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小编为晋城游记撰写,主要解答关于晋城游记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
文/赵宾 晨,袁兄建才来电,相邀一同出门旅游,行前并没有明确目的地,见面后与兄夫妻及侄儿鹏天商议,择韩城、碛口古镇、蟒河、王莽岭、历山、砥洎城几处,又因时间关系摘除偏远地方几处,兄本有意前往韩城,说话间车以驶过前往晋城方向的高速路口,又一想掉头要行径几十公里路程,遂往晋城王莽岭去,因无明确目的地,行停自由,也就择近而游,先是前往“柳氏民居,小驻河阳商道古镇,又折返入天官王府,于日落前进入湘峪古堡。”一日来,虽未目览大山名刹间的毓秀钟灵,到也体会先民远居幽静山谷的恰意。 柳氏民居因村人多为柳姓而得名,现存开放古建均为柳氏先祖于明清时所建。柳氏所居村落名为“西文兴村”,因先祖是从河东自西而来又盼望能以文兴业,故起名为“西文兴村”。 驱车停驻于柳氏民居旅游停车场,步行几十米后,映入眼帘的一座浮雕立体人像是唐代文豪柳宗元,像前一书页照壁上题写柳宗元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因诗四句开头每一字相连可读为:“千万孤独”,我便解读为柳宗元于失意时完成此作,至于是与不是,无从得知,想必柳宗元也不会因我曲解他的诗作而愤慨。沿路而去,一新建城门立于身前,上写柳氏民居四个大字,城门下拱券过道可直通入内,随路标所指方向而上,一陡峭坡道需拐三四道弯才可入内,坡道两旁栽植有花草树木,也正值春天,花开香溢。人立于其间,宛如画卷一般。笼目光远望,关帝庙、魁星阁两牌匾字迹清晰可见。登砌而上,入关帝庙,庙内为四合院建筑,一道人守于院中石香炉旁,专为引导游人上香,以满足其祈福心愿。这种以销售纸张香料为生的道人和尚在古建旅游中随处可见。出关帝庙登魁星阁,阁上立有文昌楼一座,兄言:“其他可以不拜,文昌君要拜一拜”。图个吉利,也好讨个文笔顺畅,后与兄前后拜于文昌君像前。 柳氏民居四周青山绿野,依山而建,西高东低,举目南眺行屋拱翠,挥手东指三台左抱,侧身西观九岗右环,回首北望鹿台挺秀,是谓之“环山居。”整个建筑为典型的明清城堡式庄园建筑,完整的四合院及两座石碑坊,集木雕、石雕精美图案于一身,门楣、窗、棂、栏、扇、飞檐、裙板、匾额、梁坊、斗拱、纹饰精美,千姿百态,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四合院多为两层建筑沿厢房旁楼梯可登二层观看,均可从厢房入主房环绕一周,主房与厢房相连,过道甚为隐蔽,立于院中真就不太好知,有两座四合院主房二层均放有棺材一副,应为主家在开发柳氏民居时没有来得及移出。 柳氏民居主要有:关帝庙、中宪第、行邀天宠、堂构攸昭、磐石常安、河东世泽、司马第可游览。司马第门前有俩石狮相座,外层又有石鼓对立,寓为门当户对,太师(狮)少保,神狮镇宅。抬头上望,为九层斗拱,称为门龛,门龛显示家族的地位,与兄说起这个九层斗拱,兄说:“可能是一种官阶的象征。”斗拱下方有两块长方形匾额,上写:“赐赠中宪大夫柳春芳,”下写:“诰封中宪大夫柳茂中。”司马第始建于明,复修于清,为一进两院,故曰:亭房院,又叫:司马第。柳氏柳学周玄孙柳琳中状元之后,奉旨更新门庭,皇赐丝纶、剑佩于府,追封祖父柳学周,父柳月桂,子柳春芳,曾孙柳茂中,四代为官,品级昭武都尉,玄孙柳琳,字润齐,封为侯爵,故清嘉庆六年扩修门楼,皇赐金匾,悬于楼阁,勿忘先祖,光耀门庭。临出司马第时,兄望着门前被摸的发黑的狮子头对儿子说:“摸摸狮子头,好事在后头”。几人相视一笑而去。 往东下坡慢行,左侧有一拱券门,门上石刻“清洁传芳”四字,入拱券右手即可见“行邀天宠”四字木匾镶嵌于门楼之上,进深门上另悬一匾额“恪守先业”四字,明成化十六年,柳騄中举,朝考授官承德郎,因诗文出众深得宪宗宠爱,恩赐承德郎“行邀天宠”金匾。嘉庆二十三年卒于京城。 与“清洁传芳”相对应的为另一四合院,门上匾额为“堂构攸昭”,攸昭是宝剑名,清朝初期,皇帝为了镇压川楚一带的白莲教起义,军饷紧缺,柳氏族人柳学周,柳春芳等人向皇帝捐献了一大批宝物,充实军饷。皇帝赐弟兄三人攸昭宝剑一把,存放于此院,为防偷盗,院内二层房檐处拉设铁丝网于四周,孔有二十公分左右,人、物均不能上下,故又叫“天罗地陷”。 侄儿鹏天因幼小,恐怕是无意于游览这些陈旧物件,不住的口喊饥饿,恰此院南面屋内有商店,四人进店各泡一份桶面,休息时间,兄与店老板闲聊,偶有问到关于柳氏民居的一些情况,店老板到也热情,说到:“想知道什么,我可以免费给你们解说”,在店老板的解说下我们得知,柳氏民居原有13座,现存8座,开放了5座,石牌坊两座,一坊为“丹桂传芳”,庚子科柳騄,一坊为“青云接武”,丙午科柳遇春。柳騄是柳遇春祖父,柳遇春以武举身份出仕。兄与我提及柳遇春这名字,不住赞叹到:“看人家这名字起的,柳树遇春”。未几,听到有游客于院中说下雨了,到是不大,也无妨碍游玩。兄见店员直播,兴起高歌,引来众人喝彩不断,刚唱罢,一游客进门说到:“精彩的时间错过了”,兄又引吭,众人拍手连连。出店铺,细雨绵绵,微风吹拂,行止于古建群中,一览百年遗存,也为这伟壮的建筑由衷的赞叹。 中宪第为我们在柳氏民居游览的最后一座府宅,是柳春芳府第,清嘉庆十年,治诗中庚午科进士,受皇封为中宪大夫,故挂门匾中宪第,此院最为珍贵的是明代曲江方元焕的藏书——四箴碑,其教育意义极为深远,中宪第大门为两层阁楼式建筑,阁楼上挂匾“耕读书香”。 纵观全部现存建筑,工艺高超,风格独特,融明清建筑艺术精华为一体,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身,真实的记载了中国百世书香文人做官的历史,深刻地揭示了明代“官而商”到清代“商而官”的社会发展史,数百年沧海桑田,如今的柳氏后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与周围山村的百姓已没有多大的区别,诗书传家的风气一旦发生断层,他的吏治思想,文学成就,人格力量和人文精神就变成了虚无缥缈的东西,他的后人无法理解,也无法传承,但柳氏宅第的建筑,是家族兴衰的见证,显示着几百年的不同凡响,仍向现代人展示着它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自柳氏民居出行,阴云渐以散去,不再为天气的阴晴而担忧,行径阳城县润城镇上伏村,名曰:“河阳商道古镇”,在此做了短暂停留,与路人交谈后得知,一部分尚在建设当中。行至成汤庙前,大门紧闭。兄说:“我看了,有名无实,还是走吧,别在这耽误时间”。上车后,一路驱向天官王府。 天官王府入口处曲廊回折,人头攒动,似乎人们忘记了数月前的新冠疫情,放松了警惕,开始了密集性活动。入口处迎面筑有城门式建筑,中间拱券可入游览,券上建有房屋,屋两侧城垛相连。府内主要景点有:永宁闸、古河街、天官府、炉峰院、司农第、司徒第、亚元府、进士第、大参第、望月楼、参政府、武举第、樊氏庄园。其中有几处并未开放。 永宁闸建于明初,闸下石板路为古代进庄唯一通道,二屋祀关圣帝君,高达数米的闸坡抬高河床,保护河街两岸建筑基址避免河水的冲刷,该闸集宗教、风水、水利和防御功能于一体,对保护天官王府的安全至关重要。 古河街为游览各景点的主干道,天官王府的古建筑群的中轴线,即具备了街的功能,又保持了水的韵味。 沿古河街入天官府,是明代杰出政治家、财政家、万历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国光于万历初年建造的人文府邸。入门处木门上有“天官上卿”四字,上方斗拱叠加,整体木门应为开放时新建,并没有岁月的磨㾗。院内主房两侧木柱上有楹联一副,上联:“位登弼辅三台朗”,下联:“职总喉舌七宿煌”。房内腊像群组再现了当年王国光智骗巡抚的场景,墙上中堂为篆体:“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间图画为松鹤延年。此中堂非老旧物件,只起点缀作用。中堂上方三楹各放一匾,中间匾额:“正己率属”,左右各为:“均平四海,统率百僚”。院内虽建有东南西厢房,但建筑规模不大,木雕风格无突出奇特之处,虽陈旧感十足,当时也仅为普通民宅建筑风格。 炉峰院位于天官府偏上方,因建于村南山香炉峰上得名,包括高禖祠、三教堂、关帝庙和马房四部分,此处古时是上庄村社所在地,亦为村周文人雅士活动之所,王国光少年时曾在此读书,明清两代“南奄晓钟”和“炉峰夕照”均是王府八景之一。攀坡而上,入院内才知,大门为炉峰院最低处,入门需从两侧登阶,有守院人执香数根给游客准备好。口中说到:“给关帝上柱香吧”。我因怕旅游区内坑深未接,院内殿宇林立,院外又有院,可随意通行而过。清代建筑,多为后期近代修复,每一个殿宇门外楹柱上对联引起了我的注意,因对联过多,不在此赘述。从佛祖殿旁可直上警世楼,楼上悬铁钟一口,钟身铭刻有:“炉峰庵钟铭”。持钟槌向钟身撞去,“咣”的一声,可传数里,过后钟周围嗡嗡声渐弱,炉峰院内兄数次电话相催,后各自游玩。 沿街有一宅院双门微开,院内传出说话之声,像是有人居住,向门上望去,只见用粉笔写着:“游客止步外地人免进,自觉不要教说”,想来是主人因不堪游客侵扰才出的对策,身居旅游之地,游客多有好奇之心,也难免有打扰之处。 司徒第为王国光室弟王道建造的府第,现存过厅及东西厢房、月合、倒座等保护完好,院内至今保留明代栽植的古腊梅一株,成为当时文人墨客吟咏之物,王氏家谱及清代诗词中多有记载。 进入参政府后有两处吸引了我,一处是褒忠堂内一墙壁为木制,用手向两边推去,从中便可分开,内部为当时藏匿金银所用,一处是墙外地道,入口位于正厅东廊屋下,全长1200余米,此地道利用室外灶台巧妙伪装建造有通风设施,进入地道可直达参政府后院坚不可摧的拂云楼和村东的洞阳寨,并与村内多处水井相通,形成了攻防兼备的防御体系。古人深谋远虑,巧妙设计,今天看来虽不以为然,但在当时用处甚大。 出参政府,穿过武举第,直达樊氏庄园,于庄园门外与兄一家汇合,庄园大门上方匾额写有“樊园”二字,字上方浮雕精美,工艺繁杂,花鸟相缀,人物鲜活,形态各异,实为难得的木雕精品,门内直通一照壁,壁顶构造蜿蜒起伏,雕有竹子数根相连,匾中写“竹经”二字,整体照壁为中西合璧建筑。对庄园主人樊次枫最后的结局甚为惋惜,他早年经商,富甲一方,虽也多次出资捐助军饷支持抗日,但终因走不出自己严重党派偏见的影子,以至于落得家族财产分配殆尽的下场。 明清之际的天官王府因科考而出仕的众多,观遗存可见其家风学风敦厚,前赴后继孜孜不倦的勤学,也终成就了今天的人文气息之重。 本以为天官王府是此行的最后一站,没想到兄又有意去湘峪古堡,因时间的关系,路上没敢耽搁,一路驱驰,进古堡时已是下午五点半,古堡依山而建,堡前有水流绕行,此时夕阳西照,拱桥映入水中,美景一时收于眼底,远望古堡,可以看见城墙和城内房屋上的拱型窗孔密密麻麻,有如蜂窝,因急于进堡,也便成了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堡内只窥有一半的景点,也并无时间细览,加上工作人员不断提醒时间快到了。为省时游览主要景点,询问一位环卫大姐,得知附近有一五层古建较为特别,顺她指引方向走去,进入一院内,果见五层楼房立于眼前,左右不见楼梯,也只能从底仰望。这座五层古建是我观看众古建房舍以来第一次见到,以往所见最多二层,可见清时已可以解决高架技术问题,也许因造价太高在当时未能普及。 湘峪,原名相谷,因为村被山水包围,故而在村名中加入了氵和山,是谓湘峪。该城由孙居相、孙鼎相兄弟主持修建,建于明天启三年,竣工于明崇祯七年,由于孙鼎相在孙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又曾担任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他的府第便以“三都堂”为名,湘峪古城也因此而被称为“三都古城”。 当行程结束返回曲沃时已是晚上八点,在下午与兄交谈中,我想于天亮之前赶回,兄说:“出来一趟不多逛两个地方,怎么能行,有些地方可能这辈子也没时间去”。是啊,沿途错过的风景可能用一生的时间也无法追寻,让风景留存记忆最好的方法便是他曾经映入我的双眸,相信读者朋友经过小编一番耐心的解答已经对晋城游记了然于胸,若还存在疑惑可通过站内搜索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