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流,一场不值得夸耀的浪漫
魏晋人物晚唐诗,说的是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最具风流、风姿、风采、风韵的,只有魏晋的人物和晚唐诗赋。
魏晋人物的魅力,来源于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他们志存高远,崇尚超脱,纵情于山水,是追求飘然高逸,放浪旷达的人物,是追求特立独行,讲究个性张扬的名士风流。
他们的风流风度,被称之为魏晋风度。
竹林七贤
如果,你想要和他们做朋友,或者你想要成为他们的铁杆粉,恐怕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首先,要看气质。且不说肤白如玉,被称为敷粉何郎的何晏,掷果盈车,一说帅哥就讲貌比潘安的潘岳,以及萧萧肃肃的嵇康,活活被看死的卫玠,就说说“目光炯炯,如岩下闪电”的王戎。
有一次,嵇康、阮籍、山涛和刘伶在一起喝酒,王戎后面才到,阮籍就说:你这个俗物又来败坏兴致了。王戎却笑着说,你们这帮人的兴致岂是能败坏得了。
像王戎这种“目光炯炯,如岩下闪电”的人物,都被阮籍称为俗物,更何况只有平民气质的你我呢。
竹林七贤
其次,大概得有些才艺。像竹林七贤里面,阮籍擅于长啸,一嗨起来,可以声闻数百步;嵇康善鼓琴,一曲《广陵散》千古知名;阮咸妙解音律,善弹琵琶,有一种叫做“阮”的乐器,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至于读《老》、《庄》,注玄学,工书法,甚至医卜星相,都不在话下。
再者,你要很会聊天。因为魏晋风流人物,他们都擅于清谈。
所谓清谈,就是就一些玄学问题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比如庾亮问周顗:你忧伤些什么,怎么忽然瘦下去了?周顗说:我没有什么可忧伤的,瘦是因为清静淡泊之志一天天增加,污浊的思虑一天天去掉了!
阮籍
魏晋人物晚唐诗,说的是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最具风流、风姿、风采、风韵的,只有魏晋的人物和晚唐诗赋。
魏晋人物的魅力,来源于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他们志存高远,崇尚超脱,纵情于山水,是追求飘然高逸,放浪旷达的人物,是追求特立独行,讲究个性张扬的名士风流。
他们的风流风度,被称之为魏晋风度。
刘伶醉酒
当然,喝点酒也是必要的。毕竟没有喝点酒,怎么能够体现放荡不羁的形象呢?
比如像刘伶,每天就载一车的酒出去,边喝边晃荡,没喝完不回家,有时候喝着喝着,就丢把锄头给随从,跟他说,什么时候我喝死了,你把我就地埋掉就可以了。
又比如阮咸,用酒杯喝酒不过瘾,用大碗喝酒也不过瘾,最后拿出酒瓮来直接喝,猪闻到香味,凑过来和他一起喝,他也不在意。
还有像周顗,永嘉之乱,南渡后经常喝醉,只有他姐姐死时醒酒三天,他姑姑死时,醒酒三天。有一次连醉三天,被人称之为“三日仆射”。
嵇康
最后,还要吃些药。当时流行的药,叫做五石散。本来,五石散这东西,据说是张仲景发明来给伤寒病人吃的,因为这个散剂性子燥热,对伤寒病人有一些补益。
可是到了何晏身上,吃散却成了一种风尚,因为据说吃了五石散之后,身体虽然燥热难忍,却有飘飘欲仙,仿佛登上极乐世界巅峰的感觉。
因为吃五石散会引起全身燥热,所以吃完后要散步行走,要穿宽松单薄衣服,甚至不穿衣服最好,要吃寒食,饮热酒,洗凉水澡……
所以,从何晏开始,饭后百步走,吃寒食,喝烧酒,少穿衣服甚至裸奔,就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艺术,一种潮流,一种风骨,名门贵族都以服用五石散为荣,如果不会玩的话,大家都笑话你是乡巴佬。
阮籍
总之,魏晋风流的表现形式,归结起来,就是清谈、饮酒、服药、隐逸、无为。
具体一点,就是一群吃了五石散,穿着宽松衣服的人,刚刚从各处散完步,大家团团相聚,或卧或坐,配着烧酒,品着老庄,喝着琴因,高谈阔论,扪虱而谈,快意人生,挥洒不羁。
竹林七贤
看上去很美。
可是,就像一场大雪一般,一眼望上去,很美,很白,很纯洁,可是那些被大雪掩盖的污浊,却依然清洗不去。
毕竟魏晋风流,也曾造就一群贪图享受的人。
除了饮酒,嗑药,魏晋的风流表现,还有一种表现方式,叫做汰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斗富。
斗富中最出名,莫过于石崇与王恺之间的较量。
王恺家用糖洗锅,石崇就用蜡烛来做饭;王恺用布做四十里的帷幕,石崇就用绵来做五十里的帷幕,石崇用花椒涂墙,王恺就用赤石脂来涂墙壁。
因为王恺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亲戚,所以司马炎常常暗中帮助王恺,有一次司马炎就赐了王恺一株珊瑚树,高二尺多,枝条繁茂,是当时世间少有的。王恺用这株珊瑚树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挥起铁如意将珊瑚树打得粉碎,王恺既心疼惋惜,又以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物,石崇一笑置之:“别心疼了,我还给你。”说着便命下人取出家里的珊瑚树,那些高达三尺、四尺的,枝条艳丽,光彩夺目的就有六七株,比王恺那株强多了,王恺看了怅惘不己,抚然若失。
当时的条件,珊瑚并非中国所有,也许要从南洋搜罗而来,购置这些东西,不知道要如何费力奢侈。
石崇曾任荆州刺史,徐州刺史,卫尉等职,王恺后来也官至后将军,然而作为身处高位的他们,把毕生心思和精力,都花费在这些奢侈享受之中,又哪里有心思去做一番有益实事,有益百姓,有益家国的事情呢。
而一两人斗富,几个门阀士族斗富的背后成本,恐怕是要众多的老百姓帮他们来承担。
望松图
此外,魏晋风流,也曾造就一群华而不实的人。
比如像引领时尚的何晏、夏侯玄。
何晏是何进的孙子,曹操的样子,可以说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也可以说是引领魏晋风流时尚的主要开拓者,魏晋风流中,至少有三种时尚由他开风气之先:包括清谈,包括嗑药,包括男人女人化。
因为何晏长得白净,平日里连粉都不用擦,魏明帝曹叡想看看他到底有多白,就在大热天让他吃热汤面,结果何晏一边吃一边擦汗,越擦脸越白,白得比月光还要皎洁。
因为太过小白,所以何晏走起路来,也是婀娜多姿,一步一回头,看着自己的影子怜惜,“顾影自怜”这种成语,就是专门用来形容他的。
竹林七贤
夏侯玄是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右将军夏侯霸之侄、大将军曹爽的表弟。小时候就很有名望,仪表出众,被当时的人称赞为“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作为开创了魏晋玄学先河的领路人,夏侯玄和何晏在引领时尚风流上,可谓春风得意,可是在落实到干实事上,他们却是不堪一提。
夏侯玄曾与曹爽一起策划骆谷之役,结果大败,大失人心,被时人所嘲笑。何晏在曹丕、曹叡的时代,都因为虚浮不实没被重要,后来靠着巴结曹爽才一步步上位。可是上位之后,也没有什么实际的建树。
在司马懿、司马师眼中,夏侯玄与何晏更是微不足道,当初处理和曹爽同一阵营的两人,司马家父子连花费一点力气都不用。
比如王徽之。
王徽之曾经任职桓温弟弟车骑将军桓冲的参军,可是他无论到哪里,都蓬头垢面,以无为为傲。
有一次,桓冲问他,你在哪个官署任职?
王徽之说:曾经见有人牵马前来,好像是马槽。
桓冲问:有几匹马?
王徽之说:不问马。
桓冲问:近来死了几匹?
王徽之说:未知生,焉知死?
就这样,王徽之用《论语》里“不问马”,“未知生,焉知死”,这两个典故,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断章取义,卖弄聪明,还自鸣得意。
何晏也好,夏侯玄也好,王徽之也好。他们空有清谈的本事,却没有实际干事的能力,或者说,没有认真干事的态度和价值观。这背后,和他们推崇的玄学主张是离不开的。
玄学主张清谈玄谈,要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物,把关心高深玄远的理论当作超凡脱俗,甚至当时社会的风气,是“做人以形同禽兽为通达,谋职以不走正道为才能,当官以不负责任为高尚”,意思就是做人要像禽兽一样,追求自然通达,做事要通过投机取巧,才被认为有能力,当官如果是靠功绩,就会被鄙视。
“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
于是,社会的风气就变成了谁认真工作,认真做事,谁就要被嘲笑,被讥讽,被排挤,被视为俗气;最后,官场之中,庙堂之内,就剩下一群清谈误国,腐化堕落,其它什么都不会的寄生虫。
丝竹管弦之乐
所以魏晋风流,也曾造就一群不思进取的人。
比如西晋的开国元勋何曾。
作为积极策划司马炎代魏建晋的大功臣,何曾曾经被赐朝会之时,可以剑履上朝,享受像当年萧何一样的地位。
可是,就是这样以为开国元勋,却有晋朝没过多久就要灭亡的预言。
何曾经常陪司马炎宴饮,回来后告诉几个儿子说:“陛下创建了基业,并要把基业传给后世子孙。然而,每次在宴会上,却从未听说治理国家和图谋久远的谋略,只是说些平生的常事,他的后代恐怕就很危险了吧?太平基业,仅就到他个人一身而已,他的子孙真够担忧的呀!你们还可以安然无事。”他又指着自己的几个孙子说道:“你们这一辈人必殃及祸乱!”
后来,人们都觉得何曾见识卓远,甚至他的孙子在八王之乱即将遇难时,还大哭着说:“我的祖父真是大圣人啊!”
魏晋名士好酒
人们只看到何曾的见识卓远,却不曾看见他的不负责任。
作为一位功勋元老,明知道晋武帝司马炎坐上皇帝之后,开始偷懒懒惰,却没能够有人臣应有的劝谏行为,位列三公,也没有做出一番预防远虑的举措;知道天下必将大乱,也不能够为子孙担忧,为国家设防,最后使得子孙因为骄奢亡族,使得国家被外族所灭亡,这样的人,又怎么配被称为“大圣人”呢?
然而当时的事态,像何曾这样,只顾着过好自己骄奢安逸生活的,又岂在少数?
比何曾稍晚的王衍,自小就清明俊秀,风雅迷人。竹林七贤里的山涛看到他,曾无比感慨地对别人说:“不知道是哪位老妇人,竟然生出了这样的儿子!”
长大后的王衍,才华横溢,容貌俊雅,聪明敏锐,有如神人,像什么“珠玉在瓦”、“琼林玉树”、“风尘外物”、“神锋太俊”、“琳琅珠玉”等成语,都是形容他的。
吃完五行散后需穿宽松衣服行走散热
再加上出身于魏晋高门琅邪王氏,家族里大大小小都在西晋朝廷里头做高官,王衍声誉名气很大,为世人所倾慕,所以无论朝廷高官,还是在野人士,甚至连北方的少数民族如后赵的石勒,都很仰慕他。
后来,王衍自己也做过司徒、司空等职位,可谓是位高权重。
然而为高权重的王衍却不思为国,而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玄学清谈之中,并且还成为玄学清谈的领袖人物。
可是再怎么样的风采卓绝,也振救不了西晋的灭亡,甚至振救不了王衍自己的性命。
所以直到临死之前,王衍才追悔莫及地说:我们这些人当年要是能够勤劳国事,而不是痴迷于清谈,也不至于会有今天阿!
酒浇垒块
其实,所谓魏晋风流,在两个人的面前,最后都表现得相形见绌。
他们是王敦和桓温。
王敦虽然也是出自琅琊王氏名门,可是一举一动却没有一丝富贵名门的气息,反倒像个乡巴佬。他去富豪人家如厕,把别人用来塞鼻子的干枣吃了,被婢女嘲笑,却不以为意。
有一次,晋武帝和士族名门们讨论音乐,身为司马炎女婿的王敦插不上话,便自告奋勇要求击鼓,结果一通鼓,把那种豪迈激越的气度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叹为观止。
那些只用嘴巴会谈音乐的人,都被这个实锤抡鼓的王敦给比了下去,直接给王敦“雄爽”的评价。
几十年后,桓温攻进成都,灭亡了成汉,在成汉宫中大宴宾客,雄姿英发,语惊四座,大家都说“桓大将军真是当代的大英雄”。
可是跟过王敦的一些老兵却说:恨卿辈不见王大将军。
可惜你们没有见过王大将军。
桓温的名言是“就算不能流芳百世,难道还不能遗臭万年?”
魏晋名士好隐居
其实,当时东晋王朝为了遏制桓温坐大,曾经任命当时最有名望的名士,擅长谈论,被成为王弼、何晏再世的殷浩主持北伐。
殷浩曾经说,让官是臭腐的东西,让他做官他就会梦见死尸;钱财如粪土,让他发财他就会梦见粪便。所以在荒山中隐居了十年,被人们称为管仲、诸葛亮。
可是殷浩不过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而没有实际处理政务的能力的人,他的治世才能没能达到管仲、诸葛亮的水平,却和何晏、王弼这些人的水平倒是差不多,东晋的北伐大业,在他的手上很快就遭遇了惨败。
其实,不仅是殷浩,即使是之前的庾亮等人,在北伐大业上,都不如桓温,因为桓温的北伐,曾经一度收复了洛阳,最远还攻到了长安附近,整个东晋,也就只有刘裕能够超过于他。
当然,超过桓温的刘裕,后来也终于代替了东晋,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刘宋王朝。
王敦大丈夫,桓温真英雄?
竹林七贤
在一群风度翩翩,风流俊雅的名士当中,同时又横空地出现了两个直率粗鄙,甚至有些大煞风景的人物,这两个生生把魏晋风流比下去的人物,最后竟然都是有着窃国夺位野心的人,是被后世称之为乱臣贼子的人。
历史有的时候,就是喜欢开玩笑。
有时候想,如果,像魏晋风流这样的潇洒不羁,超脱飘逸,都不值得我们推崇,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值得颂扬的风骨?
或许,大概是像秦朝的英武之气,西汉的朴实雄浑,东汉的崇尚气节,隋唐的自信包容,大明的铁血倔强,以及,我们如今的自立自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