1567年),析龙岩、永安、大田3县部分地域设置宁洋县。
至此,三明境域范围已初具雏形,辖区计有沙县、将乐、宁化、尤溪、建宁、泰宁、清流、永安、归化、大田、宁洋11县,其疆域东至福州界,西至石城界,南至泉州界,北至邵武界。
东西广约220公里,南北袤约170公里,全境总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
清朝和民国初年,均沿袭明制。
民国22年(1933年),归化县改为明溪县。
民国29年,分别从沙县、永安、明溪3县划出部分地方增置三元县。
至此,三明境内各县建置基本定型。
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因各县政区隶属关系曾有所反复而致使境域范围随着不断变化,时扩时缩。
直到1970年间,三明全境疆域范围才得以正式确定,至1992年未再变动。
相信读者朋友经过小编一番耐心的解答已经对三明的历史沿革了然于胸,若还存在疑惑可通过站内搜索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