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标 收听朗读音频
文/格物·纳豆
朱熹曾说:“守正直而佩仁义。”做人,有所守,才能有所得。
守时,是对时间的尊重,也是个人的修养;守矩,是对规矩的维护,也是人格的提升;而守心,则是对内心的坚守,也是灵魂的修炼。
真正的聪明人,都做到了守时、守矩、守心。毕竟,心有所守,行事才能磊落,为人才能畅达。
守时,是修养
李叔同是个特别有时间观念的人。有一次,作家欧阳予倩想要拜访他,俩人约好第二天一早8点见。
由于两人离得比较远,欧阳予倩就特意早早起来,换乘电车加上徒步疾行,到了李叔同家里时,汗水都湿透了衣服。
当他把名片递进屋子,大门没开,窗户却开了。
李叔同探出身子,说:“咱们约定的时间是8点,你迟到了半分钟。现在我已经有其他安排了,我们换个时间再约吧。”
还没等欧阳予倩反应过来回话,李叔同就关上了窗户。欧阳予倩愣了半天,屋里却没啥什么动静,他只好打道回府。李叔同的做法被许多不太注重“守时”称之为怪癖,甚至觉得不可理喻。
但他不仅这么要求别人,也如此要求自己。
他的学生,作家、画家丰子恺就曾在回忆录里写道:“第一堂音乐课,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失。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
于李叔同而言,一个人可靠不可靠、诚实不诚实、守信不守信,只有一个标准:就看他守时还是不守时。
深以为然,守时,是一种诚信,也是一种修养。
正如康德曾说:“无论是对老朋友,还是对陌生人,守时就是最大的礼貌。”
守矩,才自在
《孟子》中说:“上无道揆,下无法守。”曾国藩曾经把这句话写在日记中,警示自己。而这句话,似乎也成了他一生的写照。
咸丰四年,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有个县令,投其所好,送上一副王羲之的字。对一个酷爱书法的人来说,这简直是无价之宝。
晚上,曾国藩拿出来细细观赏了一番。第二天一早,曾国藩又把县令叫了回来,退还回去,说:“世间尤物,不敢妄取。”
有一次,曾国藩过寿,麾下将领鲍超送了十六件礼物。曾国藩看了又看,然后留下了一顶毫不起眼的小帽,其余的珍奇异宝尽数归还。
《淮南子》中说:“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这世上,无论何事情,都有其自身的规则和本身的底线,如有违逆,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人一生中只有坚守规矩和底线,才能行得端,做得正,上不负天,下不愧地,既能坦坦荡荡面对天地,也能自自在在面对世人。
冯骥才曾说:“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
曾国藩正是如此,一生怀敬畏之心,持清醒之脑,守规矩之行,不管何时,都能守住一方自在。
守心,得始终
读书时,范仲淹成绩出色,却不那么合群。
有一次,宋真宗微服私访,刚好要来范仲淹所在的应天书院。听闻这件事儿后,书院上下都很兴奋,毕竟,能够得见天颜是一件很难得的事儿。
同窗们为了能够引起宋真宗的注意,都抱着一展八斗之才的心态,纷纷围着宋真宗转,想着自己能够一飞冲天、一跃成龙。
而范仲淹却不为所动,似乎不管什么人来,都无法打扰到他。
有人就问范仲淹为何如此,他淡然地说到:“我来书院,是为了好好读书,将来为国效力。唯有此时读好书,才能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圣上。”
后来,范仲淹依然特立独行,对别人不逢迎、不讳言,对自己清高自守、自尊自爱,还写下过“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样的言志之语。
正是他一生坚守自我,从不盲目从众,深得皇帝看重。让他从参知政事、枢密副使,一路拜官封爵,做到了楚国公,并被追封为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菲·贝利曾说:“心灵是其自身命运的主宰。”一个人,不管在人前,还是人后,都应守住自己内心的纯善,勿忘最初的信仰,才能得到最想要的东西。
正如苏轼所说:“守其初心,始终不变。一思尚存,此志不懈。”守住己心,不为个人名利所累,保持内心的执着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
狄斯雷利曾说:“成功的秘诀,是走向目标时的坚持。”
守,就是一种坚持。守时的人,坚持了时间规则,赢得了一生的从容;守矩的人,坚持了游戏规则,赢得了一世的自在;守心的人,坚持了内心准则,赢得了最初的追寻。
主播:苏漫
80后宝妈,广播电台主持人、记者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格物读书(ID:gewuliangzhi)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