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正文

【徐栩名人名言】500句常用俗语谚语集锦:蜡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

时间:2023-11-04 作者:佚名

【拉帮套】(惯)

①比喻在一旁帮腔、帮忙。浩然《艳阳天》三四章:“马之悦心里暗骂:‘好你个骚丫头,你也敢顶撞马之悦了,你也给萧长春拉起帮套来了。’”②比喻妻子的情人。刘绍棠《锅伙》三五章:“一个男人是本主,一个男人拉帮套,咱刘家锅伙没一户,老庄户和苏洼子却有几家。”

【拉不出屎怨茅房】(惯)

茅房:厕所。比喻自己不能干,却埋怨客观条件差。老舍《龙须沟》一幕:“甭拉不出屎怨茅房!东交民巷、紫禁城倒不臭不脏,也得有尊驾的份儿呀!你听听,街坊四邻全干活儿,就是你没有正经事儿。”

〇也作①〔拉不出屎来怨毛厕〕。袁静《淮上人家》六章二九:“对,只能怨咱们不会使唤半机械化工具,不能怨斗车不好。这是拉不出屎来怨毛厕嘛!”②〔拉不出屎来,怪马桶不好〕。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四部一〇:“‘你今天还是先挡那排车再说。试试看,不行,过两天再给你调换,好吗?’‘这个……’郭彩娣犹豫不定。管秀芬在一旁笑道:‘拉不出屎来,怪马桶不好。’”③〔拉不出屎怨毛厕,栽了跟头怨地皮〕。赵焕亭《奇侠精忠全传》二六回:“奇呀,这不是拉不出屎怨毛厕,栽了跟头怨地皮么!你便要拿牌官,也不是这等说法!”

【拉不开栓】(惯)

指非常紧张、忙碌,难以应付。魏润身《红玛瑙相思豆》二五:“王公大臣们正谋划着各再补二十,现在皇上又要发落两个,这不更是拉不开栓了吗?”

【拉不下脸来】(惯)

指不好意思,难为情,或碍于情面。黎汝清《皖南事变》二一章三:“特强的自尊心不允许项英这样做,他宁肯死,也拉不下脸来去向叶挺承认错误;同时,他并不认为自己真的错了。”刘绍棠《十步香草》一九:“秀莺儿心中叫苦,断定郓兰渚不是来敲竹杠,就是赖着不走当食客,自己跟他有过一段孽缘,却又拉不下脸来把他撵走。”

〇也作①〔拉不开脸来〕。浩然《艳阳天》六六章:“爸爸又怎么回答他的呢?要是能够呛他几句才好;就怕爸爸跟马之悦还拉不开脸来。”②〔拉不下脸皮〕。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二部四二:“高级职员们和资产阶级有多年的往来,有了一定的深厚的交情,拉不下脸皮,打不破情面。”③〔拉不开脸皮〕。杨明《二龙传》二章四:“宝林嫂子恨自己拉不开脸皮,不能把心里的话掏出来。”

【拉长线儿】(惯)

比喻作长远打算或安排。《红楼梦》二四回:“贾芸道:‘好婶子,先把这个派了我吧。果然这个办的好,再派我那个。’凤姐笑道:‘你倒会拉长线儿。罢了,要不是你叔叔说,我不管你的事。’”梁斌《红旗谱》三:“咱跟他拉长线儿,古语说得好,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

【拉出的屎又坐回去】(惯)

比喻说话不算数,答应的事情又反悔了。刘绍棠《荆钗》二二章:“狗嫌儿被你害得丢人现眼受够了罪,他怎能拉出的屎又坐回去,还想娶你?”

〇也作①〔拉出屎来还要吞回去〕。魏巍《东方》一部七章:“依我看,你这个谢清斋还不算有本事!为什么自己拉出屎来还要吞回去呢?你要真有种,咱们面对面真刀真枪地干,背地里偷偷摸摸欺负孤儿寡妇,算什么能耐!”②〔拉出屎来再坐回去〕。刘绍棠《地火》二九:“咱们当面鼓对面锣,把话说明白;做成的买卖,讲定的价钱,就得钉是钉,铆是铆,不能拉出屎来再坐回去。”

【拉大旗作虎皮】(惯)

比喻用名人的威望或他人的名义来抬高或保护自己。刘绍棠《这个年月》一四章:“柳屯田涨红了脸,霍地站起身,说:‘老师,您是怕我拉大旗作虎皮,打着您的旗号招摇撞骗吧?’”戴厚英《诗人之死》二:“向南把嘴一撇,鼻子里哼一声说:‘我不信!超群会相信我是反革命?李永利拉大旗作虎皮罢了!’”

〇也作〔扯大旗做虎皮〕。常义斌《骗死人不偿命?》:“只管出租房屋,根本不管租房的人扯着自己的大旗做虎皮,在干着什么样的勾当。”

【拉到老虎当马骑】(惯)

比喻把危险的事情看得过于简单了。黎汝清《万山红遍》二四章:“郝大成进四岭山不会不知道南山口难攻,他能硬往南山口这个钉子上碰?武侄,我们可不能‘拉到老虎当马骑’哟,小心无过错。”又《叶秋红》二五章:“和游击队打交道,还是小心为上,不能等闲对待,‘拉到老虎当马骑’是不行的。”

【拉垫背的】(惯)

①比喻找人顶替自己的错误或拉人一起去干坏事。浩然《艳阳天》八一章:“大舅,还有一条:坏人要拉垫背的,决不会找我,也不会找马老四、喜老头,也不会找哑叭,因为这些人跟农业社一条心,没缝儿可钻。”②指自己不行了,也不让别人好过。刘书琴等《呼家将》六二回:“对,咱就是死,也得拉他两个垫背的!”

〇也作〔拉上活人去垫背〕。二月河《康熙大帝》三卷一七:“咳,高爷教训得是,谁说不是这个理呢!可怜他们,自己儿子死了,还要拉上个大活人去垫背,真是没有天理了。”

【拉弓不可拉满,赶人不可赶上】(谚)见“赶人不要赶上”。

【拉弓得膀子,唱戏得嗓子】(谚)

拉弓,靠的是好膀力;唱戏,靠的是好嗓门。指不同的行业,各自以本行业的专长取胜。钮骠《萧长华先生谈戏曲诀谚》:“要唱得好听,念得悦耳,就要有一条好嗓子。人们常把嗓子说成是演员的‘本钱’,所谓‘拉弓得膀子,唱戏得嗓子’。”

【拉关系】(惯)

指为了某种目的而有意和一些人亲近。老舍《四世同堂》三八:“更使他难过的是他现在须托人找事情做。他是个没有什么野心的人,向来不肯托人情,拉关系。”刘绍棠《十步香草》六:“她走后门拉关系,只花两壶醋钱便买了一辆七成新的解放牌汽车。”

【拉黑牛】(惯)

指卖主让同伙装成顾客,假装购买其货物,诱骗顾客上当。樊贞洋《也谈〈大宅门〉中的“德”》:“我们不能出于某种原由就信口雌黄,‘拉黑牛’,做虚假‘广告’,歪曲事实,误导观众。”

【拉后腿】(惯)

比喻利用某种亲密的关系和感情,来牵制或反对别人的行动。多含贬义。杨沫《青春之歌》一部一四章:“我还打算叫你跟我一起去呢,闹半天,你还想拉我的后腿。”孔厥等《新儿女英雄传》一四回四:“她工作挺积极,东奔西跑,多会儿也不闲着;对同志又挺关心;以前家里拉后腿,也不妥协。”

〇也作①〔拉尾巴〕。浩然《艳阳天》三三章:“王国忠在一旁笑了:‘原来是个拉尾巴的小落后!小石头,就认识你爸爸,连伯伯都不叫?’”②〔扯后腿〕。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七:“她说:做妈妈的要鼓励儿子报名参加,堂客们要规劝男人申请入社,老老少少,都不作兴扯后腿。”③〔拖后腿〕。周立波《暴风骤雨》一部一一:“他一心一意为大伙,你不帮他,倒拖他后腿。”④〔拖尾巴〕。孙犁《荷花淀》:“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

【拉饥荒】(惯)

比喻欠债。周立波《暴风骤雨》二部六:“刘义林拉下小老杜家的饥荒,临死以前还不起,死逼无奈,就把自己心疼的独生的姑娘送给了杜家。”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四部一五:“你的朋友多,到处都有熟人,就是拉点饥荒,也比我方便。”

〇也作〔拉亏空〕。曹禺《北京人》一幕:“做了几次官都不十分得意,在最后一任里,他拉下很大的亏空,并且据说有侵吞公款的嫌疑。”

【拉开话匣子】(惯)见“打开话匣子”。

【拉老婆舌头】(惯)见“说老婆舌头”。

【拉了秧的黄瓜上了架的烟——蔫头耷脑】(歇)见“霜打的树叶——蔫了”。

【拉牛皮糖】(惯)

牛皮糖:一种粘牙而嚼不动的糖。比喻事情很难办。吴强《红日》六章二四:“第二线的敌人比较强,依靠工事、依靠火力,缩到乌龟壳里,跟我们死纠活缠,拉牛皮糖。”

【拉皮条】(惯)

指为男女搞不正当的关系牵线搭桥。《文明小史》一六回:“那个是马夫阿四,一向不做好事情,是专门替人家拉皮条的。这一男一女,就是他拉的皮条。”浩然《艳阳天》三二章:“焦振茂对萧长春是挺有好感的,他愿意闺女嫁给对门这个有权位的党支部书记,从中拉个皮条,也是可能的。”

〇也作①〔拉皮条纤〕。孙犁《风云初记》四八:“整天价在一块儿,我准知道就不能干净,大娘,谁拉的皮条纤呀?”②〔牵马拉皮条〕。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三章:“她在村子上一天到晚串门子,牵马拉皮条,不干好事。”

【拉偏架】(惯)

指劝架或解决闹矛盾时偏袒一方。黎汝清《皖南事变》四〇章二:“副参谋长准备拉偏架,有意使林志超分心:‘志超,白沙有消息了。’”梁斌《翻身记事》一七:“我就恨老迫叔,人家打我们,他还拉偏架。”

【拉舌头扯簸箕】(惯)见“说老婆舌头”。

【拉屎攥拳——暗里使劲】(歇)

攥:握。指悄悄地下工夫。雪克《战斗的青春》七章二:“李铁抿着嘴笑了好一会儿才说:‘老朱,咱们先别嚷,来个拉屎攥拳——暗里使劲,争取成为全分区的模范区小队,行吗?’”

【拉屎攥拳头——装凶】(歇)

指假装成凶狠厉害的样子。常含讥讽意味。王玉龙《清泉曲》七:“(郑来根说:)‘你别他妈拿大哥开心,真有那事,看我不打折她的腿。’‘你别拉屎攥拳头装凶,’赵秀见他脑袋一点儿不开缝,心一横,非要叫他瞧瞧不可,‘要真有本事,今晚你能把她拉来看电影,我就服了,请你一顿。’”

【拉滩尿照照自己的脸相】(惯)见“撒抛尿自己照照”。

【拉下脸来】(惯)

指很生气或不顾及情面。胡正《汾水长流》一六章:“好在周和尚为人老实怕事,刘元禄就拉下脸来咬着牙说:‘我是武委会主任,你是民兵,你要服从我的命令。’”刘绍棠《敬柳亭说书》二章八:“如果不拉下脸来请桑响马离开文萃,只怕不仅查禁书报杂志,而且还要祸不单行。”

〇也作〔拉下脸皮〕。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二部四二:“他想到这里,反问自己:勇复基啊,你去检举,怎么好拉下这个脸皮,将来不见徐义德了吗?”

【拉下马】(惯)

比喻使有地位、有声望的人失去地位、名誉或权力。刘绍棠《荆钗》四〇章:“‘我正是想把皇帝拉下马!’牛蒡疯笑起来,‘我宁可败在他的拳脚之下,也不能被他吓得望风而逃。’”梁斌《翻身记事》八:“自从减租增资,把老地主拉下马来,打得他匍匐在地了。”

【拉下水】(惯)

比喻用卑鄙的手段使人上钩,迫使其同流合污。黄日强《夺粮记》一七回:“你们弟兄俩,一个狐狸,一个豺狼,谁不知道?王文先虽被你们拉下水,根子还没坏透。我们眼睛是亮的,收起你那借刀杀人的鬼把戏吧!”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一部一三:“徐总经理好像对永恒并不想染指,是永恒一定要拉他下水,他是救人之急,为了永恒才勉强应承的。”

〇也作①〔拉人落水〕。金庸《射雕英雄传》一五回:“段天德只盼多拉一个人落水,把自己的罪名减轻些。”②〔拖下水〕。陈登科《风雷》一部四六章:“前后三庄不知多少人被羊秀英勾引坏了,千万不能再把三年拖下水去。”③〔扯下水〕。《金瓶梅》八六回:“把那淫妇教他领了去,变卖嫁人,如同狗屎臭尿,掠将出去,一天事都没了。平空留着他在屋里做甚么?到明日,没的把咱们也扯下水去了!”

【拉闲篇】(惯)见“磕闲牙”。

【拉硬弓】(惯)

①比喻态度强硬,不肯服软、认输。《醒世姻缘传》八七回:“戴奶奶道:‘如今这们可怜人拉拉的央及人睡觉,头里别要这们十分的拉硬弓怎么!’”胡正《汾水长流》九章:“郭守成知道,他和儿子讲道理是讲不过的,就又拉开硬弓嚷开了:‘人家可等不上你那抗旱的好办法!’”②比喻能担当重任。刘绍棠《荇水荷风》五:“他有两膀子九牛二虎的力气,在金元宝家的几个长工里,是个拉硬弓的角色。”

【拉硬屎】(惯)

比喻不愿向人示弱或不肯主动接近人。《红楼梦》六回:“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接近他,故疏远起来。”

【拉硬套】(惯)

指干重活或承担重要的工作。梁斌《播火记》八:“他垂着头看着桌子上的笔砚算盘,他用这些家伙不知为冯老兰收入了多少银钱,拉了多少年硬套,如今他也落得房无一间地无一垅了。”浩然《艳阳天》四四章:“你稳马同利的心,堵马同利的嘴,好让马同利老老实实地给你们贫雇农拉硬套。”

【拉着胡子过街——牵须】(歇)见“扯着胡子过马路——牵须”。

【拉住黄牛当马骑】(惯)

比喻让能力差的人担当重任。吴强《红日》二章七:“‘派谁呀?就派你!’沈振新说。刘胜站起身来,声音呛呛地说:‘我怎么干得了?拉住黄牛当马骑,那行吗?’”

〇也作〔逮住驴子当马骑〕。陆文夫《临街的窗》:“不好了,老姚。领导上叫碧珍当局长去,这不是逮住驴子当马骑!”

【拉住状元喊姐夫】(惯)

讥讽人不顾廉耻去攀附权贵。苏群《大别山人》二:“只要他认为是用得着的人,即使‘拉住状元喊姐夫’,也决不怕人笑他攀高结贵。”

【喇喇蛄穿大衫——硬称土绅士】(歇)

喇喇蛄:蝼蛄的通称,一种生活在泥土中的害虫,吃农作物的嫩茎,也作拉拉蛄,也称蝼蝼蛄、土狗子。大衫:也叫大褂,身长过膝的中式单衣,旧时绅士或有地位的人常穿。指小人物硬充大人物。常含讥讽意味。周立波《暴风骤雨》一部一〇:“‘人家当主任了,还看得起咱们民户,咱们搬梯子也够不上了。’嫉妒的人说。‘这才是拉拉蛄穿大衫,硬称土绅士。’粮户讽刺他。”

〇也作①〔蝼蝼蛄穿大衫——硬充土神仙〕。徐栩《大雪飘飘》一一:“靠上牛心尕之后,她如虎添翼,日趋张狂起来。她是……多么感谢牛队长呢!只是不好把他供起来。相形之下,韩六已经变成蝼蝼蛄穿大衫——硬充土神仙了。”②〔毛驴穿大褂——假充大圣人〕。王新纪等《魂兮归来》八:“他懒懒散散地上到三楼,忽然听到一阵争吵声从他们的宿舍里传出。呀,是体育委员陈凯军的粗嗓门儿。于良才……连忙转身要溜。这时,陈凯军却已经气冲冲闯出来了:‘你别毛驴穿大褂,假充大圣人!’”

【喇叭是铜锅是铁】(谚)

喇叭是铜打造的,饭锅是铁铸成的,喇叭和饭锅不是一路货。比喻人和人不一样,各有自己的长处,也各有自己的短项。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三章:“哼,总有一天,你会知道‘喇叭是铜锅是铁’!小韦,现在我只能对你说,你有值得骄傲的年龄;我呢,也有不算太贫乏的经验。”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谚)

腊:农历十二月称腊月。指腊月的初七、初八,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顾笑言《哑巴西施》四:“按照东北的节气,‘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天冷得吐口唾沫落在地下能摔成八瓣儿。”

〇也作①〔腊七腊八,冻死寒鸦〕。陈荫荣等《兴唐传》一三四回:“今天是腊月初五,再过三天就是腊八。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西北风跟小刀子似的,寒鸦都得冷死,你赤身露体受得了吗?”②〔腊七腊八,出门冻个大疙瘩〕。杜道德《腊八粥》:“小两口这时想起二老的话,可是已经晚了。‘腊七腊八,出门冻个大疙瘩’。小两口悲悲切切地一人盛了一碗杂七杂八的粥,端起来刚吃了几口,一阵大风刮来,由于破房年久失修,被风刮倒了。”

【腊雪是被,春雪是鬼】(谚)

腊月下雪,像被子一样覆盖着麦田;春天下雪,像鬼魅一样损害着麦田。指立春前下雪,对麦田有利;立春后下雪,对麦田有害。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事·占候》:“腊前三两番雪,谓之腊前三白,大宜菜麦,谚云:‘若要麦,见三白。’又云:‘腊雪是被,春雪是鬼。’”

【腊月初三打春雷——少有的事】(歇)

腊月初三:农历十二月初三,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不会打雷。指事情反常,很稀罕。白危《沙河坝风情》二:“‘退佃’,这真是腊月初三打春雷,少有的事!几乎把松古妈吓昏了。过了好一阵,她才清醒过来盘问他:‘你不种田,吃啥?’”

〇也作〔六月里下雪——稀罕事〕。马烽等《吕梁英雄传》五九回:“他斟了一盅酒,递给孙生旺说:‘来!表弟,喝一盅!’孙生旺有点惊异地问道:‘六月里下雪哩,真是稀罕事呀!从来也没见你喝酒,今天这是怎么啦?’”

【腊月里啃冻萝卜——咯嘣儿脆】(歇)见“胡萝卜就烧酒——仗个干脆”。

【腊月里萝卜——冻了心】(歇)

腊月:农历十二月,一般是一年里天气最冷的时候。冻:谐“动”。心:本指中心部分,转指心思、志向。指思想、感情发生波动,产生新的念头。《金瓶梅》九一回:“月娘便道:‘莫不孟三姐也腊月里萝卜——冻了心,忽剌八要往前进嫁人?’”

【腊月三十逮只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歇)见“大年初一捉个兔子——有它也要过年,没它也要过年”。

【腊月生的孩子——冻手冻脚】(歇)

冻:谐“动”。指动作不规矩(多指性骚扰)。鲍昌《庚子风云》二二章:“赛金花的脸微微一红,故意用鼻音撒娇地说:‘瞧你!腊月生的孩子——冻(动)冻(动)脚的,就不怕别人看见?’”

【腊月水土贵三分】(谚)

指旧时一到腊月,逼近年关,所有货物都要涨价。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市卖》:“至廿五日外,则脂麻秸、松柏枝、南苍术岁矣。腊月诸物价昂,盖年景丰裕,人工忙促,故有‘腊月水土贵三分’之谚。”

【腊月天卖凉粉——不赶个时候】(歇)

凉粉:一种用绿豆粉等制作的凉拌食品,一般在夏季食用。指某人、某事物或某种现象出现的时间不适宜。陈立德《翼上》下三三:“程双虎披件大衣,光着头站在雪地里,骂骂咧咧地说着:‘真他娘的腊月天卖凉粉——也不赶个时候!……等咱们的新战斗方案胜利了,还怕下不完呀!’”

〇也作〔腊月天卖镰把——不是时候〕。镰把:镰刀,夏秋收割用的农具。刘江等《太行飞虎队》八章一:“你们迟不来早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真他娘腊月天卖镰把,不是时候。这烧鸡要让你们买去,我潘世达不就连汤也闻不上了?”

【蜡烛不点不亮】(谚)

比喻不使用硬的手段就没有效果,或不指点提醒就不会明白。沙叶新《陈毅市长》八场:“金海:要不咱们吃什么?资本家是蜡烛不点不亮,非得来硬的!”

〇也作①〔蜡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刘章仪《铁魂》二一:“常言:‘蜡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施洋讲解的革命道理,像一股强劲的春风,吹散了压在工友们心头的乌云,使他们眼明劲足,看到了前途和光明。”②〔蜡烛不点不亮,锣鼓不敲不响〕。张道余《两亲家上吊记》:“俗语讲:‘蜡烛不点不亮,锣鼓不敲不响。’闷在肚皮里的话不讲出来,谁也猜不着。”

【瘌痢头上拍苍蝇——来一个着一个】(歇)

着:打中。指来一个就勾搭或笼络住一个。也指来者不拒,统统接纳。《石点头》卷一〇:“赵成便贪淫作恶,妻子婢妾,却肯舍身延寿?凡在他家走动的,无有不是相知,好似瘌痢头上拍苍蝇,来一个着一个,总来瞒着赵成一人。”

〇也作〔秃子头上打苍蝇——来一个收一个〕。陈登科《赤龙与丹凤》二七:“跬逵道:‘听人说,她妈妈刚嫁来的时候,是有名的秃子头上打苍蝇,来一个收一个的人。闺女的事,她还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镴枪头戳石块——弯回半截】(歇)

镴:锡铅合金,俗称焊锡或镴锡,质软。本指枪头戳到石头马上弯了,转喻弱者遇到强者被迫退缩。《醒世姻缘传》九回:“不料老计父子说出话来,茁茁实实的没些松气。计氏是有性气的妇人,岂是受得这等冤屈的?所以晁大舍倒镴枪头戳石块,弯回半截去了。”

【来得易,去得易】(谚)

得来的容易,失去的也容易。多指财物不是通过正道取得的,往往不知心疼,随意挥霍浪费。《警世通言》卷三一:“以后但是要用,就将假银换出真银,多多少少都在春儿处,凭他使用,并不检查。真个来得易,去得易,日渐日深,换个行云流水,也不曾计个数目是几锭几两。”

〇也作①〔来得容易去得快〕。赵月喜《春来报》:“钱财的取得,越是经历艰辛,越是受用;凡是横财暴发,那不免要挥霍浪费。俗话说‘来得容易去得快’,一点也不假。”②〔来时容易去时快〕。张之《红楼梦新补》九七回:“国公爷就这么多官俸?想必是他家娘娘赏的,却又抄没了,真是俗话说的:‘来时容易去时快。’”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study/1211638.html

  • 小编推荐